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题库

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

A . 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B . 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C . 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 . 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 .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 .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 .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 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图甲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甲图所示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 , 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为探究治理蝗灾的最好措施,农业工作者在蝗灾期间,分别采用了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由图乙可知,图中 点是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 点是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 等种间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

(3)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 ,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火灾后的草原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 .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 . 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 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种内斗争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B . 种群密度越大,其种群数量就越多,种内斗争也就越激烈 C .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 群落演替都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
生物学家曾记录一块弃耕农田在40年的演替期间,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的情况,结果见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类型

植物种数

演替年数

1

4

15

26

40

草本

31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7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31

30

30

51

76

A . 演替第1年,该群落中只有草本植物,因此该群落无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 灌木和乔木并未排挤草本植物,且它们在演替中一旦出现,种数就稳步增长 C . 灌木和乔木的出现和增长,最终将导致草本植物消失 D . 随着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

类别

灌草丛

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

17.43

116.61

150.81

55.50

总呼吸量(t/hm2•a)

15.93

92.73

124.81

40.98

叶面积指数

2.48

11.28

17.76

6.63

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a)

6.65

377.52

398.57

184.74

A .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 . 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C . 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 . 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植被恢复是遏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素和有效途径.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地,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不同退耕时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退耕时间(年)

 1

 5

 10

 15

 20

 25

 30

 35

 物种多样性指数

 1.41

 1.75

 2.46

 3.04

 1.36

 1.27

 1.18

 1.36

  1. (1) 调查该退耕地植物情况,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具有这种特征的意义:一是、二是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 (2) 退耕地最终演替至顶级阶段主要由(写出两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决定.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3. (3) 退耕初期1~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退耕15~20年内,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下降的原因是
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

第1年

第5年

第10年

第15年

第20年

物种a

5

10

2

0

0

物种b

1

2

5

3

3

物种c

0

1

3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 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 . 第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重合周期较长有关 C . 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 . 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相关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 草地中也存在垂直分层结构 C . 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 . 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B .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 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 .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物种的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用标志重捕法估计出物种B的种群密度为m时,发现有部分标记的个体被人类所捕杀,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实际的物种B种群密度应该m(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物种A和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3. (3)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渠道)流动。
  4. (4) 假设草原遭遇了火灾,经过多年以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此过程中发生的是演替。
  5. (5) 在群落水平上可研究的问题除了种间关系、群落的范围和边界、优势种外,还有。(填3个)
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基本不变 B . 适宜条件下,初生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 C . 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 D .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一直占有优势
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礼乐”文化的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园林建筑中生物既有本地常见的品种,又可引入外来的“奇珍异宝”,但引种时在考虑生物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当地生物及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当地的降低。
  2. (2) 景观建筑修建时,往往要与环境的颜色等协调,如小桥桥基、假山往往打洞,避免建筑物的出现导致生物出现,从而导致对原有物种造成影响。
  3. (3) 园艺设计时不同物种高低有致,相得益彰,有时还要形成各种特殊的图案,体现了群落的,在满足观赏需要的同时,可以提高对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中很多生物除观赏外,还可以供人们进行生态等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 (4) 很多园林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面貌在原有基础上已大为改变,除了环境的改变,还发生演替现象,这其中除了自然环境及生物的变化,还主要受到了的影响。
  5. (5) 目前园林主要由自然改造和人工修建,自然改造的园林往往人类的调节作用很少,就可以保持稳定,原因是,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基础。目前,自然生态系统几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一些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甚至被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在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鸟的数量会,从而导致虫的数量。这属于,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 (2)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是的结果。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森林和湿地在保持水土、蓄洪防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此外,生物资源还对人类有食用、观赏等方面的意义,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近几十年来,人类才认识到前者价值(填“大于”、“等于”、“小于”)后者的价值。
  4. (4) 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的理论,使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原状。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林还等措施,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来看就是增加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阅读提供的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1  在许多自然景区,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种植草坪。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材料2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我国著名旅游景区——泰山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m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泰山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

  1. (1) 材料1群落的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如果对人工草

    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

  2. (2) 材料2中刺槐在泰山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这会导致当地的丧失。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会暴发严重的虫害,原因是
  3. (3) 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
弃耕的农田和裸岩上都会发生群落演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弃耕的农田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演替速度要慢于裸岩上发生的演替 B . 一般情况下,两种类型的演替都会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 C .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受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D . 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改变
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灌木丛中的植物和细菌的丰富度及土壤中的氮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发展阶段

植物种类(种)

细菌多样性指数( ACE)

土壤中氮含量(g/kg)

初级阶段

11

3694. 97

0.04

发育阶段

12

3939.91

0.05

成熟阶段

18

3853. 56

0.06

注:ACE越大,表明丰富度越高

A . 土壤中氮含量与细菌多样性的增长趋势相同 B . 从初级阶段演化到成熟阶段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C . 如果演替的时间足够长,该灌木丛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D . 随着灌木丛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丰富度 B . 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属于初生演替 C . 竞争的结果都表现为相互抑制 D . 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