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知识点题库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 .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的分配形式③生产组织形式 ④城乡劳动力结构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④
20世纪的中国百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

A . 一化三改 B . 市场经济 C . 改革开放 D . 国企改革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 广汉县取消人民公社 C . 小岗村农民包产到户 D . 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
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

A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C . “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 . “抓革命,促生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二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层)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

  2. (2)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

  3. (3) 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

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

A . 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 . 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开放发展”的口号,这是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关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

  2. (2) 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请指出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 (3)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4. (4) 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中,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定?

  5. (5)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

材料二: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大:《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市场观”,并分析引起列宁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2. (2) 材料二反应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美国有人攻击罗斯福是“社会主义代言人”,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3. (3) 据材料三,概括近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举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6年4月,习.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考察时感慨:“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对这段感慨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总书记感慨的“事”是指包产到户

②“贴着身家性命”的原因是,这次改革自发探索有风险

③小岗村的改革率先取消人民公社体制

④“中国改革的标志”含义是使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下图为新中国1950-2005年粮食产量与人均粮食变动情况。影响变动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

——2001年前人口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信息网”

A . 经济体制与国家政策的调整 B . 个体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 C . 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D . 人口急剧膨胀供需矛盾突出
1840年京口(镇江旧称)谏壁镇西彪村人朱兆怀在镇江城外大西路创立“朱恒顺糟淋坊”,生产百花酒,远销南北,并作为朝廷贡品,倍受尊崇;

(注:醋由酒出,有好酒才有可能做出好醋。)

1850年恒顺开始以酒糟制醋,朱氏因酒醋产业而成为镇江地方名商;镇江通商开埠后,促成朱恒顺糟淋坊扩大酒、醋生产规模,工商一体,自产自销;

1889年《丹徒县志》记载:“……京口黑醋,味极香美,四方争来货之”;

1908年恒顺百花酒在巴拿马赛会获金奖;

1910年恒顺滴醋在“南洋劝业会”上获金牌奖,产品开始行销全国,出口南洋等地;

(注:南洋劝业会是清政府在江宁今南京举办的堪称中国历史上首个世界级博览会,历时半年,英美德日等36国参展,吸引30多万人次中外宾客参观。)

1926年朱氏后人经营不善,浙江镇海人李皋宇接盘恒顺,改字号为“恒顺源记酱醋糟坊”;

1928年恒顺依照金山寺图案绘制彩色商标,获中华民国注册局核准,金山香醋名称传用至今;

1933年恒顺香醋开始出口东南亚各国;

1935年成立镇江恒顺酱醋厂股份有限公司,当年产香醋已达500吨;

1946年李氏第二代李友芳开始重整恒顺业务;

1949年恒顺进入新时期,在人民政府帮助下,恢复生产,当年产醋42.85吨;

1955年成立公私合营镇江恒顺酱醋厂,当年产香醋达284.22吨;

1966年成立国营镇江恒顺酱醋厂(其后一度改名东方红酱醋厂,1976年以后恢复原名);

1979年恒顺兴建130年来的第一座香醋生产大楼,恒顺年产量突破2000吨;

1988年恒顺香醋、酱菜在第13届法国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获金奖;

1989年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工艺使恒顺香醋年产量达万吨,进入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阶段;

1999年“恒顺”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恒顺企业集团发起设立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恒顺醋业”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酱醋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0年恒顺香醋年产量达到18万吨……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相关资料整理

  1. (1) 依据以上大事年表,请将恒顺醋业170年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并标明划分标准。
  2. (2) 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结合所学,分析期间恒顺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下图是我国1952—2002年国民收入变化图。其中,国民收入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

A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 . 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C . 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D .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人对“市场取向的改革”提出质疑,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在“左”的积习束缚下,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中国发展的脚步迟缓下来。这表明,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需要进一步(    )
A .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D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明交流的深入与扩大,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在不断地变化之中。2014年3月下旬习.平主席对欧洲友好访问期间多次发表演讲,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和平、真诚的现代中国形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中国这个词儿,对启蒙运动的精英来说,是一种力量,是“旧秩序的卫道士和蔑视者之间的赌注”。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材料二  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材料三  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冷战,却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成为恐怖和邪恶的象征。

材料四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那样球打得像 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不像中有相似,相似中有不像,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1. (1)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五十年代中国形象再次变化的原因。从国际关系演变的角度推测西方人的上述认识最有可能于何时发生改变并说明原因。
  3. (3)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而丰富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就如何消除西方中国的猜疑与不安提出你的建议。
1979年前后是中国命运大转折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的考察团于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对西欧的访问。它和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同年12月的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摘自(美)傅高义著 《邓.小平时代》

材料二:

1978年12月13日

时任美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说,他会将邓.小平的意见转告华盛顿,邓同意1月1日是宣布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好日子。

1979年01月01日

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在他列出的3个

主要目标中,其中1个是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1979年01月06日

即三中全会刚过两周,北京就为习仲勋开了绿灯,让他准备一个广东接受外资的方案交北京正式批准。

1979年07月18日

在中央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对安徽省第一书记万里说:“不必陷入争论,你这么干下去就是了,就实事求是地干下去。”

——依据(美)傅高义著的《邓.小平时代》改编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重要讲话的标题,用一句话指出这一讲话的历史地位,并简述该重要讲话的基本内容。
  2. (2) 197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变化。
道路决定命运。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该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该计划仍超额完成了原有目标的17%。钢、生铁、电力等各项产量均比原有指标增长了25%。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一五”计划顺利完成后,中国的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以重新起航。2018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以空前的创造力,向世界证明了自己。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得与失。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所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以重新起航”?概括指出党和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举措从而实现了图中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