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的应用 知识点题库

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自己”与排除“异己”的防御功能,“接种疫苗,预防疾病”从免疫学角度来讲,接种的疫苗属于(   )

A . 抗原 B . 淋巴因子(细胞因子) C . 抗体 D . 吞噬细胞
近年来禽流感已经开始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蔓延引起世界关注。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禽流感病毒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 . 在抗禽流感病毒感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会起作用 C . 当再次受到禽流感病毒感染时,抗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 D . 接种禽流感疫苗后人一定能终生免疫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流感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 . 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 . 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和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C . 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D . “甲流感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 . 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 .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 .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 . 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抗原既可以是外来的病菌、病毒,也可以是自身癌变、衰老的细胞 B .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其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C . 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为过敏原,必须第二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才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D . 器官移植后,通常需给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人注射了乙肝疫苗后,可引起机体发生的免疫反应是(    )
A . 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 . 刺激吞噬细胞产生乙肝病毒抗体 C . 可促进浆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 . 刺激机体产生能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由某公司生产的甲型H1N1病毒(简称H1N1病毒)裂解疫苗获批准,投入使用。疫苗注入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接种疫苗后,疫苗将作为刺激人体,启动初次免疫。该过程中,①是指,细胞②将作出的反应是
  2. (2) 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感染甲型H1N1病毒,由于体内已产生(填图中标号)而具有免疫力。此时,从感染甲型H1N1病毒到快速产生抗体所经过的细胞途径主要是
  3. (3) 有的人接种疫苗后会有发烧现象。发烧时由位于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行调节,加速散热,这时会觉得身体发冷,请分析原因(以反射弧形式作答):
  4. (4) 有人在成功接种了H1N1疫苗后不久,又患了流感,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研究发现97%的宫颈癌都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HPV疫苗进入人体后,它会被吞噬细胞,暴露出HPV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产生抗体。
  2. (2) 该疫苗在半年内需要定期注射三次,是为了获得.
  3. (3) 已接种HPV疫苗的人,仍有可能患宫颈癌,请推测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点即可)
下图甲表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结合免疫知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22

A . 图甲①~⑦细胞中不需抗原刺激就可形成的只有①②③ B . 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都在骨髓中完成 C . 图甲①~⑦细胞中,只有①和⑤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D . 图乙中m>n,de<bc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抗体
苦马豆素(SW)是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生物碱。为了解苦马豆素在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 (1) 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同时,某些癌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出现甲胎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作为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这种现象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癌细胞的线粒体也较正常细胞减少,从而影响了癌细胞中的(填选项前的符号)过程。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H]

    B.丙酮酸转化成乳酸

    C.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

    D.[H]和氧结合形成H2O

  2. (2) 细胞凋亡是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为研究SW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取胃癌细胞用处理后,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用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此细胞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基最主要的不同是需要添加。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不同浓度的SW,分别培养24h、48h、72h后,统计结果如下:

    将经实验处理过的胃癌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癌细胞出现了凋亡的特征。结合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为研究不同浓度SW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正常小鼠和移植肿瘤的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中,除设置不同浓度SW处理的实验组以外,还需设置作为对照。(填选项前的符号)

    A.注射等量清水的正常小鼠

    B.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

    C.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移植肿瘤小鼠

    D.注射等量不同浓度SW的移植肿瘤小鼠

    如果还需要将SW与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临床应用药物左旋咪唑的效果进行比较,应设置作为对照才能得出结论。

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疫苗注射时间)。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 . 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 . 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 . 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鸡全部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注射久置的病原菌后,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淋巴细胞参与了免疫应答 B . 注射久置的病原菌后,部分淋巴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并进入静止期 C . 给鸡注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属于被动免疫过程 D . 注射新鲜的病原菌时,中性粒细胞可大量吞噬病原菌
下图中①是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的灭活病毒疫苗,②是根据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后入侵人体细胞的特点,研制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灭活病毒疫苗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B . S蛋白的基因经过限制酶和解旋酶的作用,构建无害的腺病毒载体 C . 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毒后,激活的T细胞可转变成效应T细胞 D . 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表达出S蛋白,诱发人体内产生记忆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常用的测定抗体的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待测抗体既可以和抗原结合又可以和酶标二抗结合 B . 酶标二抗和抗原由于结构相同均能与待测抗体发生结合 C . 酶标抗体有免疫学活性和酶活性可催化待测抗体的水解 D . 可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有色产物的生成量来推测待测抗体的含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带领的团队再次出征武汉。对于疫苗进展她回应:“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P3实验室已分离到8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COVID-19),其中有几株非常适合做疫苗”。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冠状病毒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冠状病毒,可用于预防接种。类冠状病毒在免疫学上被称为,注射的目的是使人体内产生较多的
  2. (2) COVID-19侵入人体后,人体通常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
  3. (3) 该类病毒作为抗原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要借助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要通过细胞的作用促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4. (4) 该病毒发病时人体会发烧,发烧也是一种机体增强免疫力的反应,当体温高于38.5℃时,应适当服用退烧药。退烧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增加的主要方式有
  5. (5)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疫苗的接种率将会连年提升。接种冠状病毒疫苗能够预防冠状病毒的原因是;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后仍然可能会再患新冠肺炎的原因是
  6. (6) 浆细胞不具有识别能力的原因主要是              。已知肺炎病人伴有呼吸急促及发热等症状,试分析患者嗜睡和食欲下降的原因。
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激活类药物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通过免疫抑制类药物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1. (1)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等,可以明显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原因是。这类药物的使用(填“容易”或“不容易”)让病人患上其他感染性疾病。
  2. (2) 树突状细胞中的YTHDF1蛋白能促进溶酶体中蛋白酶的合成,导致肿瘤细胞上的抗原性物质被分解,影响抗原呈递细胞对肿瘤细胞上抗原性物质的呈递,从而抑制T细胞的免疫活性。

    ①将大小相同的某组织肿瘤块分别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身上。结果发现,接种到YTHDF1基因敲除小鼠身上的肿瘤块(填“远大于”或“远小于”)接种到野生型小鼠身上的肿瘤块。

    ②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处理野生型小鼠,可以(填“增强”或“减弱”)抗原呈递细胞对肿瘤细胞上抗原性物质的呈递。

核酸检测是新冠疫情期间实施“早发现早隔离”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采用被称为“探针”的单链核酸识别新冠病毒特征性的核酸序列。据所学知识判断,该识别的原理属于(   )
A . 核酸碱基互补配对 B . 抗体抗原特异性识别 C . 蛋白质与核酸空间结合 D . 磷酸与五碳糖之间共价结合
回答下列(1)、(2)小题:
  1. (1) 红曲霉合成的红曲色素是可食用的天然色素,具有防腐、降脂等功能。研究者进行了红曲色素的提取及红色素的含量测定实验,流程如下:

    Ⅰ.取红曲霉菌种斜面,加适量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并培养,解除休眠获得菌种。经液体发酵,收集红曲霉菌丝体,红曲霉菌丝体与70%乙醇溶液混合,经浸提、,获得的上清液即为红曲色素提取液。为了进一步提高红曲色素得率,可将红曲霉细胞进行处理。

    Ⅱ.红曲色素包括红色素、黄色素和橙黄色素等,红色素在390nm、20nm和505nm波长处均有较大吸收峰,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红曲色素提取中的红色素含量时,通常选用505nm波长测定的原因是。测定时需用作空白对照。

    Ⅲ.生产上提取红曲色素后的残渣,经处理后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有机肥,这属于废弃物的无害化和

    处理。

  2. (2) 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尤其是病毒出现了新变异株——德尔塔、奥密克戎,更是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

    Ⅰ.新冠病毒核酸定性检测原理是:以新冠病毒的单链RNA为模板,利用酶合成DNA,经PCR扩增,然后在扩增产物中加入特异的,如果检测到特异的杂交分子则核酸检测为阳性。

    Ⅱ.接种疫苗是遏制新冠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腺病毒疫苗的制备技术要点是:将腺病毒的复制基因敲除;以新冠病毒的基因为模板合成的DNA插入腺病毒基因组,构建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产生新冠病毒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腺病毒的作用是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将腺病毒复制基因敲除的目的是

    Ⅲ.单克隆抗体有望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取免疫阳性小鼠的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使其融合,最后筛选出能产生特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与植物组织培养相比,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需要特殊的成分,如胰岛素和 。

器官移植容易引发免疫排斥反应,若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则可诱发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使供体器官在受体体内保持存活并行使正常功能。免疫排斥、免疫耐受均和T细胞有关。T细胞可增殖分化产生多种类型的淋巴细胞,包括效应T细胞、调节T细胞等。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同一个个体的T细胞增殖分化得到的效应T细胞和调节T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2. (2) 在免疫排斥反应中,效应T细胞引起供体器官细胞受损的过程是。根据题干信息,肝移植免疫耐受实际上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机体受刺激却不能引起免疫的现象。
  3. (3) 研究人员根据免疫排斥情况将肝移植接受者分为三类,并于移植一段时间后对接收者的肝组织进行检查,统计了效应T细胞和调节T细胞的数量,对比健康人的数据,结果如下表。

    组别

    效应T细胞/个·mm-2

    调节T细胞/个·mm-2

    健康人

    9.0×102

    5

    发生慢性免疫排斥的肝移植接受者

    24.5×102

    0

    自发免疫耐受的肝移植接受者

    11.0×102

    50

    药物维持发生免疫耐受的肝移植受者

    13.0×102

    20

    已知调节T细胞不直接作用于移植器官,由表可初步推测,调节T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

  4. (4) 科学家积极尝试通过不同途径解决人类器官移植供体不足的问题。从免疫耐受的角度思考,试提出一种解决器官移植免疫排斥的思路:
广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和核酸检测是当下我国对新冠疫情防控实行“动态清零”政策的有效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接种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可以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 B . 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出现核酸检测呈阳性,而抗体检测呈阴性的情况 C . 通过接种加强针可以使体内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D . 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