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题库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 .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 . 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 . 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 .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三叶草是牛的主要饲料,三叶草传粉受精靠土蜂,土蜂的天敌是田鼠,田鼠不仅喜食土蜂的蜜和幼虫,而且常常捣毁土蜂的蜂巢。土蜂的多少直接影响三叶草的传粉结籽。猫是田鼠的天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三叶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B . 田鼠摄入量的10%-20%流入猫体内 C . 可用样方法估测土蜂种群数量的逐年变化 D . 田鼠等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如图甲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图乙是其中的鲈鱼种群增长速率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太阳鱼处于 营养级,要实现池塘内物质的循环利用,还必须具备的生物成分是

(2)在t1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鲈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30条全部标记后释放,一天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记的40条、标记的10条,则在此池塘中鲈鱼种群的K值约为 条.在t1﹣t2时鲈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型.

(3)调查发现该池塘周围都是大片农田,没有工厂,但每年的春季水体中都会有一定的水华现象发生,最可能的原因是 ,水华现象发生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4)将该池塘改造为人工鱼塘,用于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这些鱼分布于不同的水层,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这立体养殖的好处是 .统计发现,鱼塘内的鱼产量总是大大小于鱼取食的饵料量,其主要原因是

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与丙的存在使碳循环速度大大减缓 B . b~d过程中碳移动的形式均为无机物 C . 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 . 因呼吸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D为大气,a~d代表发生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通过a过程太阳能便进入了生物群落 B .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C所含的能量最多 C . b、c、d过程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D . 此图中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全部成分
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乙是对图甲群落 中某一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图丙是通过调查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画 出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 (1) 若甲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 D 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A 代表的生态系统的 成分是。若甲图中“→”仅表示 CO2 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2. (2) 乙图中牛属于营养级。要预测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的种群特 征是。该图表示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 使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 (3) 丙图中北极狐和雷鸟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假如北极狐的食物 1/2 来自雷 鸟,1/8 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 能量传递效率为 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 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植 物增加的能量是kJ。
在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中,某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1. (1) 据表推测,这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营养结构为(用表中字母及箭头表示),E的杀虫剂含量m的范围是
  2. (2) 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3: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倍。
  3. (3) 下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填序号),丁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

  4. (4) 若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小动物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科研人员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一天内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百分比表示),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休息

与其他物种共同进行活动

觅食及进食

其他活动

物种A

20%

15%被物种B追逐

55%吃植物X的种子

10%

物种B

20%

25%追逐物种A

45%吃植物X的种子

10%

物种C

75%

----

15%吃物种A

10%

物种D

75%

----

20%吃物种C

5%

  1. (1) 若要组成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除物种A、B、C、D和植物X(生产者)外,还应有
  2. (2) 根据表中信息,写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
  3. (3) 物种A与B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4. (4) 碳元素进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主要通过  进行。一段时间内,若进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碳元素总量与由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碳元素总量相等,则说明该生物群落基本处于(填“向高级群落演替”“退化”或“相对稳定”)状态。
  5. (5) 与物种C和D相比,物种A和B休息时间较短而觅食及进食时间较长,且消化道较长,原因可能是其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物种A和B消化道较长是 的结果。
某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且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为食,各种群生物体内某种重金属含量如图所示:

种群

重金属含量微克/公斤·鲜重

0.0027

0.0025

0.026

0.025

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五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网)最可能为甲→乙→丙→丁→戊 B . 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的所有生物个体统称为一个生物群落 C . 在甲、乙、丙、丁、戊生物种群之间碳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D . 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甲与乙、丙与丁分别处于同一营养级
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完成 B . 短时间内,乙数量增加对提高丝瓜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 . 昆虫甲、乙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甲为被捕食者 D . 当甲、乙与丝瓜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维持在10%时,该生态系统不一定达到稳态
2019年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持续发生大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B为食草动物,①~①则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五种成分构成;分析图示可知,图中没有标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2. (2) 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以形式在A~D之间流动;图示可以发生还原氢与氧气结合的过程是(填图中序号)。
  3. (3) 根据图中营养结构,若要使D同化的能量增加100kJ,则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提供的能量为kJ;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动去向是
  4. (4) 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持续发生大火,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运用恢复生态学重建了该森林曾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该过程属于群落的演替。
研究人员对某轻度有机物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湿地生态系统群落的是区别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 (2) 污水流入湿地后,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及,污染物最终被分解为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3. (3) 下图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某种贝类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能量值(单位:kJ),则图中B表示能量。若该贝类摄入的能量为mkJ,其粪便中的能量为nkJ,某种鱼以贝类的粪便为食物,则该种鱼从贝类同化量中获得的能量为kJ。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 C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这条食物链中黄雀属于第三营养级 D . “螟蛉有子,螺赢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现象
图1是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内螟的变化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种能量值,M是摄入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1食物链、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B . 卷叶螟粪便中的能量值为P,卷叶螟呼吸消耗的能量值为R C . 图2中的M指的是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 . 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估算该水稻田生态系统内青蛙卵的种群密度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大气中 C .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 . 在生物群落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丁通过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B .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只在甲乙丙之间进行 C . 甲与乙、丙获取能量的方式有一定区别 D . 在甲→乙→丙各营养级中,丙含能量最少
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来完成的。
  2. (2)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使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这种生产体系的意义是
  3. (3) 我国很多农村生态农业基地(如桑基鱼塘)建立了沼气池,牲畜的粪便和部分秸秆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供农民做饭和照明用,而产生的沼渣和沼液的去路除了肥田,还有 (答出二点即可)。
  4. (4) 沼渣肥田主要促进生态系统的功能,植食性牲畜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的同化量。
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 B . 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 C . 该生态系统结构只包括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 . 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碳汇渔业”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CO2 , 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实质是利用海洋生物间的营养关系促进对环境友好的碳循环。2022年元旦在福建连江正式完成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标志着我国海洋渔业碳汇交易领域实现“零的突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动植物的遗体残骸沉积于海底可减少CO2的排放 B . 合理养殖海带、紫菜,能提高生产者固定的CO2总量 C . 合理养殖贝类,其捕食作用能提高生产者固定CO2的总量 D . 海带、贝类及鱼类所含有的能量总和是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转化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 . 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利用,还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C . 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的能量值最多为X1的4% D . 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