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点题库

甲、乙两图分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膜的外表面均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如下图,其中甲图bc=cd,甲、乙两图中a与d之间的距离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刺激甲图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 刺激乙图b点,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 刺激甲图c点,d点先兴奋,a点后兴奋,电流计会发生 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 同时刺激甲、乙两图a点,电流计均发生两次偏转,两次偏转之间间隔时间乙大于甲
如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B . 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C . 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D . 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如图为神经肌肉接点示意图.下列有关兴奋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兴奋传到①时,引起①处Na+通道打开,Na+涌出 B . 兴奋传到①时,乙酰胆碱以主动转运方式分泌 C . ②属于组织液,其中的O2含量不影响兴奋的传递 D . ②处的乙酰胆碱与③处的相应受体结合,可引起肌膜产生电位变化
如图所示电流表的两电极置于b、d两点的膜外,则下了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当ab=bc=cd=de时,若刺激a点时,电流表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2次 B . 当ab=bc=cd=de时,若刺激c点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C . 当ab≠bc≠cd≠de时,若刺激c点时,电流表指针偏转两次,c点离哪一点近则电流表指针先向该方向偏转 D . 可根据刺激a点时指针偏转的情况来判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方向)
若在图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

A . ②→①→②→③→② B . ②→③→②→①→② C . ③→②→①→②→③ D . ①→②→③→②→③
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 . 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 . 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 .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科学家发现,甘丙肽(一种神经递质)会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甘丙肽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alRl受体结合,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B . 甘丙肽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 C . 甘丙肽在传递神经冲动时由突触前膜扩散并移动到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 D . 甘丙肽除了能与GalRl受体结合,也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神经递质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神经递质的分解,该药物可导致的即时效应是(    )
A .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 .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 .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 .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下图一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图二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 ,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图一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 . 图二中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指针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 图二中表示的的突触类型为轴突→细胞体突触
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 . 神经递质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 C . 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合成神经递质 D . 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产生兴奋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B . 有效刺激强度越大,神经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越大 C .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 D .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被分解或移除,可能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疫情期间,各地学校响应国家号召“停课不停学”。某同学在网课学习期间,喝下一杯白开水,在喝水过程中及之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的是(   )
A .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B . 血浆渗透压有所下降 C . 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发生Na+内流 D . 人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者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时都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B . 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 . 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D . 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2+的通透性都发生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图1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的两极,图2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84650845 图片_x0020_1556018612  

A . 图1若从a处切断,刺激b处,效应器可有反应;图2若刺激②处,大脑皮层不会产生痛觉 B . 在细胞A处给予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 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 、 C 、 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D . 兴奋在细胞B、 C 、 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以实验动物蛙为材料,开展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 (1) 关于反射弧分析的实验及有关问题如下:为验证脊蛙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实验思路是用1%H2S0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出现屈腿,说明反射弧完整。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
  2. (2) 若用5% H2S0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后,再用1% H2S04溶液刺激该趾尖,没有观察到屈腿其原因是。若取上述一段神经,用某种药物处理阻断了Na+通道,然后剌激该神经,其动作电位将
  3. (3) 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下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用简便的一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图片_x0020_19144152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有关问题。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痛觉”及机体对该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痛反应”。与疼痛有关的分子、细胞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是镇痛药物开发的基础。

研究表明,TRPV1是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和人体不同组织中,它可以通过开合控制相关离子跨越细胞膜,而离子通道不断开合,电信号不断“跑位”,使神经细胞膜产生快速的电位变化,电信号就会沿着神经细胞传送到大脑。实验证明,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都可以激活TRPV1,并打开其通道。

为研究辣椒素对TRPV1通道的作用机制,科学家对神经元首先进行荧光染剂处理,然后加入浓度为1 µmol/L辣椒素,利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法对细胞进行动态观察,并同步记录细胞内荧光值的变化,结果如下图。(说明:静息状态下,细胞外Ca2+浓度高于细胞内,此状态会抑制Na内流。细胞内Ca2+浓度增加可导致荧光强度增加。)

图片_x0020_686821328

研究还发现,TRPV1通道与关节炎引起的慢性炎症痛也有密切关系。图表示白介素IL-6(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炎症因子)引发炎症疼痛时的分子机制。(注:GP130-JAK、P13K、AKT是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图片_x0020_1182190306

TRP通道蛋白家族种类较多,TRPV1是结构、功能研究最清楚的家族成员之一,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与感觉相关的其他离子通道,如TRPM8则可识别低温刺激和被薄荷醇激活,与冰爽的刺痛感产生有关。可见,不同的离子通道产生的电信号不完全相同,对于大脑来说,不同电信号代表着不一样的危机。请根据上述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 (1) 痛觉及痛反应产生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痛觉中枢位于中。
  2. (2) 本文关于“研究辣椒素对TRPV1通道的作用机制”的实验,若要证明“辣椒素可激活并打开TRPV1”,还需要做一个实验:用荧光染剂处理神经元,不加入,利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法对细胞进行动态观察,同步记录化,并将结果与实验组作对比。
  3. (3) 请综合上述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字和箭头方式,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层面阐述辣椒素刺激引起机体产生痛觉的一系列兴奋的产生、传导、传递过程。辣椒素刺激→→产生痛觉。
  4. (4) 基于IL-6炎症因子引发疼痛的分子机制,请为研制缓解慢性炎症痛的药物提供两条思路(简要阐明即可)。思路一:;思路二:
  5. (5) 请运用进化观点分别从个体和种群层面分析:痛觉会给动物带来痛苦,为什么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依然保留了对痛觉的感知?

    个体层面:,种群层面:

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 . 信号传递过程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C . 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D . 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
刺激因子(G-CSF)引起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兴奋后释放CGRP,CGRP能促使造血干细胞(HSC)从骨髓迁移至血液(HSC动员),据下图回答:

  1. (1) G-CSF刺激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引起,从而产生电位,进而释放CGRP,作用于HSC细胞膜上的,促进HSC迁移至血管中。
  2. (2) 为了验证图示血液中HSC数量增多的的机制,研究人员用RTX药剂使小鼠的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失活,未处理的小鼠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及检测结果如下表。

    组别

    注射物质

    CGRP相对量

    血液中HSC的相对量

    RTX组1

    生理盐水

    X

    0

    3

    RTX组2

    生理盐水+CGRP

    6

    10

    对照组1

    生理盐水

    6

    10

    对照组2

    生理盐水+CGRP

    7

    20

    表中实验结果支持了图1中的过程,请完善表格,物质X为。对照组2的血液中HSC的相对量最高的原因是

  3. (3) 辣椒素可作用于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科学家发现给小鼠吸食了含有辣椒素的食物后,小鼠血液中造血干细胞(HSC)数量明显增多。为探究辣椒素能否增强由G-CSF刺激引起的HSC动员。请从以下两方面完善实验思路。

    ①实验处理:

    ②检测指标: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体内CGRP含量和

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c段和①〜③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 B . 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甲图中c点将上升 C . 静息电位是指图乙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 D . 图乙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同
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t1时给予甲刺激,虽然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刺激强度过小,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B . 适当提高细胞外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 C . t1、t2、t3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均可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D . t4~t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恢复静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