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下册试题

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广泛兴起的进步运动”(  )

顺应了民心 打击了邪恶势力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遭到了残酷镇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上述史料,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A. 甲说、丙说          B. 甲说、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

右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A.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B.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C.诸侯割据不利于政治秩序的稳定

D.至今仍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西方宪政发展史上,“妥协”与“悖论”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民主依赖于妥协,正如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一捆妥协案”。在制宪者们看来,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其认识,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其中一个话题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4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A.人人精通法律                                           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27.康熙说:天下大权当统于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帝为此设南书房,雍正帝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军机处。由此可见,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 (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下列选项中的材料与宗法制无关的是(  

A.“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B.“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

C.“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争之易生”

D.“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5.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六国所用相,皆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秦自惠文王至秦始皇时期共有22位丞相,论其籍贯,秦国本国人做丞相的只有一人。这表明

    A. 秦国的社会文化落后于六国       B. 六国的政治制度比秦国先进

C. 秦国的宗法制最先走向瓦解       D. 秦国与其他六国的国体不同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2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韩非子、董仲舒                    D、商鞅、孟子

2. 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

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        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        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这里的污点、罪恶主要是指

A.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B.亲自公开加冕称帝无视罗马教皇

C.对外战争中的侵略与争霸           D.发布大陆封锁令

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以下文学和绘画作品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①《日出·印象》

②《自由引导人民》

③《巴黎圣母院》

④《人间喜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儒家             B. 法家            C.道家             D.墨家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19431月,国民政府通过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大西洋宪章》的签订

  C.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D.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