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高二历史试题

10.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重视儒家和纵横家

C.孟子、荀子摒弃学术争端,联袂对抗游说权谋之徒

D.从现实的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纵横家,摒弃儒家学说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B.播种方式的变革

C.自然经济的自给性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毛.泽东在一本著作中指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本著作是毛.泽东思想

A.萌芽时期的著作B.形成时期的著作C.成熟时期的著作  D.发展时期的著作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14.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B.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理论化

C.体现出治国理念的落后          D.在各自的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是(  )

10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影响。(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顾炎武思想产生的背景。(4分)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920年底,列宁接见来访的农民时,针对当时苏俄实行   

的经济政策,一位农民说: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

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列宁亲自记录了他们的意见,坚定地说:“这种政策我们一定会改

变!”

材料三    浙江省温州地区三个重要年份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社会消费售

总额(亿元)

比上年

增长率

1979

778

1412%

135

660%

630

425%

1993

4453

87%

1868

544%

9251

363%

——摘自《中共浙江省温州历史大事记(19495——199412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改变农村经济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何?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个重要年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景。(4

分)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请回答: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9分)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下图人物当初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主张( 

   A.反对教皇    B.信仰得救     C.上帝永恒    D.圣经至上

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材料认为雅典

A.实施的是直接民主制度

B.民主制度还是完美的

C.问题出在司法而非民主

D.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

1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在意大利出现            B.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天主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D.意大利有杰出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