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的结构 知识点题库

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 .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 .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 .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 Cl-同时内流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不同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和蛋白质种类均不同 B . 同一种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不可能相同 C . ATP只能在生物膜上产生 D . 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而突触前膜上没有
根据如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 B .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蛋白有关 C . 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D . 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
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图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突触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 . ②为④释放神经递质提供能量 C . ⑤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被⑥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 . 一个神经元只能形成一个突触
如图表示突触的结构及递质传递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 (1) 神经元A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内,以防止被细胞内的其它酶系所破坏.
  2. (2) 在X处给予一强刺激,可瞬间增大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从而(填“加速”或“减慢”)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性,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 (3) 从图示可知,突触间隙的部分递质可通过过程(填图中数字)返回A内被再利用,从而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甲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图乙中曲线1表示其体内某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Ⅱ表示膜电位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2. (2) 据甲图判断,谷氨酸是(填“兴奋”或“抑制”)型神经递质。图中③过程与膜的有关。
  3. (3) 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
  4. (4) MN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内渗透压,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
  5. (5) 乙图中,AB段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化学本质不都是有机物 B . 有些激素也能起到神经递质的作用 C . 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信息传递方式相似 D . 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在相邻的细胞间起作用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 . 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 . 兴奋可以从③传向① D . 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9.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0

A . 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 . 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C . 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 . 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科学工作者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及突触间传递的情况,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图中c点位于灵敏电流计①两条接线的中点,且X=Y。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2

  1. (1) 在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为电位。若刺激b点,电流计①指针将(填偏转方向和次数);若刺激c点,电流计①指针将
  2. (2) 若利用电流计②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请注明刺激的位点、指针偏转情况):

    Ⅰ.,说明兴奋可以从A传到B;

    Ⅱ.,说明兴奋不能从B传到A。

  3. (3) 请利用电流计①、②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其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

    实验思路:

    结果预测:

突触传递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结构可能是反射中枢 B . ①和③均可能是轴突的膜 C . ②与④结合后即引起③去极化 D . 该结构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如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 B . Ach受体具有特异性,一般是由蛋白质组成 C .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D . Ach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穿过了两层膜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c两点连接一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和1个突触 B . 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丙不需要消耗ATP C . 如果b点受刺激,丙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正电位 D . 如果b点受刺激,丙会兴奋,当ab=bc时,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
2008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这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没有信息传递功能。下图所示的反射弧中具有“沉默突触”。其中-O-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③为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内一定具有“沉默突触” B . 如果神经元内不能合成神经递质或者突触后膜缺乏相应受体,可能形成“沉默突触” C . 该反射弧的信息传导途径一定是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 D . 若该图中③为沉默突触,则刺激①不能引起e的电位变化,同时⑤检测不到反应
下列叙述不符合“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   )
A .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B . 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C . 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线粒体,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 D .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提高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
人体进食后,胰液开始分泌。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下图为人的胰腺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分析:

  1.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2. (2) 在上图中,食物刺激有关感受器,最终通过迷走神经(传出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乙酰胆碱是一种
  3. (3) 图中酸性食糜可刺激小肠黏膜内的S细胞分泌激素X,X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胰腺细胞,引起胰液分泌,X是,该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就被,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 (4) 饭后30分钟,大量的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正常人体胰腺组织中的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降低血糖的途径是。除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外,人体血糖的来源还包括:肝糖原的分解和
在膝跳反射过程中,不会发生(  )
A . 兴奋在反射弧上进行双向传导 B .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C . 既有电信号传导,也有化学信号传递 D . 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形成动作电位
图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流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刺激b处,骨骼肌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 B . 兴奋在体内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C . 刺激b可观察到a和c处的电流表指针均会发生偏转 D . 图中的骨骼肌就是效应器,接受到a处传来的兴奋可以发生收缩
乙酰胆碱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信号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如图为某种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酰胆碱的合成与加工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共同参与 B . 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且有膜蛋白的参与 C .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D . 某些药物通过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来实现使人体失去知觉
下图为某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图1的D结构的名称是,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神经元轴突末梢多次分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
  2. (2) 此动物若受到外界刺激,兴奋在图2结构传递时信号形式的转变过程是。在B处给予适宜电刺激,该处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变化是,原因是,此时引起F肌肉的收缩,(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 (3) 图2所示结构,②中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它是化学本质是,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