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来护儿)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A.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呈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南宋·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敌,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②,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③,从容頤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④何曾专美。
(注释)①上:淝水之滨,晋军在此以少胜多击败前秦,李纲,宋高宗时曾任宰相,②阿坚:指前秦皇帝苻坚。南牧:南侵。③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处画:处理筹划。④周雅:指《诗经》“大雅”和“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的诗篇。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险难逾,人谋克敌”,指出了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
B. “结阵当蛇豕”,写晋师以八千兵力布阵对抗百万敌军,赞美了晋师战力之强。
C. “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D. “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形式,高度赞美晋师之功堪比周宣王征伐之功。
【2】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共享时代已经来临,但有些东西又似乎不能共享或无须共享。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或许有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美,文学应以美为最大特征,而非公共良知与社会责任。不错,美的确是艺术的首选,但何以为美?词语外壳吗?文本装演和雕饰吗?当然不。“准确”就是美!闪电般捕捉到事物的核心价值、灵魂的真相和生命不轻易泄露的秘密就是美!为何会准确?是因为你真实到了一定程度,下潜到了足够深沉的位置;是因为你用诚意和责任换取了事物的真,并挽留了它;是因为你顽强地靠近并守住了距离真相最近的点。表达准确不仅需要才华,还需感受的勇气和表达的责任,后者甚至更重要。像童话《皇帝的新衣》,最美的一句话是那个孩子说的,这就是诚实的功劳,是童年的属性在帮一个人实现生命之美。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真实,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人能否对心灵和精神不撒谎。我发现,凡让我怦然心动的,无不是高度准确的句子,它准确地击中了你的某个精神部位,感动和惊讶着你,你才觉得它美。它惊醒了你体内某种东西,帮你恢复成你的样子。读者往往对某个作家有一种固执的信任,逢其文即读,遇其书则购,因为预支了一份信任在里头。大家相信他的精神是诚实的,都愿意相信他又-次要把真诚而重要的东西告诉大家。尽管他的故事未必每次都精彩,未必每个观点都卓尔,但人们已养成了一种恭候他的习惯。这样的精神印象,无疑乃一个作家最大的荣誉和成就。
(选自王开岭《当代散文的精神惰性》,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段中“准确”的内涵。
【2】文学创作者怎样才能做到“准确”?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学作品要“准确”。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胚胎(pēi) 褶皱(zhě) 亘古不变(gèn)
B. 镂空(lòu) 杜撰(zhuàn) 少不更事(gèng)
C. 菜圃(pǔ) 笑靥(yàn) 蝇头微利(yíng)
D. 形骸(hái) 譬如(bì) 敛声屏气(liǎn)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墟曲”写出了经过战乱,到处都是废墟,诗人只能拨开荒芜的草,和村子里的乡邻来往,生活很艰辛。
B. 诗歌写出诗人与乡邻相见,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桑麻的长势,显示诗人与乡邻关系友好的淳朴之情。
C. 开辟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感到霜霰将至,生怕自己的辛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是一种单纯的喜惧。
D.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日常片段,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生活的特点。
【2】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并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阕,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 /若躬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 /无声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
B.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 /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 /无声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
C.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 /若躬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 /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
D.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 /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 /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B. 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 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出来重新做官。
D. 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
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 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 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官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骜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 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西郭先生传
[明]冯从吾
①先生姓姚氏,讳显,字微之,咸阳人。正统九年乡举在大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景泰五年四月,上疏言王振修大兴隆寺,车驾不时临幸,佛本夷狄,信佛得祸。若梁武帝足鉴。时上欲幸隆福寺,太学生济宁杨浩与先生相继言,上遂罢行,名震天下。
⑨后寓居长安西郭,藩臬诸公造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令齐东、武城二县祀名宦,循政详山东通志中。当时民歌之曰:“先有子游,后有姚公,学道爱人,同一古风,”而先生自赞其像曰:“六尺长躯,尺五长发,学古人官,读孔孟书,躯兮发兮,五十三年而知五十二年之非。躯兮发兮,碌碌庸庸,不能做邦家之基。”官至太仆寺丞。
③冯从吾曰:师友之益大矣。先生之寓居长安也,以与李介庵先生讲学,故介庵以理学鸣关中,而先生与之为友,交砥互砺,俱成名儒,是先生之气节盖从学问涵养中来也。彼虚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选自《冯从吾文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藩臬诸公造之(____)
(2)当时民歌之曰(____)
【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循政详山东通志中( )
A. 全、整个 B. 沟通 C. 顺畅 D. 精通
【3】对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B.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C.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D.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4】把第③段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虛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5】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迹、内容

性格、形象

大公无私、忠诚报国

藩臬诸公造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

谦虚反省



【6】分析第③段内容对于表现西郭先生形象的作用。

下面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问题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业主:
你们好!今日由于设备检修,导致小区停电的突发事件。我仅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向各位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真诚致歉。对于今日给您及家人造成的不便,我们敬谢不敏。事后,我们及时做了反思和检讨,并保证努力把日常工作层层细化,坚决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承诺,今后一定会努力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XX物业公司
2019年4月2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
(摘编自赵慧宁《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
B. 中国建筑在必须面对自然时,不是像西方那样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而是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
C. 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等同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D. 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两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B. 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特点时,都运用了相当丰富的具体建筑实例,增强了真实性和准确性。
C. 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内涵。
D.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的一个方面,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截然分离的体现。
B. 中国古民居“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乡镇民居呈现出字、曲尺、三合院、四合院、自由式等不同格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
C. 中国的宫殿是一种将帝王的权威神化了的建筑,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
D. 中西方建筑的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答顾东桥书
[明]王阳明
①来书①云:“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別前后,即《中庸》‘尊徳性而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工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如知食乃食,知汤乃饮,知衣乃服,知路乃行,未有不见是物,先有是事。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②既云“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则知行并进之说无复可疑矣。又云“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无乃自相矛盾已乎?知食乃食等说,此尤明白易见。但吾子②为近闻障蔽,自不察耳。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岐之险夷者邪?知汤乃饮,知衣乃服,以此例之,皆无可疑。若如吾子之喻,是乃所谓不见是物而先有是事者矣。吾子又谓“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是亦察之尚有未精,然就如吾子之说,则知行之为合一并进,亦自断无可疑矣。
(选自王阳明《传习录》)
[注]①书:文中指信 ②吾子:尊称,您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其 B. 然 C. 以 D. 为
【2】根据第①段文意,顾东桥来信向王阳明提出的自己对知行关系的看法是( )。
A. 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 B. 《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
C. 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 D. 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3】对“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行)相互培育生发,无论内外本末,都是古人的原则。
B. (知行)相互培育生发,无论内外本末,这个原则始终贯通。
C. (知行)交叉培育生发,不分内外本末,都是一个原则贯通。
D. (知行)交叉培育生发,不分内外本末,一个原则始终通行。
【4】王阳明回复顾东桥的书信,语气肯定,推理严谨。请从用词或句式方面举例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遥游》中,庄子认为能够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_____________”,从而邀游在无穷无尽的境地之中的人,“_______________?”即无需依靠仰赖任何事物了。
(3)《赤壁赋》中,苏轼借“水”“月”向客人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如果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两句以浮云侧面衬托山之高;李白《蜀道难》首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他物侧面衬托山势之高,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说农家酒味虽薄,而“____________”,表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又写村民们身着简朴衣装,古风犹存,“____________”一句,展现了祈求农事丰收的热闹场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84年6月,一封《穷山村希望治穷致富》的来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反映了赤溪村22户畲民贫困的生活状况。由此,官方启动全国规模的扶贫工作,赤溪村也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当年的赤溪村村民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1995年5月,下山溪22户畲民成为福建省第一批“造福工程”实施对象。历经30年的扶贫生态旅游的开发,赤溪村实现了由深山穷村到美丽畲寨的幸福嬗变,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之路。
这个畲家村寨已获评为福建的“省级生态村”,村中,畲家茶叶店、畲家民宿,鳞次栉比。不少畲民还将土地出租或入股农业合作社,自己到旅游公司上班,过上了一手收田租、一手领工资的新生活。数据显示,2014年,赤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674元,是1984年166元的70.3倍。
(选自“中国新闻网”,吕巧琴、叶茂《赤溪村的幸福嬗变》)
材料二
某山乡需要补选乡长,县委考察组到各村组听取意见时发现,群众对一名年轻的乡长助理赞赏有加——小伙子虽然嘴上没“毛”,但办事扎实,群众关系特好,人称“狗不咬”乡长!他走村串户,常年泡在群众中,村民家的狗不咬他,反而摇头摆尾欢迎他。结果,他顺利当选为乡长。“狗不咬”干部当选乡长说明,让基层群众当“考官”,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农村农业加快发展,需要乡镇干部走到群众中去,感受变化、了解诉求、寻找对策。只有真正成为群众的身边人,常见、常聊、常惦记,才能经得起“狗咬不咬”这个最朴素、最直观的检验,有素质,有能力,才能成为新时代乡镇工作最需要的干部,才能带领穷山村群众脱贫致富。
(选自“共.产.党员网”《“狗不咬”干部当乡长》)
材料三
郭祖彬,56岁,是河南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农民。年轻时的老郭开四轮,拉红砖,日子过得去。没成想,儿子3岁患病,10年后,做心脏搭桥手术花了6万多元。这回,老郭借遍“村里一条街”,才凑够医药费。为了还钱,他到天津打工六七年,窟窿还没补上。乡邻们忧心地说:“老郭脱贫——猴年马月的事!”
2013年11月,习.平主席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封丘成为国家级精准扶贫开发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86万户,5.8万人:该县对因病、因残等7种致贫原因分门别类,采取“1+2+N”帮扶模式,即每户1名帮扶责任人,2项以上扶持政策,家庭成员每人1条帮扶措施。
拿老郭来说,安排公益岗位每月挣400元;孙子享受教育补助每年1000元;儿媳卖手机每月工资1500元。全家享受人身意外险、医疗补充险。
但老郭一直憋着一口气:虽然有政府,致富还要靠自己,靠劳动!封丘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1个,村里选了种植地黄,老郭第一个报名,并辞去公益岗位,让出贫困户低保名额,专心种药。一年后,老郭算了笔账:4-5亩药材,纯收入1.8万元。自己在合作社干工,月工资1500元;老伴在合作社除草、浇地,可挣500元;儿子开车耕地,也能收入3600元。加上养猪,全家年收入5.6万多元,家里6口人年人均纯收入9300多元。
(选自《人民日报》,马跃峰《老郭脱贫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84年赤溪村一封群众来信成为中国扶贫工作的发起开端。自此国家启动全国规模的扶贫工作,赤溪村也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B. 赤溪村采取生态旅游开发、“省级生态村”建设等措施,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示范村,对全国扶贫工作的开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C. 畲家村寨通过国家政策扶持,经过自己的努力,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生活幸福,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都有了质的提高。
D. 群众喜欢“狗不咬”式乡长,他们需要能塌得下心来,能走进群众中间、心系群众的好干部,也反映出乡村扶贫工作中带头人与乡村群众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级精准扶贫政策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政策基础,主要措施有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分门别类,建立帮扶模式等。
B. 乡村扶贫工作中因病致贫等现象需要关注。文章通过郭祖彬这个扶贫范例,给出了一个扶贫模式的样本,值得相关扶贫部门宣传参考。
C. 材料除了谈到国家帮扶方面的内容以外,还提到帮扶对象应有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行动,两方面互为促进和补充,才能尽快脱贫致富。
D. 国家扶贫工作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大事。在“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思想指导下,扶贫工作会开展地更为顺利。
【3】“乡村扶贫”政策事关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大计,如果你是一名基层扶贫干部,你觉得怎样做才能使工作更有成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邀请作家、编辑、出版家、评论家及相关人士现场座谈,以全公开的方式评选当年“长篇小说年度五佳作品”和“长篇小说年度最佳作品”,已成为文坛最具公信力的奖项之一。
B. 未来,人工智能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更大的可能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技术是我们实现“换道超车”甚至“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C. 春训切实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规矩意识,成为推动农村党员干部投身“三服务”的集结号、发令枪,有效地把全市各级投入“三服务”的热情、势头延伸到了基层一线。
D. 省市自部署“无违建”创建行动以来,余杭区面对3600余万平方米存量违建的严峻形势,迎难而上,主动谋划,制定《余杭区“无违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送年货
李代金
这天是除夕,可是这里的边防哨所却没有过年的气氛。外面下着大雪,周围一片白茫茫,哨所在雪地里,显得孤零零的。
哨所里有个新兵,叫张新明,刚到哨所不久,还不太习惯,每次他执勤都发呆,看上去特别想家。
下午又轮到张新明执勤了,班长却让人替了他。张新明心想,班长真好,除夕让他休息,可班长却对他说:“张新明,今天我派你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你敢去吗?”
张新明琢磨着会是什么特殊任务,班长见他不说话,便说:“怎么?不敢单独执行任务?”
张新明连忙把胸一挺,大声说:“敢!班长,是什么任务?”
班长笑了笑,说道:“在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有一户人家。上级给了我们一点年货,我要你把年货给他们送去!”
送年货?那又不难。张新明说道:“班长,我保证完成任务!”
“好!”班长把一个包裹交给张新明,“年货都包在里面了,路上小心点!”张新明接过包裹,往背上一背,踏进了风雪里。
雪花纷纷扬扬,一层又一层地压向大地,张新明背着年货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张新明想打开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可他又不敢。
雪地难走,张新明一不留神重重地摔了一跤。他担心包里的东西摔坏,就赶紧打开包查看,一看却愣了,包裹里装的不是什么年货,而是一双旧军靴!
张新明感到被戏弄了,背起包就往回走。没走几步,他又停下了,想着若是回去,班长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如装做什么都不知道,把旧军靴给那户:人家送去,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么一想,张新明转身继续前进。
雪越下越大,到处白茫茫一片,张新明迷路了,绕了许多弯路,赶到那户人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他敲响那户人家的门,男主人开了门,热情地把他拉进了屋,让他换下被雪 水打湿的外套、鞋子和袜子,放到炉边烘着,再把他带到饭桌边坐下。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酒菜,男主人说:“走了那么远的路,你肯定饿坏了,先吃饭!”女主人赶紧给他倒了碗酒。张新明确实饿了,他冲夫妇俩笑笑,也不客气,就拿起了筷子。
吃完饭,张新明就要回哨所了,男主人说怕他再迷路,坚持要送他回去。张新明起先不肯,后来想想,有男主人送他回哨所也好,这样可以证明他确实完成了任务。万一班长批评他在男主人家吃了饭、喝了酒,男主人也好为他说句话。
女主人拿来已烘干的袜子和外套,让张新明穿上,只是鞋子还湿得厉害,伸手往里一摸,冰冰凉凉的。张新明只得硬着头皮把脚往里伸,男主人却递来一双旧军靴,说道:“穿这双回去吧,湿鞋子给你装包里吧。”
张新明支支吾吾地回道:“这、这是哨所让、让我给你们送、送的‘年货’……”哪有年货送旧靴子的,张新明说得自己都心虚,男主人却爽朗地笑道:“穿上吧,鞋子穿舒服了,好赶路。”
回到哨所,班长笑着拍去了张新明身上的雪花,然后冲男主人敬礼,嘴里喊着:“老班长!”张新明愣住了,眼前的男主人居然是老班长!他心里可不痛快了:“班长,您怎么能让我把双旧靴子当年货,往老班长家送呢?”
老班长一听,“哈哈”大笑,班长也笑了:“这可都是老班长的意思呢!”
原来老班长在职的时候,发现新兵们到部队的第一个除夕总是特别不习惯,特别想家。老班长夫妻俩无儿无女无牵挂,于是退伍后,就索性把家搬到了离哨所十几里远的地方。每年除夕的时候,夫妻俩就张罗出一顿年夜饭,好让新兵来家里过除夕。老班长知道,明着让新兵来他家吃年夜饭,新兵肯定不好意思,于是就交代班长,在除夕这天,专门派新兵给他家“送年货”。刚开始几次,班长总是往包里塞些小米、腌肉等普通年货,以表哨所战士对老班长的慰问。可老班长发现后,每次都把东西又送了回来。他说哨所物资紧张,都得给战士们留着,他绝不能收。他还发现,每次新兵冒雪来送年货时,鞋子、袜子都会湿透,于是他干脆给现任班长下了“命令”:年货包里不用放别的,就放一双合新兵脚码的旧靴子,可以让他们回去的时候穿着,暖和些!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长在给张新明下任务时,先故意不说具体是什么任务,后来又使用了激将法,这里体现出了班长带兵的技巧。
B. 小说在描写张新明执行“送年货”任务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把一个新兵写得生动形象。
C. 张新明发现“年货”原来是一双旧军靴时,感到被戏弄了;后来又想让人家找班长算账去,这样写意在表现人物合符常情的心态。
D. 小说开头说新兵张新明除夕看上去特别想家,结尾说老班长每年除夕都让新兵借“送年货”来他家吃年夜饭,情节首尾照应,合情合理。
【2】请简要说明小说塑造“新战士”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3】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李,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补京学生。会贾似道复入相,益骄肆自颛,创置公田关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伏阙上书,攻似道,其略曰:“三光舛错,宰执之愆。似道缪司台鼎,变乱纪纲,毒害生灵。”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
至元十四年,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行台江南,且求遗逸,以李姓名上。即授浙西道儒学提举。李闻命,欲遁去,而使者致丞相安童书,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李乃幡然,既至京师,召见披香殿。
时各道儒司,悉以旷官罢,李因奏曰:“臣钦睹先帝诏书,当创业时,军务繁夥,尚招致士类。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各道儒学提举及郡教授,实风化所系,不宜罢。请复立提举司,专提调学官,课诸生,讲明治道,而上其成才者于太学,以备录用。可其奏。
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逡巡退却。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彼既亲昵,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前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踣之,无不胜矣。”帝以其谋谕将帅,师果奏捷。
时淮、浙饥馑,谷价腾踊,李奏免江淮租税之半,运湖广、江西粮十七万石至镇江,以赈饥民。世祖欲伐交趾,李曰:“军旅一兴,费縻巨万,今山路险巇,深入敌境,万一蹉跌,非所以威示远人也。”乃止。未几,卒,年五十一。李自奉甚俭。尝戒其子曰:“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节选自《元史·叶李传》,有删改)
【注】①阛阓:街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B. 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C. 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D. 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立在京师的教育机构,为中央官学与最高学府,以后各朝多有沿革。
B. 世祖,是皇帝庙号之一。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C. 江南,多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曾被称为“吴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
D. 京师,本指天子所居之地,后世常用它代指国都或朝廷,也可指驻扎在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李不畏权贵,弹劾当朝宰相。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贾似道这样炙手可热的高官,也直言上奏,大胆揭发对方败坏法纪、荼毒百姓之罪。
B. 叶李富于见识,建议重视人才。当各道儒司被撤销之时,他及时上奏,以先帝的治国方略来说明招纳儒士、储备人才的重要性,建议复立提举司。
C. 叶李颇有谋略,深谙用兵之道。他认为将校多与叛军亲近,奋勇不足,不如趁叛军轻敌,命令步军在前,联车结队断后,用死战的决心鼓舞士气。
D. 叶李关心百姓,减轻民众负担。因为淮浙年成不好,他向朝廷请求减免半数租税,调拨粮食赈济饥民,认为皇帝如果征讨交趾会加重灾区的负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
(2)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请各用一句话归纳下述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对此现象进行综合评论。每句归纳不超过25个字,综合评论不超过60字。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的分析显示,2000年至2010年间,东北流出的人口有100多万人,而且多为高层次人才。2010年至今,东北人才外流情况丝毫没有逆转。据统计,吉林大学2015届、2016届毕业生中,东北三省籍学生选择去外地就业的多于本地就业,呈“净流出”状态。教育机构“家长帮”发布的信息显示,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届毕业生中,留在东北就业的仅为13.63%,远低于当地生源占比;北京某高校2017年本科毕业生中,竟无一人愿意去东三省。
材料二:满足相关要求即可落户、租房买房都有优惠、高额的就业创业补贴……南京、西安、武汉、成都、石家庄等20多个城市纷纷给出相关优惠政策,城市“抢人大战”也成为今年毕业季一道独特的风景。以武汉为例,除了毕业能落户、买房租房有优惠的“标配”外,2017年10月,武汉市人社局等多部门还公布了武汉市大学毕业生在汉工作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其中专科生每年4万元,本科生每年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年6万元,博士研究生每年8万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其后羌众大合,攻烧陇西,朝廷患之。规乃上疏求乞自效,时帝不能用。冲、质之间,梁太后临朝,规举贤良方正。对策曰:“今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处周、邵之任,为社稷之镇,加与王室世为姻族,今日立号虽尊可也,实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梁冀忿其刺己,以规为下第,拜郎中。托疾免归,州郡承冀旨,几陷死者再三。遂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余人,积十四年。后梁冀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时,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后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在事数岁,北边威服。永康元年,征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邑二百户,让封不受。再转为护羌校尉。熹平三年,以疾召还,未至,卒于城,年七十一。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B.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C.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D.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不为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羌,我国古代西部的游牧民族;羌戎,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B.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公车,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文中指上书言事。

D.玺书,古代以泥加封的印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甫规颇有谋略,骁勇善战。中郎将宗资讨伐叔孙无忌未果,皇甫规任太山太守,多用计谋,平定贼人。

B.皇甫规敢于直言,不畏权贵。他建言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应谦虚节俭,讲求儒家治术,因此得罪梁冀,被罢免官职。

C.皇甫规为人磊落,推举贤能。他任度辽将军数月后,认为张奂才气与谋略兼而有之,向朝廷举荐张奂为正将,自己甘愿做副手。

D.皇甫规刚者易折,饱受陷害。他在外为将多年,军功赫赫,但其为人刚直,检举揭发了很多人,又不愿与宦官交往联系,受到众人的诬陷打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校举行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比赛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