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 是( )

A .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是产生兴奋的基础 B . 刺激蛙离体的肌肉标本,发生的反应是一种简单的反射 C . 适当提高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可上升 D . 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外部表现不一定相同
下列过程能双向进行的是(  )

A . 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B .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 C .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 . HIV病毒的遗传信息在DNA和RNA之间的流动
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与效应器相连的部位是B和C,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B . 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C . 对该反射弧来说,大脑皮层对其活动一定不会产生影响 D . 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f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 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 . 乙图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 C . 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⑤点 D . 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极化状态
根据图分析神经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③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而产生动作电位 B . 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 C . 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D . 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③与水面接触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 . 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导 C .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B . 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C . 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⑤活动;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D . 如果在②处的某一点膜外安放灵敏电流表,给予④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为,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
  2. (2)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 的传导有阻断作用.
  3. (3) 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电流计指针发生次偏转.给予B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次偏转.
德阳周边栽培草莓、葡萄等经济作物的人越来越多,根据这些经济作物的自然生长特性,合理、合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作物利用价值,改善感官品质,而不影响人们的食用鍵康安全,但过度滥用,则会适得其反。

  1. (1) 如常用的一种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具有抑制植物叶内叶绿素、核酸、蛋白质的分解,保绿防老;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等多种效能。该物质应属于类植物激素类似物。
  2. (2) 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发芽发芽的葡萄,三天后观察到的株高生长情况依次如下图甲、乙(“ – ”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越离)。

    ①在植物体内,果实发育所需生长素主要来自于。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嫩芽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 (需要/不需要)设计不用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实验一所示结果 (能/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②已知生长素能影响乙烯合成,通过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出高浓度的生长素能 (促进/抑制)乙烯的合成。

  3. (3) 植物激素进入人体内并不能引起调节作用,因为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如动物的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类,而常见的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但若使用不当,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过多的乙烯利会抑制乙酰胆碱脂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脂酶是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在上图丙中, 乙酰胆碱脂酶的作用部位是(序号),过多的乙烯利会造成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不能兴奋/不受影响)。
如图所示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神经信号的图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⑤接受④后使⑧发生去极化 B . ⑦的成分为血浆、组织液或淋巴 C . ①处的反极化状态可导致⑥的面积增大 D . ⑥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正确的是(      )
A . 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的 B . 体液调节就是指通过体液传送激素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C . 免疫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都是通过它的防卫与监控功能来实现的 D . 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 .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 .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 .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 .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 . 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
下列与细胞膜通透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甲基绿进入活细胞 B . 高渗溶液中细胞膜通透性不变,水分子跨膜运输速率加快 C . 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增强 D . 神经纤维兴奋后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减小,恢复静息电位
研究人员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为材料进行脊髓反射实验,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用硫酸分别刺激左、右后肢中趾的皮肤,左、右后肢均收缩。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蛙的脑去除是为了避免神经系统的调节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 (2) 受刺激部位兴奋时,细胞膜对(填“Na+”或“K+”)的通透性增加,与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将兴奋沿神经向前传导。该实验结果说明A神经和B神经中(填序号)

    ①只含有传入神经

    ②只含有传出神经

    ③既含有传入神经,又含有传出神经

    ④无法确定

  3. (3) 环切脊蛙左后肢中趾的皮肤后,用硫酸刺激左后肢中趾,左、右后肢均不收缩,说明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内。
  4. (4) 可卡因是一种麻醉剂,作用于B神经时,对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麻醉顺序不同。为研究麻醉顺序,进行了分组实验,结果见表。

    组别

    麻醉部位

    处理方法

    左后肢

    右后肢

    右后肢的B神经

    立即刺激左后肢中趾的皮肤

    收缩

    收缩

    右后肢的B神经

    立即刺激右后肢中趾的皮肤

    不收缩

    不收缩

    右后肢的B神经

    间隔一段时间后,刺激左后肢中趾的皮肤

    收缩

    不收缩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如图是下丘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图中①表示效应器,则①由组成。
  2. (2) 图中②的名称是,信号分子称为
  3. (3) 已知神经元C释放的信号分子会增强突触后膜对K+的通透性,造成K+外流,适当刺激引起神经元C兴奋后,神经元B的膜电位表现为
  4. (4) 利用M和N两个实验位点,自选实验器材来验证兴奋在突触间进行单向传递。(要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485125200

A . 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发生反应;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发生反应 B . 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 . 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 . 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如图为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被髓鞘包裹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片_x0020_100017

A . c 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钠离子较膜外多 B . 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C . 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大 D . 局部电流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
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t1时由于甲刺激的强度过小,无法引起Na+内流 B . t2、t3两次甲刺激可以累加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 C . t4~t5时间段,主要依赖于钠钾泵将K+运进细胞 D . 上述实验表明动作电位的产生和刺激的强度密切相关
大鼠SCN神经元白天胞内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SCN神经元主要受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调节。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 . SCN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B . GABA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的 C . 夜晚GABA使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外流 D . 白天GABA提高SCN神经元的兴奋性,夜晚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