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知识点题库

干部下基层是改善干群关系的有效形式。下图漫画反映了一些机关干部(  )

A . 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B . 正确把握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C . 注重发挥正确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D . 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安徽省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2014 年安徽省 33 项民生工程投入

年份

总额

重点投向

2012年

540.3亿元

社会福利中心、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家电下乡等。

2013年

605 亿元

建设美好乡村公共服务奖补、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2014年

686.3亿元

保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以及“三农”投入等

材料二:2014年安徽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探索,着眼于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材料三: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让全体人民分享发展红利,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

  1. (1) 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安徽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的经济意义。

  2.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我省是怎样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

  3. (3) 结合材料三,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探究我省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的做法中蕴涵的哲理。

改革就要对着痛点难点去。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必须找准症结、开好药方、提实措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方案一个方案有序推出,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尤其是对于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做到釜底抽薪、源头防控。这种态度说明(    )

①党建要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能突破难点

③树立正确指导思想,才能事半功倍

④解决问题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6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材料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六中全会讨论党建问题。

材料二: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

  1. (1) 中国共.产.党不同年份提出不同要求体现了哪个矛盾分析法?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分析方法?
  2. (2)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的依据。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是近段时期社会热议的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改革.创新”话题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探究一 改革】甲组同学收集材料:

“十一五”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容置疑,但不可否认,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整体改善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我们的改革不能等、不能拖,需要加快。当下,我国改革正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全面改革,尤其要加快推进涉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城乡管理等社会改革,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探究二 创新】乙组同学收集材料: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二五”规划与以前相比有显著不同,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十二五”规划定调“民富五年”。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之一。

  1. (1) 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推进全面改革的必要性。
  2. (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探寻“十二五”规划基调转变的理论依据。
下面漫画反映了领导干部(    )

下基层访群众  解难题促发展

A .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 .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C . 注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19年民生“红包不断”:1月1日起,个税改革全面推进,多种抗癌药和罕见病药原料实行零关税,脱贫攻坚持续发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②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工作方法

③维护人民利益是国家的最高价值追求

④群众的美好愿望是一切工作出发点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沧桑历程,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累累硕果。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的一些标志性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记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0年,我国在深圳建立第一个经济特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6.6%。然而受全球进口管制抬头等情况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中国经济抗御压力的韧性、长期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也不会改变。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改革先锋受到隆重表彰。他们是千千万万改革者的模范代表,他们在奋斗历程中体现的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继续领导人民发扬改革开放精神,不断奋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在下表中A、B处填上相应的事件,并分别说明这一事件对中国深化改革的哲学启示。

  2. (2)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化解全球进口管制抬头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
  3.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请以“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019年1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完善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③坚持群众观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近年来,中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推进基层司法机构建设,强化司法工作的服务意识,延伸工作平台,完善工作流程,切实为人民群众行使权利提供便利。以上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价值观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习.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蕴涵的哲学思想有(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④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④
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内涵不断丰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反映出(   )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④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共同摄制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该片以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为主线,深入反映共和国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倾情呈现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写的壮丽史诗,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该片既客观反映历史的进程,又注重接地气的故事表达,既讲述各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巨大变迁。该片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激励亿万中国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文献专题片的成功之处。
  2. (2) 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而取得的。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知向何处,不慈于方向;明所从来,不竭于动力。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人民

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作

为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

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价值尺度,因此在“非常”之时期,我们党才

能团结带领人民顶住“非常”之压力,凝聚“非常”之力量,赢得“非常”之成绩,在较短时间内

就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

要经济体。这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有力证明: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

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很大。

在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中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势必要开得稳“顶风船”、经得起“回头浪”,更要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牢牢把握正确航向。

  1. (1)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有关知识,阐述党和政府为什么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

    最高位置。

  2. (2) 请你从方法论角度,为2021年我国经济开得稳“顶风船”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习.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时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材料二:某班同学在听完习.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后,拟以“在学习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为题,撰写一篇短评。

在学习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诞辰,风华正茂。在迎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具有特殊的意义,能够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生注入昂扬的精神,为事业插上强健的翅膀。

学习党史,在重温初心中厚植人民情怀。百年风雨,初心如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在重温党的初心中厚植人民情怀,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党史,在咀嚼苦难中坚定人生信仰。百年道路,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成长到壮大,历经磨难、终成大业。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要在咀嚼苦难、反思挫折中坚定人生的信仰,锻造坚毅的品质,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在挫折面前不言败、不放弃。                                                                   

学习党史,……

  1. (1) 江山与人民是一种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试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

    知识,阐明我们应如何处理好江山与人民的关系。

  2. (2)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短评。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20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一百年来,涌现出无数可亲可爱的党史人物,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守初心”故事。抗日名将聂荣臻,1937年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时,他誓将侵略者赶出中国,领导创建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深入乡镇村庄,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为最后抗战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1962年临危受命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他立下“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诺言,深入田间地头,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总结成整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具体策略,带领当地人民战天斗地,使兰考改善了生态环境,摘掉了连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帽子,实现粮食自供自给。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1979年主动报名赴西藏自治区岗巴县工作,时任县委副书记,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人生信条。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一心想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放弃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2018年主动请缨到广西深度贫困村百坭村任第一书记,她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产业,在她的带领下,2020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人均可支配现金收入超过1.5万元。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四位党员是如何坚持群众路线的。
  2.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述“守初心”的故事给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的启示。
  3. (3) 历史,总是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请为“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撰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为人民美好生活目标而奋斗。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主要是因为(   )

①要把每个人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民事单行法律相继出台,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对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权利的保护要求更加迫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将编纂民法典作为重大立法任务,民法典立法大幕开启。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大到国家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小到高空抛物、“套路贷”、霸座、手机APP收集信息、网络虚拟财产等,几乎所有民事权利保护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编撰和实施民法典,是中国法治健全完善、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标识,要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还需要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1. (1) 结合材料分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和实施是如何坚持唯物史观的?
  2. (2) 要让民法典的规章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请你为社区普法宣传拟三条学习及践行民法典的宣传标语。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的工作殊为不易。各地区各部门顾全大局、尽责担当,上亿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中展现出坚强韧性,广大人民群众勤劳付出、共克时艰,诠释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这充分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各种权益 

 ③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依靠人民群众推动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根本性变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2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新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责任意识、自我防护意识,自觉承担防控责任和义务,筑牢群防群控防线。这反映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所不同

③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  

④站在人民立场上才能作出价值判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