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免费试卷完整版(2019-2020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诀别(jié) 静谧  咄咄逼人
B.莅临(lì) 镶嵌(xiānɡ)  抖擞   喜出望外
C.棱镜(línɡ) 贮蓄(zhù)   匿笑  花技招展
D.酝酿(niànɡ) 粗犷(kuànɡ) 卖弄   呼朋引伴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说话老是咄咄逼人,占人上风。
B.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他喜出望外。
C.我们班的同学今天都穿戴得十分漂,个个花枝招展,准备迎接新老师的到来。
D.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不敢勇挑重担。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7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公布实施。
B.通过老师的耐心讲解,使我终于明白了这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
C.一进入运动会场,我就看到了许多彩旗和响亮的加油助威声。
D.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我们人类惨痛的历史, 。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的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的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歌名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⑤①③②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C.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D.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6.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①
峨眉山月半轮秋②,影入平羌江水流③。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 ①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②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③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B.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C.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D.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诗人准备直接下渝州去见你。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B.“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C.诗中的“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实写;“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虚用。
D.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面的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
C.才/须学也 D.淫慢/则不能励精
【2】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静以修身(___________) 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 年与时驰(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_____)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除了淡泊外,还需要哪两个?为何要写这封信?
8.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 。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
(5)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
(6)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7)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8)何当共剪西窗烛, ______________ 。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⑧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⑨“人都到那里去了?”
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⑪“读书!”
⑫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⑬“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⑭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通读选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时间、地点

事件

情感

抵达三味书屋

(1)_______

尊敬

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时

(2)_______

后悔、自责

(3)______

课间玩耍

开心、愉快

当先生读书入神时

(4)_______

快乐


【2】选文②中画线句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中看出老先生是怎样的人?
【3】寿镜吾先生是如何对待学生、对待教学的?请从选文中找出老先生对学生的言行、及能体现教学方面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4】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像花生一样活着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7期,有删改)
【1】通读选文,完成下面表格的填空。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⑧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⑥段划线的语句进行赏析。
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11.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________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C:人物:____________
D:节日名称:____________
E:节日习俗:____________
12. 作文 详细信息
写作
请以“这次,我没有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作文要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结合个人生活经历,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