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知识点题库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他的访谈录中这样写道:“邓.小平无疑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1979年我邀请邓.小平访问美国,他立即回复下月就可成行。邓.小平那次访美非常成功,一种好感和友谊很快在中国领导人和美国民众之间建立起来。”促成“那次成功访问”的最重大因素是(  )

A . 中美关系解冻 B . 美国总统正式访华 C . 中美正式建交 D . 中国重返联合国
美国之所以决定同中国建交是出于(    )

A . 调整对外战略政策的需要 B . 美本结束对越战争,从越南撤军 C . 帮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D . 消除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分歧
2012年2月,习.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 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B . 打破了中美的外交僵局 C . 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 D . 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 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绝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此话不能反映

A . 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 B . 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 C . 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 D . 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
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迎接尼克松                     ②走出日内瓦会场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会见田中角荣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①③④
1972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A .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 中美两国从此消除分歧达成一致 D . 两极格局从此结束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 .   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 . 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 . 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 . 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
1972年2月29日路透社发表评论:“现在,看来中国由于‘同意’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总统来中国签署一项文件而‘进入了历史’。在这项文件中,中国重申了各项原则……”此次“各项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非集团不结盟的原则 C . “一个中国”原则 D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操纵联合国,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而到1971年由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两极格局的逐步解体 B . 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C . 中国综合国力的急剧上升 D . 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化趋势
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之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对图中现象出现解读错误的是(   )

A .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与中国友好交往 B . 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份量逐渐增强 C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D . 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   )

A . 争取重返联合国 B . 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C . 提出将世界划分为“三个世界”的理论 D . 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B . 美国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D .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0年,尼克松作为美国现任总统在公开场合第一次有意地将共.产.党中国称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坦率地将之称为:“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这表明美国(    )

A . 在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 B . 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 . 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D . 意图改善中共两国关系
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
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认为,中苏的合与分改变了冷战的走向。《全球通史》书中也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冷战世界。”这反映了(  )
A . 冷战是由中苏结盟而引发的 B . 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取决于中苏两国 C . 中美关系缓和促使冷战结束 D . 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提出“第二个中间地带”的理论(即西欧、日本、北美和大洋洲国家),希望中间地带的国家联合起来,成为一支抗衡美苏两国的政治力量。材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
A . 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 B . 日本、西欧具有可以抗衡美国的实力 C . 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 . 美苏冷战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观察下图,与20世纪70年代初的这次握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实是(    )

A .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 . 香港回归祖国 C . 《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 D . 亚非会议召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两大阵营)在欧洲已成均势,但是,远东的均势却为一个重大发展——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所打破。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

——摘骗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

——摘编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变化,分析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之初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并谈谈你对二战后初期中外关系的认识。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对此材料下列解读准确的有(  )

①对当时美国亚太霸权政策有一定约束 

②这是中美建交后取得第一个重大成果

③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④直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实现军事停火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下面对材料信息正确的解读是(    )
A . 推动美国做出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中日建交 B .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 . “另一个时代开始”指的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 中美关系改善直接促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