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高三生物试题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直接证明了演绎推理的正确性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

      B  B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右移

      C  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

      D  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

51.(8分)某人利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两个实验,最初时各个试管中小球藻的量相同,请回答:

      

实验一                                           实验二

1)实验一:小球藻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很快,在相同培养液中,装置(a)和(b)分别培养小球藻(抽去空气),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阳光下。

一段时间后观察,BC两试管哪个更绿            

写出此时A瓶中酵母菌主要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反应式                            

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能长时间存活吗?                ,为什么               

                        

2)实验二: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固定的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C的转移路径是                             ,该实验中是通过控制            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0NS五种元素,它的功能最可能是

A.协助脂质的跨膜运输       B.在细胞之间实现信息传递

C.传递遗传信息          D.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

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翻译过程,方向从右到左
B. ①上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可组合成64种密码子,代表20种氨基酸
C. ①上的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
D. 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

1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

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下列与细胞分裂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是主要方式

      B  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其细胞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C  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

尺蛾的体色(黑色和浅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下图是1960年-1990年间地衣、黑化蛾及SO2的量变情况,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树干上地衣数量的增加是地衣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
B.黑化蛾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C.大气中SO2含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黑化蛾比例的下降
D.环境改变使控制蛾体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改变
黄瓜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某科研小组在晴朗的白天,分别对生长在强光下和弱光下的黄瓜幼苗吸收CO2的速率〔单位:g/(cm2·h)〕、气孔阻力(气孔开度减小,气孔阻力增大)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与强光相比,弱光下黄瓜幼苗吸收CO2的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
(2)10:00—12:00间光照强度不断增强,但实验测得强光下黄瓜幼苗吸收CO2的速率却下降,请结合图2分析原因:____。
(3)若要测定强光和弱光对黄瓜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 需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研究,则提取色素的原理是____,分离色素的方法是____。
(4)温度在一天中会发生变化,科研小组若要测定黄瓜幼苗一天中某一时段的总光合速率,还要测定这一时段幼苗的____,若在白天进行该过程,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
下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光后,根据其吸收CO2的量绘制成的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B. B点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 BC段表示随光照强度增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大
D. C点是光饱和点,此时绿色植物不进行呼吸作用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中没有变异发生
B. 蔡斯、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属于对比试验
C.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无对照组
D. 观察线粒体、叶绿体、D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材料分别是口腔上皮细胞、菠菜、洋葱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各时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

B.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多个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CONH﹣”

B.组成DNA的碱基有AGCT四种

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果糖

D.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每分子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投放一定量的单细胞藻类喂养水蚤(通常部分被吃掉)。分批移走水蚤,移走水蚤的总量即水蚤的收获量。水蚤的收获量∕藻类投放量为能量转化效率。移走比率(每批移走水蚤数占总数的比率)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曲线①②分别表示移走的是成年水蚤、幼年水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是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进行的

B.水蚤收获量总是小于投放量,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引起水蚤个体的死亡

C.移走成年个体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主要原因是移走成年个体使种群趋向增长型

D.该实验对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不能表明能量沿食链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 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与t1相比,t2时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

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

Ct1 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Dt1 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构建了一个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模型,由膜外壳和填入物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型类似于                                  (填两种细胞器)产生的囊泡,其边界(膜外壳)由一种脂质成分构成,该成分是                                  分子.

2)该模型中填入了细胞骨架和驱动蛋白,作为运动的结构基础,另外还需要填入                                  作为直接能源.

3)将该结构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不能进入其中.若你是科学家,将如何改造这个结构,使其能够吸收K+                                  这样改造的依据是                                 

4)科学家想利用该结构运输抗癌药物到达患者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请从细胞膜的功能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改造这个结构?                                 

视网膜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RB基因有关。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分布于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基因,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RB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

BRB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

C.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     D.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