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上学期上册试题

下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24 h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单位:mg,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C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表示。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

A18时和6,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中午12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下降

C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

D假设该植物在24 h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0 mg· h-1,最大光合速率为85 mg·h-1

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 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 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18、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 mL),甲试管内又加入了2 mL唾液。两试管同时在37℃的温水中保持10 min后取出,各加入0.5 mL碘液,发现只有乙试管内呈蓝色反应。此学生的实验程序有一个错误,请你指出         

A.乙试管应置于低温或室温

B.乙试管应加4 mL唾液

C.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蒸馏水

D.应再加一个试管,内加些酸或碱

粗糙脉孢菌是一种真菌,约10天完成一个生活周期(见下图),合子分裂产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的。请分析回答:

 


1)从合子到8个孢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DNA发生了        次复制。上图中8个子代菌丝体都是        (单倍体,二倍体)。

2)顺序排列的8个孢子中,如果第一个与第二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填选项前的字母);如果第二个与第三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        (填选项前的字母)。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畸变

3)野生型脉胞菌能在只含水、无机盐、蔗糖和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研究人员用X射线照射野生型脉孢菌孢子,经选择培养,获得了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如下图)。

 


         ①如果培养C突变型脉胞菌,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      

欲证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应让该突变型菌株与

            杂交,根据           定律,预期其后代的8个孢子的表现型是          ,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则说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


如图M2曲线表示番茄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M1曲线表示在g点改变某种实验条件后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g两点催化根细胞细胞呼吸的酶有所不同

      B  M2曲线g点以后限制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K+的浓度

      C  g点根细胞内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和中心体

      D  g点以后,采取中耕松土的措施可使曲线呈现M1的变化趋势

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积

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查人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AA

BB

CC

DD

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  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  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  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51.(8分)某人利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两个实验,最初时各个试管中小球藻的量相同,请回答:

      

实验一                                           实验二

1)实验一:小球藻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很快,在相同培养液中,装置(a)和(b)分别培养小球藻(抽去空气),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阳光下。

一段时间后观察,BC两试管哪个更绿            

写出此时A瓶中酵母菌主要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反应式                            

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能长时间存活吗?                ,为什么               

                        

2)实验二: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固定的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C的转移路径是                             ,该实验中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0NS五种元素,它的功能最可能是

A.协助脂质的跨膜运输       B.在细胞之间实现信息传递

C.传递遗传信息          D.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

1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下列与细胞分裂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是主要方式

      B  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其细胞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C  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

B.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多个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CONH﹣”

B.组成DNA的碱基有AGCT四种

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果糖

D.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每分子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投放一定量的单细胞藻类喂养水蚤(通常部分被吃掉)。分批移走水蚤,移走水蚤的总量即水蚤的收获量。水蚤的收获量∕藻类投放量为能量转化效率。移走比率(每批移走水蚤数占总数的比率)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曲线①②分别表示移走的是成年水蚤、幼年水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的

B.水蚤收获量总是小于投放量,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引起水蚤个体的死亡

C.移走成年个体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主要原因是移走成年个体使种群趋向增长型

D.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不能表明能量沿食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构建了一个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模型,由膜外壳和填入物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类似于                                  (填两种细胞器)产生的囊泡,其边界(膜外壳)由一种脂质成分构成,该成分是                                  分子.

2)该模型中填入了细胞骨架和驱动蛋白,作为运动的结构基础,另外还需要填入                                  作为直接能源.

3)将该结构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若你是科学家,将如何改造这个结构,使其能够吸收K+                                  这样改造的依据是                                 

4)科学家想利用该结构运输抗癌药物到达患者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请从细胞膜的功能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改造这个结构?                                 

视网膜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RB基因有关。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分布于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基因,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RB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

BRB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

C.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     D.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