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七年级历史2018年下半年期末考试网上考试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 28年
B. 29年
C. 36年
D. 37年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B. 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C. 隋文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
D.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继续推行前朝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她的统治被誉为


A. 与民为善贞观之治
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励精图治开元盛世
D. 贞观遗风开皇之治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影响的是
A. 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 唐朝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C.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D. 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④提高士人的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中国古代史上曾有两个政权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这两个政权是
A. 南宋和金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金和辽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跪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如图诗句。这位读书人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


A.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得皇权
B. 宋徽宗、宋钦宗妥协求和,导致北宋灭亡
C. 秦桧谋杀抗金名将岳飞
D. 北宋为求苟安同辽签定“澶渊之盟”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假如你是宋代的一位市民,下列社会风貌中可以看到的是
①人们穿的有麻布、丝织品,没有棉布的衣服
②在瓦子勾栏里可以欣赏杂技
③春节时燃放鞭炮,相互拜年
④在琳良满目的商品中能发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⑤人们通过《资治通鉴》了解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 汉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统一蒙古草原
②改国号为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南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②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诗词大会》已开播三季,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成功掀起了人们重温古诗词的热潮,小明同学模仿节目拟出了一道题目考查爸爸,“著名词人:豪放风格:有报国情怀:醉里挑灯看剑”,爸爸应该选择的是
A. 苏轼
B. 李清照
C. 岳飞
D. 辛弃族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片无言,历史有声。对如图长城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是秦朝时期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修筑的
B.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C. 是长城修筑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一次
D.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秦朝时期修筑的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班同学要举办“北京的历史文化”专题板报,下面是他们收集的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都在此建都
B. 明清时代皇宫所在地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
C. 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
D. 元明清三朝时期,北京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B. 皇太极建立清朝
C. 吴三桂投降清朝
D. 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圆,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略什池
B. 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C.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的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
D. 东北至黑龙江流域,东临太平洋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这是清朝时期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众的政策,当时,领导土尔扈特部的首领是
A. 喝尔丹
B. 渥巴锡
C. 阿骨打
D. 元吴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壁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牡丹亭》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人物中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A. 铁木真
B. 忽必烈
C. 朱元璋
D. 赵匡胤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成书于明朝中期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
B. 《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C. 元末明初的《西游记》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2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自古以来,执政者都注重采取措施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完善制度)
材料一 (图)

(1)材料一中,人物①通过完善哪项制度来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人物②采取什么办法削弱相权?人物③统治时期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是哪一机构?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络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檐曝杂记》
(2)材料二所描述的是明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采取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这一机构的设置对当时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五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六 下表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640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施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695



(3)材料四、五说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完成于何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出现材料六所描述的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七 明朝时期,科举制度在内容和文体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考生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
材料八 输林院学士徐骏作诗说:“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朝统治者捕风捉影,认为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即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结果徐骏被杀头。
(4)材料七提到的“呆板固定的格式”指的是什么?材料八这类事件在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创新科技)
材料九 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
(5)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九所述“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至少两例)

2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族纷争,国家分裂,则政局动荡,民不聊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团结)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二 桑哥(元相宰相)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宣有以崇异之,凑改为 。
——《光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的中央政府与哪一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关系?材料二中 处是元朝时期在中央设置的管理这一地区事务的特殊机构,请补充完整。
材料三 图1
(2)材料三图片反映了清朝时期实行的哪民族政策?为加强对同一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民族纷争)
材料四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城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
(3)材料四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清朝时期,这一民族的上层贵族发动了分裂祖国的叛乱,叛乱者是谁?后来,清朝设置专门机构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请写出机构名称。
材料五 图2
(4)材料五是清代平定某次叛乱的局部图。三次率军亲征平定此次叛乱的是哪位皇帝?

2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外交往的政策和方式各有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交往)
材料一 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唐朝时期致力于中外交往的著名人物,并简述其事迹。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的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2)材料二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最远到达哪里?该事件有何意义?
(暴力冲突)
材料三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四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璐,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五 康熙帝认为“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我朝发样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扰之民不获宁息。”
(3)材料三表达了明朝哪位名将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材料四中“贵国”是哪个国家?材料五中清政府打败“罗刹国”后,与其签订了什么条约?
(自我封闭)
材料六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4)结合材料六及所学知识回答,清朝采取的什么政策导致其“与外界隔绝”?
(5)通过对“唐朝到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变化”的探究,你认为对当今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