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的结构 知识点题库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 . 电信号→电信号 B . 电信号→化学信号 C .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 .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 . ①T细胞,②病原体,A淋巴因子 B . ①传入神经,②肌细胞,A神经递质 C . ①下丘脑,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索 D . ①小肠黏膜,②胰腺,A促胰液素
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  )

A . 突触前膜 B . 细胞体 C . 突触间隙 D . 树突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 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 .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分析如图并回答.

  1. (1) 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其合成后贮存在结构①中有利于 .NE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引发的膜外电位变化是 .

  2. (2) 正常情况下NE发挥作用后会通过②被回收,据图分析海洛因使神经元持续兴奋的原因是 .

  3. (3) 长期使用海洛因还会使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减少,当不使用海洛因时,正常量的NE所引起的兴奋效应会 ,这是造成吸毒者对毒品依赖的原因之一.

  4. (4) 吸毒者往往因为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HIV主要攻击人体 ,从而导致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的 功能缺失.艾滋病患者较易得癌症的原因是 .

如图甲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称为 ,③称为 , 图甲中共有 个突触.

(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 (用字母表示).

(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 .

(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 中释放的 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

(5)⑨释放的物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 , 从而使神经冲动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特定情况下,还可以使 

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相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 . 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 . 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 . 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 . 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 (2) 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 再到达突触后膜.
  3. (3) 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分析有关神经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

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2中结构④称为,此结构在图1中有个.兴奋在图2所示结构④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双向/无方向)的.
  2. (2) 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此时饱中枢和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依次是     
    A . 增强、增强 B . 增强、减弱 C . 减弱、增强 D . 减弱、减弱
  3. (3) 图2中物质A是,若当图中c神经元释放物质A,并引起③的抑制,则此时③处的膜电位是,大脑皮层将(有/无)饱感.
  4. (4) 瘦素导致下丘脑体重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加,增强(交感/副交感)神经活动,启动脂肪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使其活性增高,最终使脂肪分解、产热,消耗能量.
下列是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示意图或曲线,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乙酰胆碱(A—C)能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途径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物质E是ATP,物质B是ADP和Pi B . A—C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C . A—C合成过程中,物质C能反复利用 D . 若抑制D酶活性,会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991185471 B . 图片_x0020_100002 C . 图片_x0020_100003 D . 图片_x0020_100004
“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神经中枢中“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对大鼠的脑处理后,再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错误次数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A

不作任何处理

8.76

112.39

B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 M缓冲溶液的鹅膏蕈氨酸1 μL

15.72

149.73

  1. (1) 乙酰胆碱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中,由突触前膜通过作用释放到
  2. (2) “胆碱能神经元”的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机制的目的。
  3. (3) 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下降,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常见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患者的病重程度与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浓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题干描述的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 B . 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 C .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中 D . 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原理是降低乙酰胆碱浓度
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兴奋的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 B .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时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C . 突触小体可完成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 . 注射麻醉药后拔牙感觉不到痛,原因是暂时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过程
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相联系 B . 一个神经元只与另外一个神经元相接触 C .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 . 突触间隙的液体是血浆
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 . 该图是根据高倍镜下看到的结构绘制的 C .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5

A . 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 . 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 C .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峰值会低于+40mV D . 若神经纤维处于乙图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 . 兴奋传导到②时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如图2所示 C . 若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会减小 D . 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