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 知识点题库

文革期间,实际上是我国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是(   )
A . 各级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B . 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C . “一月风暴”的发生 D . 各级人大、政协停止活动
它的超重发射令世界震惊。它的出现证明“天大的事,文革中也不能耽误”,它还诞生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航天人的企业文化与精神。据此分析,它是(    )
A . 东方红一号 B . 长征一号 C . 南优二号 D . 神州一号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 . 一位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却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B . 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呆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 C . 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7月8日的高考 D . 大学扩大招生规模
有学者评价20世纪中国的某次历史事件时说:“革命成了善动力,革命成了恶外衣。”以下口号能体现“恶外衣”的是(   )
A . “消灭一切封建剥削” B . “有衣同穿,有饭同食” C . “造反有理,革命无罪” D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历史时期是(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解放战争时期 C . 改革开放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下面是新中国某一时期的票证,它给我们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 . 中国努力保障人民最低日常消费水平 B . 科技创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准 C . 我国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D . 生产责任制使工业产品出现剩余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和“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 .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J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下列四幅图中,最能反映“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农业产值变化趋势的是(   )
A . B . C . D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教训?
  3. (3) 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下表是1978年工业产值状况,对此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产值

(与上年相比)增长率

总产值

4231亿元

13.5%

原煤

6.18亿吨

12.4%

3178万吨

33.9%

A .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C . 国民经济困难局面得到全面合理解决 D . “文革”左倾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右表所列为1949年到2011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学者们在半个世纪来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乙”指的是(    )

时间

论文数量(篇)

500

70

6000

2000

A . 1949~1965年 B . 1966~1976年 C . 1977~1991年 D . 1992~2011年
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     )
A . 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 .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 .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 . 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因而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大跃进”时期,许多人起名叫“超英”“卫星”“红旗”等。依此类推,与“卫红”“卫东”等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抗美援朝 C . “文化大革.命” D . 解放战争 
社队企业是中国一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经济形式,农民只要上缴一定的管理费用,就可以开办工厂。温州1976年社队企业的工业产值已经是1965年的5倍左右,甚至在乐清柳市镇直接出现了不挂靠社队的地下工厂。1976年,当地家庭工厂的产值已经是国营企业的2倍。这一现象(  )
A . 是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产物 B . 说明“文革”的左倾错误已被纠正 C . 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 . 说明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并未断层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在这一年的高考中,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
A .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B .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C .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D .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折线图(1950-199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过渡时期发展最好的阶段是1950—1952年 B . 十年探索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越来越严重 C .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D . 政府干预力度增强使经济发展波动越来越小
1975年7月17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个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74年增长4.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粉碎了林彪集团 B . 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 C . 邓.小平大力整顿 D . 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④②③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方寸之间”的中国

材料:邮票被誉为“国家名片”,是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1949至 2016 年的68年间,新中国共261套样本邮票中中国的国家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表  国家形象的变迁

历史年代

1949-1976

1977-1992

1993-2007

2008-2016

国家形象

革命的中国

探索的中国

现代化的中国

负责任的大国

下图  中层枢架与年代的交叉表格分析

——摘编自杨柳等《“方寸之间”的中国:1949-2016年邮票上的国家形象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围绕新中国的国家形象,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