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知识点题库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始终没有变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④我国已经改变了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实现了全面小康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T村是当地政府重点帮扶的贫困村,虽然该村依山傍水、空气清新,但是大量分散经营的竹制品加工点存在安全和环境风险。进入新时代,当地政府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抓住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靠村民,拆除所有竹制品加工点,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旅游,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优良的生态“山景”变成“钱景”,村民们真正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角度,分析该地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采取的做法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这一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判断的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一重要判断(    )

①意味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②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③是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的重要标志       

④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变化,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由此可见(    )

①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制定国策,战略的重要依据

②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指的是物质方面的需要

③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我国基本国情的改变

④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A . ②④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表明(   )

①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

③我国现阶段突出的问题是产品供给不平衡不充分

④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描绘了中国未来五年以及十五年的发展蓝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立足于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础上,明确提出九方面远景目标,可用“综合、经济、治理、文化、生态、开放、均衡、平安、生活”等九个关键词反映,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具体丰富,也反映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内涵的深刻把握。在明确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前提下,《建议》还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六大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 (1)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角度,分析“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之间的关系。
  2. (2) 请结合“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相关知识,解读材料中所提出各项目标背后的内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要以______为中心。(    )
A . 经济建设 B . 政治建设 C . 文化建设 D . 生态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我们要(    )

①下力气提升发展速度和效益    ②下力气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③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④减少物质需求增加精神需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论断(   )

①解决了我国当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②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③指明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心

④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说法。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习.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1.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 (2) 辨析: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说明我国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A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A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 C .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 .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要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要(    )
A . 大力发展生产力 B . 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C . 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D . 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国精准扶贫成效显著,2016至2017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000万,但贫困问题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这表明我国(   )
A . 经济发展全面落后 B .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C . 人们美好生活需要过高 D . 两极分化不断加大
习.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这一“已变”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也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点。与此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据此回答问题。 
  1. (1)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
  2. (2) 根据材料中的“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 

     ①顺应“已变”,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②顺应“已变”,把改革作为新时期的中心工作 

     ③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④立足“未变”,努力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社会主要矛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和稳定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   ) 

 ①社会主义社会所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 

 ②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发生变化 

 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A . ②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③④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表现为提升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期盼,更表现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期盼。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说明(   )
A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B . 我国需要在继续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C . 迫切需要人民群众以更加务实的态度理性对待当前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D . 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走到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也必将走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美好明天。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与人民的幸福线都是(   ) 
A .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C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 . 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