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2014年下半期)免费检测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C.都主张通过改革推翻君主制
D.都促成本国不久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最后的决裂”责任在中共 B. 1922年中共已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 中共应该主动与国民党决裂 D. “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发展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6

30.3

36.1



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合适的大小是所有公民能集中到一个中心广场并且能听到演讲者在说什么。依据材料推断雅典城邦不能太大的原因是(  )
A. 便于实行直接民主制 B. 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C. 有利于抵抗外敌入侵 D. 城市建筑规模局限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说“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该观点强调《人权宣言》
A.克服了英国《权利法案》的局限性
B.超越了美国《独立宣言》
C.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
①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
②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
④援助西欧走向经济复苏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漫画反映了2003年3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漫画实际上反映了

A.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 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欧建立起了反伊拉克同盟
12. 详细信息
历史上,人口的政策、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单位:%)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相关因素。
材料二 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2)根据材料二说明百余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
材料三 地理大发现时代新旧大陆的相遇,肯定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个巨系统之间的交汇,而其中最积极的后果之一就是玉米、南瓜、西红柿、马铃薯、蕃薯、花生等美洲粮食作物输入旧世界。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也养活了更多人,因为马铃薯的单位亩产通常超过任何其它作物,其结果使它成为了穷人的保命食物。从爱尔兰、东欧、俄国,直到中国,这些美洲食物都使人口增长有了基础性保障。正是由于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从明末清初起,福建、广东、汉江流域等原本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山区都被开垦出来(因为蕃薯和玉米不挑剔田地),为人口大增奠定了基础。当然,它也带来一个消极后果,即当地水土流失的加剧。在南部非洲,木薯和玉米革命性地改变了食物生产形势,立刻引起人口增加,并进而在许多地方导致国家级政治制度的兴起,因为人们已有足够多剩余食物来供养统治阶级。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3)根据材料用“地理大发现”、“美洲”、“欧亚大陆”、“人口”几个关键词写一篇主题为“地理大发现的影响”的短文。
(要求:正确提取信息,史实准确,逻辑关系严谨,180字以内。)
材料四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五 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 ,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4)依据材料四、五概括英中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13. 详细信息
19世纪20、30年代,天津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成为近代北方经济的中心。
天津设厂数量统计表

结合所学,从天津设厂数量变化的角度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4. 详细信息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我国和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回答下列各题。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请结合所学为汉朝“丝绸之路”地图配以文字说明。(要求:描述准确,表达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