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的结构 知识点

突触的结构 知识点题库

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其中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甘氨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 B . 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C .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被分解或运送到其他部位 D . 神经递质作为信息分子通过血浆的运送才能发挥作用

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a点兴奋时,Na+内流 B . ①②③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C . 神经递质能通过⑥进入神经元N中 D . 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
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 . 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 . 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 . 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 (1) 甲图中b、c、f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2. (2) 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是由构成,乙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为AB(填→、←、←→).兴奋在A,B间传递的信号物质是
  3. (3) 神经纤维e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 . 当神经纤维的e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 , 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突触包括三部分.
如图表示反射弧及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中填序号,在_上填名称)

  1. (1) 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
  2. (2) 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3. (3) 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结构中,即信号在C图中的传递不能由乙传到甲,其原因是.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C图中的乙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4. (4) 已知甲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乙兴奋,当完成一次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该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图片_x0020_1040076004

A . 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 B . 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 C . Ⅰ可遗传变异;Ⅱ突变;Ⅲ基因重组;Ⅳ染色体变异 D . 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246494821

A . 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 通过检测①的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可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 . 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 . 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一氨基丁酸在神经细胞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922699126

A . ①中 一氨基丁酸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 . 一氨基酸与②结合,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 . 一次释放的 一氨基丁酸会持续作用于② D . 一氨基丁酸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均需消耗能量 B . 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 C . 神经递质的本质都为蛋白质,因此能被蛋白酶分解 D . 突触小泡起源于溶酶体,能与神经递质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
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5

A . 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 . 图2中C物质的释放需要图1中A物质作载体 C . 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 D . 图2中C若为兴奋性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关于神经元与肌肉收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每个运动神经元仅与一个肌纤维相连  B . 动作电位传到轴突末梢可促使钾离子通道打开  C . 突触小泡释出乙酰胆碱可促使肌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D . 反复刺激将使神经末梢持续释出乙酰胆碱
下列有关神经递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B . 在特定的条件下,神经递质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C .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D . 由于神经递质都是大分子所以需要通过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1)~(4)题。

芬太尼:从“天使”到“魔鬼”

芬太尼一直是我国及国际严格管控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2019年4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芬太尼通常用作镇痛药物或麻醉剂,药理作用与吗啡类似。在同类药物中,芬太尼是药效非常强的一种,它的作用强度大约相当于吗啡的50~100倍,海洛因的25~40倍。芬太尼的脂溶性很强,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较快等特点,适用于临床各种手术麻醉、术后镇痛,但长期使用会成瘾。

芬太尼作用机理是:当其与某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抑制Ca2+内流、促进K+外流,导致突触小泡无法与突触前膜接触阻止痛觉冲动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同时芬太尼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芬太尼的典型副作用包括嗜睡、困倦和恶心,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呼吸抑制和长期使用使快感阈值升高(维持相应的神经兴奋水平需要更多的药物),导致的成瘾。如果没有医学专业人员迅速解决,呼吸能力降低可能导致死亡。为了控制过量风险,芬太尼作为治疗药物的使用都在医生的严密监控下进行。医生在调整药物剂量时都非常谨慎小心。

真正严重的问题是所谓非医用芬太尼(毒品),不法分子很容易用化学原料直接合成新的衍生物,不需要从罂粟中提取。这些新生的物质,作用效果与芬太尼相似,能镇痛、有成瘾性,作用强度往往更高。因此,把芬太尼当作是海洛因之类传统毒品的“低成本替代品”和“增强剂”。而不法分子不可能像药理学家那样,对它们进行毒理研究。结果就是,因芬太尼类物质滥用而死亡的人节节攀高。

芬太尼可以是缓解人类疾苦的“天使”,也可以成为让人坠入成瘾深渊的“魔鬼”,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如何去管理和使用它。

  1.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疼痛由一些强烈的伤害性刺激使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神经冲动)以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在产生痛觉。芬太尼作用于下图中的(填写“受体1”或“受体2”),使兴奋性递质的释放量,从而起到镇痛效果。

    图片_x0020_100019

  2. (2) 芬太尼的作用是呼吸中枢对CO2敏感性,导致呼吸能力降低。CO2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属于调节。
  3. (3) 你如何理解文章中出现的芬太尼既是“天使”,也是“魔鬼”这一说法?
图1表示突触,图2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0

A .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图2所示膜电位会高于+40 mV B . 图1中a处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扩散后与b上的受体结合 C . 图1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2所示的电位变化 D . 若神经纤维处于图2中②对应状态时,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 . 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 . 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 .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与图中的结构有关
关于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三者都需借助体液运输 B . 三者发挥作用后即失活 C . 三者均与特定分子结合起作用 D . 三者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下图为人体某生理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甲为下丘脑细胞,物质N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乙为卵巢细胞 B . 若甲为突触前神经元,物质N为神经递质,则乙可为肌肉细胞 C . 若甲为胰岛A细胞,物质N为胰高血糖素,则乙可为肝脏细胞 D . 若甲为甲状腺细胞,物质N为甲状腺激素,则乙可为是下丘脑细胞
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释放后,先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使人体产生“快感”,之后再被递质载体蛋白运回突触小体。毒品可卡因可以和该载体蛋白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长期使用可卡因,会使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可卡因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会减弱,造成毒品依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 . 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功能 C . 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加,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D . 吸毒者大多伴有乏力、怕冷等症状,可能是毒品导致了甲状腺与下丘脑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