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 B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C . 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D . 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成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用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 )

A . 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B . 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 . 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难度 D . 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群落的演替 B . 人类可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下 C . 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 D . 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原生(初级)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A . 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 . 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 . A表示土壤中有机物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 . 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如图为某同学根据相关知识点构建的知识模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裸岩阶段,C为森林阶段,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在此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会   (填“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 (填“增强”或“减弱”).

(2)若B表示食草动物,则A属于 营养级.若C增加1kg,则至少需要消耗A kg.

(3)若B表示生物群落,A、c表示大气中的C02库,则完成B→C过程的生理作用是 

(4)若A表示日照,B表示盛开的梨花,C表示被花香吸引的昆虫,则在A→B、B→C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依次是 、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 . 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 . 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 . 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 . 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C . 某农场丰富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良好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下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 )


A . 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 . 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 . 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 . 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某地高寒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 B .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 C . 过度放牧会导致高寒草甸退化,草甸的生态功能下降 D . 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B .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 . 湖泊中的群落区别于森林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D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 B .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 . 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场所 D . 即使无人为的破坏,有些群落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某自然保护区在地震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毁损,如表为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恢复时能量流动的数据[单位为103kJ/(m2•a)].请回答:

生物种类

流入下一营养级

流入分解者

呼吸散失

未利用

人工输入

生产者

14

3

23

70

0

植食动物

a

0.5

4

9

2

肉食动物

0.25

0.05

2.1

5.1

b

  1. (1) 震区局部植被已不复存在,但由于条件基本保留,所以震后植被恢复属于群落的演替。
  2. (2)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该保护区能实现生态恢复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3. (3)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用文字描述),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储存在其有机物中的能量。
  4. (4) 能量值b为×103 kJ/(m2•a)。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 (5)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意义是
某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各种群的个体数量 B . 在演替过程中,各时期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变 C . 10~20年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竞争关系明显加剧 D . 30年后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不变,说明群落演替已经停止
群落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食物资源、生物的扩散能力、栖息地、种间关系等,因而群落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群落中的优势物种种群密度最大 B . 随机分布是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 C . 人类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 . 动物对群落中的植物只有破坏作用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 .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C . 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D .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2019年9月,澳大利亚的一场山火熊烈的燃烧了4个月,超过600万公顷的土地被火蚀,丛林被烧灭殆尽,灾后有人发现被烧毁的丛林地面上长出了小草。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火导致澳大利亚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2. (2) 火灾后,丛林被草本植物取代,该过程体现了生物群落的。人们相信,在烧毁的丛林中,很快会有其他植物迅速长成,原因是
  3. (3) 大火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锐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的发展。
石茅(也称假高粱)是多年生禾草,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其种子常混在进口作物种子中而导致引进和扩散,目前已分布于我国多地,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用样方法调查石茅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 B . 石茅入侵初期,往往会呈现类似“J”型曲线的增长 C . 石茅入侵后的迅速增长阶段,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无关 D . 石茅人侵后,可能会改变当地的群落演替方向,破坏生态平衡
某地100年前发生森林火灾,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现在生态学研究人员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查,已知该森林存在食物链:植物→动物甲→动物乙。研究者考察了动物甲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体数

93

187

60

56

51

61

52

34

41

39

166

注:表中“1+”表示动物甲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火灾后,该地群落的演替类型是,影响该群落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2. (2) 研究表明:动物甲在2+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7+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动物甲的年龄结构类型为,由此可推测动物甲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3. (3) 上表数据是通过标记重捕法获得的,标记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动物乙捕食,则获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比(填“偏高”“不变”或“偏低”)。
  4. (4) 若动物乙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的“胡焕庸线”(如图)是由中国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它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的奥秘。这条线的东南侧,36%的国土面积,养育全国96%的人口;线的西北侧,64%的土地,养育4%的人口。令人惊奇的是,中国人口从1935年的4.7亿增长到2018年的13.95亿,这条神奇的分界线勾勒的人口疏密关系仍稳固不变。

“胡焕庸线”既是一条我国人口疏密程度的分界线,又是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分界线——由东部的青山绿水变成了西部的草原、大漠与雪山。回答下列问题。

  1. (1) 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经济文化等因素导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密度相差约42.6倍。人口密度的调查方法是;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造成两侧人口密度明显差异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2. (2) 位于“胡焕庸线”西北侧的宁夏沙坡头是以沙漠生态治理与旅游胜地闻名于世的沙漠自然生态系统。沙坡头在生态恢复治理过程中通过群落的,使生态系统的得到恢复。恢复后的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区分其中不同的生物群落需要首先分析
  3. (3)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沙漠景观、天然沙生植被、治沙科研成果、野生动物、明代古长城、沙坡鸣钟等人文景观及其自然综合体。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在保护过程中,能量流入该保护区的方式有;其中流入野生动物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
  4. (4) 上世纪50~60年代,“胡焕庸线”西北侧的三北地区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牧草严重退化,有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发现,构建水库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草原生态系统,这是因为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群落的演替进程通常都非常缓慢 B . 群落的初生演替在陆地也可以发生 C . 森林发生大火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 . 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