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

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在坚持啊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方面的环节进行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点题库

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外媒评价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这主要源于(   )
A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 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C . 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D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主要得益于(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一五计划 C .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 . 改革开放
如表:1979﹣1986年中国军工企业有关数据。如表反映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项目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6年

军品的国家年订货时指数(以1979年为100)

 100

 64.04

 32.02

﹣﹣

民品产值占比指数(以军工企业总产值为100)

>8

 15

﹣﹣

 60

A . 国内军品采购偏重于从国外进口 B . 国防工业从备战状态向和平经济转变 C . 民营企业大量参与国内军品生产 D . 国内军工企业迅速打开国际军火市场
1984年下半年,我国物价大幅度上涨;到1988年,物价上涨水平和货币发行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其中,全国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5%,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总指数上升20.7%,货币发行量比上年增长7%.这些现象出现表明(   )
A . 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市场繁荣 B .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很有必要 C . 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购买力 D . 国际局势紧张引发国内抢购潮流
1984年,我国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各类商品实行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种价格,即价格双轨制;8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先后出现两轮通货膨胀。这表明当时(   )
A . 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B . 传统经济体制仍具优势 C . 国有企业制度根深蒂固 D . 市场经济体制弊端显现
同学们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经常把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这两个概念弄混淆,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根据以上标准,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 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其 性质与以往的小农经济相同 D . 当代小农经济土地为桌体所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着各自的探索,但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执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石油等领域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从1982 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从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到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央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撒切尔政府的经济指导思想,并分析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
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科学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   )
A . 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B .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 . 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 D . 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小广告(右图),称该厂既可以供应机床,又可以按用户需求加工零件。自社会主义改造后,它第一次把生产资料当成商品,可谓石破天惊。广告刊出后,该厂一下子接到了3年的订货量。这表明(  )

A .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受到了冲击 B . “统购统销"的政策得以改变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实验 D . 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78年至1985年是我国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减贫动力主要来自农村改革及农村经济的发展。1979年中央成立专门机构支持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1980年又设立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但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1986年至2000年,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政府采取以发展为核心的扶贫政策。由国家投入资金,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各种产业促进增产增收。同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2001年至2013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协调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在此期间,基层组织发展日益规范,“要致富,选好党支部”成为贫困人口的真实呼声。

——摘编自董敬怡《中国扶贫改革40年:历程、经验及展望》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扶贫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扶贫改革工作的基本经验。
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这 (    )
A .   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 B .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C . 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 D . 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据于根元、刘一玲主编的《汉语新词语》编年本(自1991年起始编),新词语以每年数百条乃至上千条的速度递增,如下岗、炒家、个体户、农民工.股民、巴士、迷你裙等。这反映了(  )
A .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 . 改革开放推动时代变迁 C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 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
1985年底,在郑州市第二交通运输公司向下属的机动车辆厂提出新承包方案后,厂长宋北方要求“公司对厂里的责任目标规定后,不得随便搞行政干预”。第二天,宋北方就被公司免职。最终在中共郑州市委的调解下,公司恢复了宋北方的职务。这一事件说明(   )
A . 政企不分的弊端得到解决 B .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C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曲折前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辽宁手表厂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57年

辽宁手表厂建立。一段时期内,企业只要完成产值计划就能过日子。

1979—1981年

手表产量完成466.3万只,为国家创造积累2.7亿元,其他各 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20世纪80年代

该厂既抓国内情报又抓国外情报,通过学习和借鉴大力发展新 品种。丹东孔雀表享誉全国。

20世纪90年代初

国外、香港等地进口的廉价却美观的电子表迅速占领了手表市场,丹东手表生产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卖不出去,职工接连下岗。

2000年起

搞起研发,引进技术,不断加大科研技改力度,取得授权专利26项。

2012年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成立。

——据商意《丹东手表工业公司为什么能实现产销两旺》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宁手表厂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举措。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宁手表厂20世纪90年代衰落的原因及带来的启示。
1993年某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次会议是中共(  )
A . 八大 B . 十四大 C . 十四届三中全会 D . 十五大
1989年,陆步轩从北大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长安区柴油机厂工作。1991年,陆步轩从工厂辞职,开始了自己的下海经商之路,先后做过多种职业后创立了“眼镜肉店”并成为 当地有名的“猪肉大王”。陆步轩的经商人生转折表明(   )
A . 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 B . 社会择业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C . 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合法化 D . 个人前途与时代背景休戚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 年(部分)

1 月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 月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 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 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

材料二: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 “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 40 年的中国社会》

  1. (1) 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如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传统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发展。如备荒仓储建设方面,地方有官府管理的常平仓和民间募集的义仓和社仓;救灾手段除蠲免赋税、开仓放赈之外,乡绅“粥厂”也被赋予辅助性作用。在救助社会困难群体方面,明朝政府下诏:“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清政府还专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民。在养老政策方面,明代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制度,清代对致仕官员实行“半俸”制度,即退职官员仍可领取原有俸禄的一半,以备养老之用。官府对于善堂和义庄等民间救助组织,也大加提倡。

——据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整理

材料二: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年发布诏书,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实现了社会保障内容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从城市到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质量从低水平到高层次的提升,初步建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含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的社会保障体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会保障的特点,并分析其思想基础。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国开创社会保险事业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地方体委为主导的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国家体委成立了训练竞赛六司,开始优先发展竞技体育,通过加大竞技体育财政投入等方式,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1986年是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元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草案的总方针是“推动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由于此次改革存在不完整与不健全性,国家体委于1993年制定《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体育体制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首次提出要将政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推进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在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体育改革,重点围绕政府、协会、竞赛等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其效益正逐渐对全民健康产生影响。

——摘编自穆文浩《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回溯与构想》

  1. (1) 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统计图上方任选两个时间点并写出其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两个时间点之间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说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间点及历史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