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高二下半期4月月考历史题开卷有益(重庆市铜梁一中)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 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C. 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 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下列哪项发明使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学富五车”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 儒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道家学说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 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B. 造纸术的发明
C.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 印刷术的进步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 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
C. 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以下列哪一种叙述回答( )
A. 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 学习先贤先圣的经验心得
C. 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 D. 要勤于温习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参观中国某一古代思想家的纪念馆时,在大厅内有一副对联:“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 王阳明 B. 程颢
C. 朱熹 D. 董仲舒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09年5月16日,电影《邓稼先》在江苏常州首映,该片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此人的研究领域是
A. 食品流通领域
B. 空间技术领域
C. 农业科技领域
D. 文化教育领域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且成就辉煌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B. 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C. 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D.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制度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A. 霍布斯的《利维坦》
B.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 薄伽丘的《十日谈》
D.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09年中国媒体评出了影响新中国的60位外国人,排在首位的是英国人牛顿。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科学家逸事,莫过于牛顿“苹果的故事”;最广为人知的科学家名言,是牛顿的“贝壳”。下列关于牛顿的贡献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经典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的发现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
C.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D. 人们根据牛顿运动三定律发现海王星,表明了科学的预见力和对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A. 《唐璜》
B. 《巴黎圣母院》
C. 《人间喜剧》
D. 《西风颂》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

A.准确客观地描绘物像 B.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
C.运用抽象夸张的手法 D.注重光与色的明度差别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电影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自问世以来便得到迅速发展,它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称为“第七艺术”。阅读下列图片,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一电影放映机是美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的
B. 图二作品是格里菲斯拍摄的,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C. 图二、图三都是著名的黑白无声商业影片
D. 图四是1927年拍摄的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电影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①海明威的《太阳照旧升起》
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④凡·高的《向日葵》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
A.鸦片战争后,士人主张学习器物
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
C.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制
D.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分了主张变法维新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的核心措施是
A. 平均地权
B. 节制资本
C. 发展实业
D. 实行社会救济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 人民战争的路线
D. “三三制”原则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材料的含义不包括
A. 中共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
B.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指导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D. 我们只能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4.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芝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史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二: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徽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其背景如何?目的何在?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康德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材料三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2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 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