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语文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研究”“了解”互换位置) B . 随着秦兵马俑在沉寂24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删掉“随着”) C . 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做到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把“避免”改为“防止”) D . 近一两个月来,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在“乱穿马路”后加“的行人”)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经意带火了一部作品——美国影片《传染病》。 B . 无论是谁,只要他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C . 遭受痛苦,我就用喊叫和泪水来回答;遇到卑鄙,我就愤慨;看见肮脏,我就憎恶。 D . 说文学是“诚实的自白”,远不如说文学是“精巧的虚构”。
请你为下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国庆期间,湖北黄鹤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黄鹤楼》,可以免费领取价值60元的景区门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截止十月八日,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黄鹤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古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语非常丰富,如“日中”表示正午时分,“俄而”“少时”“顷刻”都表示一会儿时间,“久之”表示时间长了。 B . 大雄四十岁了,正值而立之年;儿子小雄刚读初中,正是豆蔻年华;二胎雄咪出生不久,尚在襁褓之中;而父亲老雄早已退休,年近古稀。 C . 《猫》的作者是郑振铎,笔名西谛,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D . 《植树的牧羊人》 作者是法国作家让·乔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两文都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情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 (1) 6—8段作者是怎么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2. (2) 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反复承认“是事实”,“却也是事实”,实际是在欲擒故纵,先抬后贬,吊起读者胃口,达到讽刺的效果。 B .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其中“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 . “拼命硬干的人”主要指历史上反封建统治和抵御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如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 D .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的脊梁”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人民。
  3. (3) 本文语言特点?结合特点从第一段中任选两词进行分析说明。

下列词语中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观:岳阳楼之大观   袖手旁观 B . 去:去国怀乡     大势已去 C . 潜:山岳潜形    潜踪隐迹 D . 临:把酒临风   双喜临门
“泰州大阅读”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参与者,有以下任务等着你去完成。
  1. (1) 任务一:拟写标语

    示例: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

  2. (2) 任务二:探究材料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在手机的时代,指尖上的世界里,尤其是学生、上班族,他们走路、坐车、吃饭、聊天,几乎机不离手;有了这种莫名其妙的被强迫的惯性,他们热衷用手机来看电子书,上百万字的书转化成了几M,拷贝进入手机里轻松得跟没事发生一样,读起来也轻松得跟没读一样。

    材料二:书籍所承载的知识和思想信息,远远超出图片影像的有限范围。好的书籍给人的精神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更是影像材料所无法企及的。多少个世纪积累下来的印刷文本,它的价值和蕴涵的智慧,不是技术化的影像能够承载的。处于思想成长期的青年学子,多闻一闻油墨香,多从好的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一定会比沉迷于读图快感的人多一份思想的力量。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傅雷的家书不仅教育儿子应该处理好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也通过儿子对孙儿进行教育。 B . 保尔曾因袭击匪兵救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而被囚禁,他是在朱赫来影响下参加革命的。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等。 D . 田福军是我国改革初期思想活跃、敢做敢为的干部,其兄田福堂是改革的积极支持者。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文后题目。
                                                                                    把钥匙交给小蒙

                                                                                     (赵明宇)
         时光像水一样漫过来,在人生的河道中奔涌。很多事情沉没了,总会有几个难忘的细节,山一样矗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临桌周大明有一支红蓝铅笔,画小鸟、画大象,可漂亮了,我们都羡慕他。李小丽从家里偷出来一个苹果掰一半给周大明,周大明才答应让李小丽用他的红蓝铅笔画了一只蜻蜓,把李小丽美得像个凯旋的小公鸡,走路都扭屁股。
        我想有一只红蓝铅笔,向妈妈要钱买,妈妈说等卖了鸡蛋才会有钱。我就整天盼着收鸡蛋的小贩。
        红蓝铅笔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
        那天早上第一节自习课,周大明像是忽然被毒蛇咬了一口,大声哭起来,原来他的红蓝铅笔不见了。同学们帮他找,书包里的东西全都抖出来了,还是不见红蓝铅笔。这时候,大家火辣辣的目光盯着我,因为昨天是我值日,走得最晚。周大明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哭丧着脸问我,小蒙,你见我的红蓝铅笔了吗?
        我一下子脸红了。我嗫嚅着说,我没见你的红蓝铅笔。李小丽说你没见周大明的红蓝铅笔,你怎么脸红了?一定是你偷了。
我没偷!我急得想哭,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周大明哭着去找李老师。李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问我,你真的没见到周大明的红蓝铅笔吗?我的头低低的,说没有。李老师说拾到东西要交公,没拾到就算了,上课去吧。
        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小声嘀咕什么,用异样的目光看我。周大明不理我,李小丽也不和我玩了。我郁郁寡欢,上课没心思。有一次李老师提问,喊了我好几次,我还低着头不知道喊谁。
        我开始逃课了。有一次到河边的小树林里掏鸟窝,被李老师抓住了,把我摁到教室里。李老师走上讲台,拿着一支红蓝铅笔说,同学们,周大明同学的红蓝铅笔丢在我的办公室了,现在我交给周大明同学。
        大家鼓起掌来。
        李老师又宣布了一件事,说从今天开始,把钥匙交给小蒙。
        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我们学校,教室的钥匙就像权杖一样,只能交给全班最信任的人。谁拿着教室的钥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每天要第一个到学校来开门。一般来说,除了班长和班主任,谁也没有拿钥匙的资格。
        直到班长很不情愿地把钥匙交给我的时候,我才相信这是真的。
        下课了,李老师笑眯眯的跟我说,小蒙,祝贺你。大家信任你,也希望你以后第一个到学校,尽到一份责任。
         嗯嗯。我使劲儿点着头。
         后来,我再也没有逃课掏鸟窝,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打开教室,开始学习。李小丽开始和我套近乎,周大明也和我一起踢毽子。
         考上重点初中的那一天,我走进李老师办公室,拿出一支红蓝铅笔说,老师,我捡到的铅笔,交给您。
         李老师愣了一下说,送给你吧,你每天第一个到校,这是对你的奖励。
         我喊一声李老师,泪水就不听话地涌出来了。

  1. (1) 理解小说题目“把钥匙交给小蒙”的含义。

  2. (2) 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请找出一句并作简短的赏析。

  3. (3) 请从内容(情节)或语言方面自拟一道题目并给出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文学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为钻探典籍 qiè而不舍的闻一多,对不幸者心怀愧 zuò的杨绛,为人师表的 gōng行君子叶圣陶,在忧 yù的日子里充满信心的普希金……他们的才情令人惊叹,品格令人敬仰。

阅读下文,完成答题

若石遇害

    若石隐于冥山之阴 , 有虎恒蹲以窥其藩 . 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燎辉 , 宵则振铎(duó)以望,植棘树墉 , 坎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而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驰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有貙逐麋来止其室之隈 , 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貙人立而爪之毙。君子谓若石知一而不知二,宜其及也。

【注释】①藩:篱笆。②殷钲:震动金属器;燎辉:点燃火把。③树墉:筑墙。④貙(ch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⑤隈(weí):墙角。

  1.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

    ①有貙逐麋来其室之隈

    ②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若石隐冥山之阴

  3. (3)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原因是“有虎恒蹲以窥其藩”。 B . “若石帅其人昼夜警”的目的是“虎不能有获”。 C . 若石“驰其机……而不理”的直接原因是“虎死无毒己者矣”。 D . 若石“弛其机……而不理”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闻其牛、羊、冢之声而入食焉”。
  4. (4) 结合故事内容,文末“其一”、“其二”分别指什么?这个故事告诚我们什么?(用自己语言概括回答)
下面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相继去世后,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 B . 《红楼梦》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分别住在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 C . 我国四大名著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台山、大闹清风寨的人分别是孙悟空、鲁智深、花荣。 D .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衣锦还乡。
阅读选文

空位

    ①因为太想儿子了,他决定上城里去。

    ②他挑了最好的土豆装进蛇皮袋,儿子小时候最爱吃红烧土豆了。那小子,吃饭就像一头小牛。

    ③去之前他给儿子打了个电话,爸来看你好不好。儿子顿了一下说这阵子很忙。他说没事,你忙你的,我自己过来就好。儿子说那好吧,你下了火车上58路公交车或者打出租车到幸福小区下,问一下门卫C幢B单元803室。对了,城里有红绿灯,看见红灯就在路边等,看见绿灯才能过马路。他说中,记住了。

    ④没想到城里的公交车这样漂亮。他肩上斜挎着一个人造革黑包,右手提了蛇皮袋惴惴不安地踏上公交车,说,同志买票。司机乜了他一眼说,自己投币,一块钱。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多少?一块钱!哎。他开始翻口袋,摸出一个硬币,问,投这箱子里?对。当,硬币掉下去了。他笑了。张望了一下,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来,他把蛇皮袋塞进椅子下面,然后将后背惬意地靠在椅背上。

    ⑤透过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见高高的看不见顶的楼房。他感觉有点眼晕,这城里真好啊!想起自己的儿子也是城里人了,他从心里冒出自豪。

    ⑥小时候,儿子望着大山问,爸,大山外面是啥?他说是大城市。儿子又问,爸,城市里有啥?他说有高楼,有看不见泥的大马路。儿子说长大了我要去城里。他摸着儿子光光的后脑勺说,有志气!

    ⑦那一年,儿子拿着大学通知书兴奋地叫:爸,我考上了!我考上了!他说好小子,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他起早摸黑拼命干活,为了儿子,累着幸福着。四年后,儿子打来电话说,爸,我找到工作了,以后你别太劳累,我会寄钱回来的。他笑着说,你爸有手有脚不用你寄钱,你好好攒着,将来娶媳妇。去年,儿子再次打来电话说有对象了,但是女孩不愿上大山里来。他说那是,谁愿意上大山啊,你们好好地就好。说这话他的心里却有隐隐的失落。再一想,你个老家伙,儿子过得好你还有啥不满意的?于是又笑了。

    ⑧车子在一个站点停下来,这一站上来很多人。

    ⑨汽车喇叭里响起一个亲切的女声:乘客朋友们,现在是上车高峰,请主动往里边走。请给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谢谢!

    ⑩他把身子往里边的位子移了下,空出外面的位子方便别人就座。奇怪的是人们似乎都看不到那个空位的存在,宁愿费劲地站着。

    ⑪他纳闷地往人群望,有一个小女孩刚好转过头瞟了他一眼。这个小女孩七八岁模样,紧紧靠着她的妈妈,小小的身体因为把持不住平衡,时不时东倒西歪。妈妈努力地拉住她。

    ⑫他的心里涌起一股怜惜,赶紧站起来,冲小女孩招手,快和你妈妈来这边坐。

    ⑬小女孩看看他皱起了眉头。他估计小女孩听不懂他说话,就对小女孩的妈妈叫,喂,快带你的孩子来这边坐。小女孩再次看了看他,目光带着犹豫。女孩妈妈低下头轻声说,宝宝坚持会儿,瞧那人多脏啊!

    ⑭他的脸腾地红了,自己真的有那么脏?他低下头开始检视自己,脚上一双破旧的解放鞋满是尘土;衣服,袖口上污漆漆亮光光的,隐隐散发出一股酸臭味。衣服确实好久没洗了,他一个人,除了晚上上炕睡觉,整天在地里出力流汗,洗了也白搭。在乡下没有人会介意,但是现在很显然自己的邋遢形象和干净的城市太不协调了,说难听点他简直就像米饭上突然飞来的一只苍蝇。

    ⑮他不由自主地蜷缩身体,他想自己要真是一只苍蝇倒好了,在哪个角落里一趴,谁也看不见。可他不是,他那样突兀的占着公交车的位子。

    ⑯五分钟后,他站了起来,从包里翻出一条毛巾,干净的毛巾。这是儿子买给他的,一次都没有舍得用过。他把毛巾展开仔细地将椅子擦了一遍,然后拉出椅子下的蛇皮袋往车后走去,他走过,人群自动散开,有的还捂住了鼻子。他始终低着头,他感觉后背麻麻的,他知道击中他的是目光——城里人的目光。终于,车停了,他抬起脚……

    ⑰谢谢你,爷爷。

    ⑱是和他说话吗?他愣住了。转过身看见那个小女孩一双晶莹的眸子。小女孩说,你是个好心的爷爷。

    ⑲那一刻他想哭,他想拥抱小女孩,他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当然他什么也没做,他笑着冲小女孩挥挥手下车了。他没有去儿子那儿,而是去火车站买了返程票。坐在返程的列车上,他蔫头蔫脑地看着脚下同样蔫头蔫脑的蛇皮袋,他想,要是真去了儿子那,会不会也给儿子带去难堪?也许他这次贸然进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⑳想着想着他的眼里噙满了泪。

  1. (1) 根据小说的情节,按照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空位待坐

    邀坐被嫌

    “他”的心理

    惬意

    难过

  2. (2) 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指出其表达效果。
  3.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他把蛇皮袋塞进椅子下面,然后将后背惬意地靠在椅背上。

    ②他不由自主地蜷缩身体,他想自己要真是一只苍蝇倒好了,在哪个角落里一趴,谁也看不见。

  4. (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空位”的含义和作用。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 (1)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2.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3) 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
  4. (4) 我报路长嗟日暮,。(《渔家傲》)
  5. (5)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 (6)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7. (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8. (8)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范仲淹《岳阳楼记》)
根据平时积累,请你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③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阅读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3 期

    (乙) 棉花!棉花!

    ①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②是棉花。

    ③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

    ……

    ④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

    ⑤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
——摘自《散文》2006 年第2 期

  1. (1) 思考文题:①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②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叹号?
  2. (2) 理解词义: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④段加点词语“有了着落”含义的理解。
  3. (3) 赏析语句:甲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
  4. (4) 分析结构: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
  5. (5) 探究写法:作为抒情散文,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有删改)

  1. (1)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 . 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 . 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 . 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 (2)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 (3)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
  4. (4)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
     。
  5. (5)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春天的风是有滋味的,其中包含着花的香;秋天的雨是有滋味的,其中蕴含着思念的苦;书是有滋味的,有人说“最是读书滋味长”;生活是有滋味的,酸甜苦辣样样都得品尝……品味多彩的人生,就是在感受生活丰富的滋味。

请以“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将题目补全,抄在作文纸上。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阅读下面小诗,说说你的理解(提示:指出修辞 ,解说句子含义)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 (1) 修辞简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1. (1) 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一部分“山野对歌”着力描写了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以优美环境烘托优美的人、优美的歌。 B . 文中写戴胜鸟有一连串动词“矗”“瞪”“掠”“飞”,生动 写出了戴胜鸟的可爱形象,而且戴胜鸟好像也对歌声产生了兴趣,一个“才”字,写出戴胜鸟对唱歌的喜爱。 C . 在这种优美的环境气氛中,赶马女孩出口自然,不 矫揉造作,不论唱什么,都带有原汁原味,所以作者说“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 D . “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部分的主体,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他先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
  2. (2)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