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点题库

精准思维,是一种要求动作精准到位、在每一个具体的点上解决问题、排斥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地抓工作的务实思维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精准思维习惯,干工作不能满足于一般化、大呼隆抓,不能以原则应对具体,要一一回应,具体解决。从哲学上看,精准思维强调的是(    )

①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②要善于从个性中寻求共性

③要避免囿于经济的习惯性思维  

④要善于在一事物的变化中把握事物的不同本质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这就是木桶原理。按照木桶理论,我们要不断找寻自己的短板,取长补短。但另一种新的观点认为,一根链条总有最弱的环节,而且强弱本来就是相对的。按照木桶原理去做事的结果,你从整体上会越来越“完美”,但也一定会越来越“平庸”,应该扬长避短。这个新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

①破旧立新,自觉树立创新意识    

②统筹兼顾,抓住事物主要矛盾

③注重整体,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④尊重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最热经济关键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同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一:

材料二:根据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H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勇敢承担扶贫责任,积极创新扶贫方式,运用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从而打开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1. (1) 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H市扶贫工作中采取的方式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

  3. (3)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给H市扶贫工作提两条工作方法的建议。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今年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邓.小平根据香港、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提出的“一国两制”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一伟大构想(    )

①突破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②坚持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③承认了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④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我国民间流传的农谚是劳动人民的经验结晶,“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等等,它们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对于农谚认识正确的是(  )
A . 农谚源于农民的经验,正确反映了农作物生长规律 B . 农谚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有真理性 C . 农谚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 D . 农谚具有地域性,不同地方要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018年12月19日-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作为2019年重要工作任务。这是因为一方面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增强,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国家适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控符合以下哲学道理(   )

①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看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③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 做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 B . 做事情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 . 做事情要系统优化的方法 D . 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19年7月,习.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调研时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    )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要用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

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要集中力量抓重点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城乡统筹”转向“城乡融合”,是对过去重农业轻乡村的矫正,更加强调城乡地位的平等,更加强调城乡要素的互动,更加强调城乡空间的共融,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点是加快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三农”工作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乡村内生治理能力。与此同时,要结合不同的地情与实际,努力做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精细化和精准化。

结合材料,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措施是如何体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

丹东东港中南部的北井子镇,是一个依海而生的省级特色小镇。北井子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扶持、多元发展”的发展思路,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发展旅游业,大大推动了北井子镇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我们要抓好丹东特色小城镇建设应该(    )

①从实际出发,根据北井子镇的客观实际制定发展计划

②挖掘海洋资源、经济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的内在联系

③通过实践和探索,不断完善特色小镇的发展思路

④发展海洋经济,具体分析本地特色发展海洋旅游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②③
2018 雅加达亚运会闭幕式上,下届举办城市中国杭州的“杭州8分钟”文艺演出,以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为主体,借鉴法国《彼莱罗舞曲》结构,通过飞檐、青瓷、丝绸等江南风情元素结合"智能舞屏"无人驾驶车载舞台,展示杭州历史文化,彰显了“中国智造"。人们从“杭州8分钟”体味到“深厚的中华文化意蕴”,表明(   )

①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②共性寓于个性中并通过个性来表现

③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        ④矛盾特殊性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面时疫情走势的不确定性和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2020年我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设有提出经济增长速度量化目标。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是说不重视经济增长,不是说要任由经济增速下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我国政府不提出经济增长速度量化目标的哲学依据有(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无限性和不确定性

③面对变化发展着的事物,人们可以作出科学预判

④着眼于部,.协调各部分的功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最优目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提出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即要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体现了 (    )

①遵循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工作方法,率先打造区域一体化示范区

②适应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通过根本制度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③系统优化的观点,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④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推动长三角经济不断高质量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基因治疗,就是通过导入“好的基因”,或者修复“坏的基因”,从源头治疗疾病。色盲、先天性失明、血友病,80%的罕见病都由基因突变造成。针对突变基因的编辑技术,是目前最受期待的罕见病治疗手段,但现有基因编辑工具,还存在不少风险,其中“脱靶”甚至可能诱发癌症。这表明 ( )

① 任何事物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③ 矛盾的特殊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④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建筑垃圾也随之增加,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破解建筑垃圾难题,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21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打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结合建筑垃圾的不同类别,规范其堆放、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管理。培育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是如何解决建筑垃圾难题,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

我国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对研究历史,发掘中华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但资金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当前一些地方从部门利益出发,为了经济利益而对文物进行掠夺性开发,不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加快了文物古迹的老化、破坏,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有人认为,文物古迹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文物古迹只保护不开发。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要求各中小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如今,各学校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坚持“一校一策”,使“双减”工作有了耳目一新的教学实践。

A.学校:聚焦“减负提质”,打造以问题为导向的高效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吃饱”。坚决克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象。

B.学校:以“作业辅导+赋能课程”的形式扎实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一方面、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等;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篮球、足球、舞蹈、月琴、播音主持等兴趣班,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又培养了兴趣爱好。

C.学校:精心策划开发了实践课程,创新性开设劳动教育、阅读分享、技能学习等“多样态”项目,实现学生实践内容的多项供给、多点共促。

D.学校:探索高效创意的新成长模式,精心打造跆拳道社、书法社、服饰社、棋艺社等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的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空间。

  1. (1) “一校一策”是落实“双减”政策、减负提质的有效探索。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
  2. (2) 针对双减政策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请你提2条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