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高二下半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陕西省彬州市范公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他力图解决的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B. 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 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 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基伦暴动后,雅典国家为了调解社会矛盾,司法执政官德拉古于公元前621年受命编订法典。雅典国家制定的《德拉古法典》其实质是
A. 维护雅典贵族的利益和稳定社会秩序
B. 维护奴隶主阶级对贵族的专政
C. 共和制的管理形式
D. 雅典公民阶级的自我管理形式
3. 详细信息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梭伦改革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而计算财产的标准完全是按照个人土地上的收获。这反映了雅典
A. 农业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B. 农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较高
C. 改革是谁护农民的利益 D.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
C. “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①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
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③加剧了土地兼并
④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刘向在《新序》中说:“商君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而《史记》却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下列有关商鞅的评述,正确的是
A. 商鞅变法“尽公不顾私”得到贵族的支持
B. 商鞅的变法主张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相适宜
C. 商鞅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D. 商鞅刻薄寡恩的性格使他的改革必然失败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魏改革之前“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造成当时“民困”的原因主要是
①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
②租调徭役繁重
③官吏贪污和搜刮民脂民膏
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书·高祖纪》载:(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从材料判断,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直接推动力是( )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 巩固北魏统治 D. 促进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书高祖纪》记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上述现象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
A. 尊儒崇经
B. 采用汉族姓氏
C.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 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魏太和年间,拓跋政权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十九年,北魏政府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由此可知,北魏政府
A. 改变了选官方式
B. 提高了官员俸禄
C. 打破世族对官员的垄断
D. 积极向汉族官制靠拢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辽和西夏的“岁币”
B. 宋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争失利
C. “送礼”加重了宋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导致“积贫”
D. “送礼客观上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安定和贸易往来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有时还相互推崇。“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最有可能是指
A. 朝廷对文官的防范
B. 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C. 朝廷对割据势力的防范
D. 朝廷对宰相等重臣的防范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379缗的地税。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政府缴纳1553缗的地税。这主要是因为
A. 王安石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
B. 方田均税法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
C. 政府借变法向地主们勒索财富
D. 王安石把政府土地分配给地主耕种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
①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②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吏缘为奸
③王安石变法使国家的财富大量增长,影响了人民生活
④王安石变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30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A. 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富
B.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
C. 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路德认为,“信”不是外在修炼的结果,而是与之俱来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之中的东西。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条直接建立在个人内心之中,也就是说他在人的内心世界中发现了宗教。这一主张
A.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B. 把人从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C. 使天主教会及其神职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D. 与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思想本质上一致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  )
A.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强化了上帝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实现了宗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离
D.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进步
20.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耕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惟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言,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给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
(3)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你认为三次改革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2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政策,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丈化复兴、民族融合都作出了贡献。
——肖黎《魏孝文帝评传》
(1)孝文帝针对“以华风变之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2)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请你指出影响评价改革的因素。
2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立了有力的共和主义的政党。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材料二 仅仅在研究这些多少是人工造成的世界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而且,甚至在基督教的领域中,这种宗教色彩,对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来说,也只表现在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即从十三世纪起到十七世纪止;同时,这种色彩不能像费尔巴哈所想的那样,用人的心灵和人的宗教需要来解释,而要用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教和路德教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举例说明。
(3)综上所述说明16、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