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12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 (   )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

A.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

2013426,法国新任总统奥朗德作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产生后首位正式到访的西方大国元首,在双方经贸合作谈判的同时,透露出有意归还中国圆明园流失的文物“兔首”和“鼠首”,根据近代史所学知识,此二文物被西方劫掠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898616,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B. 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

C. 要求让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 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此话最有可能出自

A.薄伽丘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孟德斯鸠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87次战争。其间,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战争爆发与民主化程度有必然的联系      B.小国间的矛盾是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C.战争造就更多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D.国际政治格局一定程度影响战争分布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C.改造城邦政治的必要性

B.民主和人权思想在当时的雅典已经深入人心   D.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法国《人权宣言》宣称“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教会、政府或军队里任职。”该规定实际上否定了(  

A.天主教神学      B.封建等级制度     C.君权神授      D.封建王权统治

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这说明

A.西欧一体化步伐加快程度加深    

B.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力局面          

C.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    

D.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      

 “维新变法是一剂假药,因为当时甚至连中国领土也成了外国民族瓜分的对象,而且中国的经济也崩溃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维新变法不具备成功的社会条件 B中国被列强瓜分,完全沦为殖民地 C.维新变法如昙花一现,有名无实     D.清朝经济因无新经济成分而“崩溃” 

在古代雅典,梭伦、克里斯梯尼和伯利克里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都非常关注公民大会的作用,注重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这些做法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   

A.政治家们的高瞻远瞩B.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C.公民群体的长期斗争D.古代希腊的社会传统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

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其思想体系体现现了民主共和革命的意识形态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 ,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 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这一历史现象在古代中国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宋元时期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w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 九年 (即太和九年,公元485),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休耕轮作)所受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一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图1和图2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商鞅为实现人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组建陪审法庭              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