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知识点题库

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 . 片面追求高指标 C . 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D . 受“左”倾思想影响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如图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我们也要修一条水渠》。该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 贯彻党的全面教育方针 B . 重视农田基本水利建设 C . 开始建立少年先锋队组织 D . 大规模工业建设正在展开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集中体现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的理论著作不包括(   )
A . 《论人民民主专政》 B . 《新民主主义论》 C . 《论十大关系》 D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关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
A . 中共七大 B . 七届二中全会 C . 中共八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下表所示为1956~1976年天津市收音机产量、零售量,综合分析可知,造成下表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年份

1956

1957

1965

1973

1974

1975

1976

产量(万台)

3.22

6.57

6.64

43.00

61.50

74.70

76.45

零售量(万台)

1.0

2.0

4.0

9.0

9.6

16.4

13.6

A . 产量的逐年上升 B . 市场需求的萎缩 C .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 计划经济的影响
在“大跃进”时期,安徽少数农民自发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占总数的91%.甘肃、浙江、四川、河北等地也都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且成效显著。党中央相关部门对此表示出积极支持的态度。这说明(    )
A . 国民经济调整与巩固的任务基本完成 B . 农民生产实践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开展 C . 中央着手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 D . 生产责任制的探索有助于经济的恢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德国有铁路18560公里,1890年增至41818公里,为西欧和中欧之冠。……密密层层的铁路网把德国紧紧地箍在一起。1879—1880年,俾斯麦实行普鲁士铁路国有化,至1900年前后国有铁路已占很大优势。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二

    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私自修筑吴淞铁路,清廷把铁路看作是奇技淫巧,担心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以28.5万两白银赎回后即行拆掉。1880年7月,唐山煤矿开始产煤,为了把煤运出,清政府准许修建了唐胥铁路。铁路开通后,起初为了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或是直接侵占中国的筑路权益,或是通过贷款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铁路命脉。(至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公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运输和邮电建设的投资为90.1亿元,其中铁道投资59.2亿元。到1957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9862公里,比1949年增长35.8%。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和企业专用线共约10000公里。……在修建新铁路的同时,还加强和改造了现有铁路的技术设备,修建了许多复线,增加了通过能力。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德两国铁路发展状况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铁路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影响。
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商业四十条”明确指出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我国现阶段商品流通的三条渠道,积极恢复已撤销或合并的供销社、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同时,有领导的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一规定(   )
A . 缓解了市场供应紧张状态 B . 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C . 承认了市场经济的合法性 D . 取消了个体经营模式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 . 大跃进时期 B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 国民大革命时期 D . 农业合作化时期
毛.泽东说:“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而不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该论述(  )
A . 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述 B . 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 C . 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 D . 认为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
1959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提出了‘多快好省’这个建设经济、文化的口号。可以快一点,但不可能很快,想很快是吹牛皮。”由此可推知,这段讲话 (    )
A .   试图纠正国家建设忽视规律的偏向 B . 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C . 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D . 否定了“大跃进”开展的必要性
1962年,中共中央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此后,人民公社数量较核算单位下放前增加了15534个,增加27.72%,生产队增加了895502个,增加19.58%。这些措施(    )
A . 克服了公社体制的弊端 B . 使人民公社的规模更加扩大 C . 使当时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D .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962年,中央大力精简职工,减少城市人口;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停建缓建大批基本建设项目;缩短工业战线,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进一步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加强和支援农业战线,加强农村基层的领导力量。这一做法(  )
A . 消除了左倾错误对经济的破坏 B . 宣告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 C . 奠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D . 体现了对过激政策的反思
1964 年开始,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大量涌向中西部地区,仅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新建、扩建和续建的大中型项目达300余项,内迁工厂400 多个。中央财政也重点投向内地,仅1965—1967年,国家对四川省的投资就占到全国的14.5%。这一历史现象( )
A .   旨在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 B . 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正在有序进行 C . 巩固了国防安全调整了工业的布局 D . 符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特点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认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是农业国),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所以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 . 完成三大改造 C .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D . 探索中国建设的特色道路
  1962年2月,山西省潭沱河灌区管理委员会和水利代表会在忻县开幕。会议决议:其一,制定灌溉管理制度,对工程所有权、管理范围、水费征收等事项都作了具体规定,订立了奖惩办法:其二,各受益单位应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既定任务,浇地必须交纳水费。据此可知此次会议(    ) 
A . 科学预见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前景 B . 展示了普及经济责任制度的显著成果 C . 全面释放了地方水利企业的活力 D . 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
1961~1963年,安徽省进行了包产到户的“责任田”试验,1964年春耕前,试验完全停止。下图能说明(  ) 

 1961~1970年安徽省与全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对比 

 

A . 农业集体化道路在当时仍具有优势 B . 安徽包产到户试验不具备可操作性 C . “八字方针”推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D . “四个现代化”提出激发农民积极性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 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史实是(    )
A . “一五”计划 B . “大跃进” C . “文化大革.命” D . 改革开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人物 主要事迹
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杨靖宇 中国著名抗日英雄。1932年,受命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1940年壮烈牺牲。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黄继光 中共党员,人民解放军战士。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 月20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为部队冲锋扫清了道路,而自己却壮烈牺牲。在黄继光的精神感召下,部队迅速攻占了上甘岭高地。
王进喜 新中国石油工人,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咸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2009年9月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袁隆平 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从表中选择三个英雄人物,围绕“英雄与国运”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