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题库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现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

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950~1957

55196~64653

9137~10618

16.55~16.42

1958~1960

65994~66207

12210~13731

18.50~20.74

1978~2006

96259~103475

15230~19686

15.82~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四: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 (1) 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49年至1957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对城市住房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城市住房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在9%左右,发展迅速。工业化改革后,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执行低工资、低消费政策,住房由国家和公有企事业单位掌握与分配,新中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初步建立,低房租也成为这时期的住房福利。此后很长一段时期,由于住房建设为工业让路,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住房建设缓慢,居住水平较低。

1984年,中央提出推进城市住房商品化试点,开展房地产经营业务,逐步缓解城市住宅的紧张。1986年1月,中央政府成立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工作。1989年1月,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具体改革办法是:“实现住房商品化”,基本构思是:提高房租,增加工资,鼓励职工买房。同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出售公房,逐步实现住宅私有化。“

——摘编自沈玲《新中国城市住房供给制度的变迁与思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住房供给制度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成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80年代城市住房供给制度改革的主要背景及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4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情况表

阶段阶段特征重大举措取得成效存在问题
1978—1985年酝酿起步设立利用外资管理机构、构筑外资法律的基本框架、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引进外资的局面初步打开、推动科技进步、增加出口创汇和劳动就业基础设施落后、涉外法律不健全、经济制僵化、产业结构不合理
1986—1992年初步发展改善利用外资环境、规定外伤投资的重点领域、加强对利用外资工作的管理和引导引进外资的速度加快、外商投资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
1992—1996年快速发展进行国民待遇的初步探索、注重外资的质量、拓展吸收外资途径、进一步完善外资法律体系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外商投资结构改善、开拓了国际市场重引进、轻管理,效益低、技术含量不高
1997—2005年稳步发展调整中逐步与国际接轨,实现战略转变、实行国民待遇、实行“走出去”战略、加大中西部引资力度外商投资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投资产业结构明显改善民族品牌受打压、民族工业受打击、影响国家产业安全

  ——摘编自尹永纯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历史考察》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杜兰特指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分”,并预言“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为何如此?他在第三章“生物学与历史”中已经指出了三条教训: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

——摘编自《让历史真正“有意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史实,围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03年,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
A . 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 B .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D .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   )
A .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 .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 .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 .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下图是浙江杭州某地上世纪80年代城乡居民年均收入表,由图可知80年代(    )

A . 该地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B . 国家对城市投入远远超过农村 C . 该地城乡经济发展结构合理 D . 是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定位有以下的变化,由此可知(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 B . 民营企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 . 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 . 民营企业威胁社会主义制度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平在谈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报告中提到的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与我国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请结合史实,写一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短文。

写作要求:

⑴以文章形式呈现,逻辑严谨,过渡自然。

⑵内容全面,史论结合,表达准确,语句通顺。

内容包括:

⑴改革开放的开端(时间、会议名称)。

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⑶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史称“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上海等地,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    )
A .   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 B . 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C . 对社会主义本原的认识逐渐成熟 D . 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明确提出:“农村中心问题就是要把农业生产搞好,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都要着眼于发展农业生产”,“我们是一个方针——以生产为中心”。1978年4月,中共中央文件特别提到:“企业是生产单位,必须以生产为中心。”这些主张(    )
A . 利于全面贯彻“八字”方针以恢复国民经济 B . 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形成 C . 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D . 标志着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1992年4月,东莞市宏远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组,1994年被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向社会公开募集股票,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东莞第一家上市公司。这反映了(   )
A . 公有制地位被动摇 B . 城市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C .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D .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风雨征程,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历久弥新;艰苦奋斗,成就辉煌。

材料一

1928年红四军在朱德、陈毅指挥下,于龙源口歼灭进攻之敌千余人。此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这个决议进一步总结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摘编自《央视国际网络》

材料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的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摘自习.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同志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具体做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1978年开始,中国一直本能地在隧道的黑暗中寻找方向,当时遇到的问题,无论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我们只能自己摸索。最终人们还是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材料中“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是指(    )
A . 开始进行国企改革 B . 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 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
品读红色家书,缅怀革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北战局的严重形势还未过去,敌人此次扫荡晋察冀边区特别利(厉)害,其兵力之大时间之久,所施手段之毒远非昔比。现边区受敌重重封锁,腹地亦密布钉子,敌图化(划)边区西侧为治安区,腹地为无人区,即以最凶恶的手段实行三光政策,并村等等,以遂其澈(彻)底毁灭我边区之目的。边区现已陷入极严重的斗争环境。冀中冀南鲁西等平原地钉子更多了,公路也密布着,囚笼愈缩愈紧了。

——根据左权将军第四封家书(此信写于1941年9月24日)整理

材料二   德辉(刘德辉)吾弟鉴:

自你来信一封已经收到,将信看完,我已全部知道了。我是非常高兴,我真领服你,希你要加强工作消灭美帝国主义,兄在家加强提高生产支援前线。……家乡在党、毛主席的领导下现在我们真正彻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土房屋,我真高兴。至于秋收工作完全结束了,我将收的稻谷计算亦有六旦有余,至于家庭生活全部解决了,请弟一切不要挂念家庭。至于母亲有我孝养侍奉,请弟不要挂念,请你安心抗美援朝,你的功劳十分伟大极了。……不有再叙,后信再谈。祝你工作愉快。

兄   刘怀钦

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选自一封抗美援朝战士亲属的家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晋察冀边区陷入“极严重的斗争环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述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的应对策略。
  2. (2) 概括该家书中让刘德辉“安心抗美援朝”的理由,结合所学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2年,荷兰大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荷兰议会授权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的广阔区域内享有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议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公司先后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了好望角、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股份公司,拥有150艘商船、40艘战舰、50000名员工、10000名雇佣兵,股息高达40%.

——摘编自成耆仁《寻根: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陶瓷丝路纪行》

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大事记(局部)

时间

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872年

李鸿章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提出该局“官督商办”,以“渐收利权”。

1876年3月

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获7艘海轮、9艘江轮,运输航线得到扩克。

1876年12月

与英资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签订第一次等价合同,赢利158万两。

1882年

依靠英国伯明翰矿务公司的技术,投资创办开平煤矿。

1896年

投资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

——据李慰《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晚清四十年》整理

材料三:1953年4月,中国百货公司北京市公司第四批发部成立,后定名为天桥百货商场。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公司成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首创浮动工资制、职务津贴制。1992年底,该公司发行股票总值2870万元,每股100元,5年为一期。股金实行保息分红,年息5.4%,每年付一次利息,到期还本分红。天桥百货股份公司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突破,使其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正式注册的、由国营转为股份制的企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首家股份制企业寻踪》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改制的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1978-1996年中国三种价格形式的变化

领域

定价类型

1978年

1996年

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政府定价

97.0%

6.3%

政府指导价

0%

1.2%

经营者定价

3.0%

92.5%

全国农产品收购总额

政府定价

94.4%

16.9%

政府指导价

0%

4.1%

经营者定价

5.6%

79.0%

全国独立核算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销售收入

政府定价

100.0%

14.0%

政府指导价

0%

4.9%

经营者定价

0%

81.1%

(政府指导价:对在国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产品,政府规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经营者则在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条件制定出售价格。)

——摘编自余兴发《新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1996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96年中国价格体制改革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的中国。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编自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鲍盛刚《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进行的探索。
1984年5月,国务院规定工业生产资料属于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和企业自销部分。一般在不高于或低于国家定价的20%的幅度内,企业有权自行定价或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这一规定(    )
A . 旨在借助政策,调节市场份额 B . 表明国家仍固守计划经济体制 C . 意在通过调整,增强企业活力 D . 说明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控制
《激荡三十年》中记述了安徽芜湖的年广九创立“傻子瓜子”,靠诚信和质量闯出一片天地,被当地人称为“瓜子大王”。1983年底,有人把他雇用工人称为“资本家复辟”,引起全国关注。这一现象可反映出(   )
A . 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B . 旧有观念阻碍改革局面亟待打破 C .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尚未普遍展开 D . 对外开放引进技术积极作用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