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4月月考语文考试(湖南省长沙市明德联盟四校)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悔恨自己犯下的错误,直至不再重蹈复辙,这才是真正的悔悟(wù)。优于别人,并非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B.蒲公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物。它没有华丽妖娆的外表,却有着无数炙(zhì)热的种子,向四周慷概地洒下耀眼的光芒。
C.多难兴邦,每次在灾难面前,泱泱(yāng)中国总有无数仁人志士铤身而出,力挽狂澜。
D.我们的生命与所有自然界的生命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jù)荣,一损俱损,只有各自安好,都会生生不息。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长沙的四月,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温暖的阳光穿过树叶的间隙,一缕缕照射在地上,投出斑驳的光影,和煦的春风吹过,好不惬意。每到周末,韭菜园古玩文化艺术街跳蚤市场总是门可罗雀,华美的青花瓶、精致的鼻烟壶、造型各异的石雕、品相完整的各色配饰吸引着大批慕名而来的文物爱好者们,他们慢慢踱步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欣赏各色古玩,淘到心仪的宝贝后更是爱不释手,满心欢喜。
A.斑驳 B.门可罗雀 C.踱步 D.爱不释手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千千万万志愿者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用爱心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
B.《201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这个节目对我非常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C.长沙宜家盛大开业,它包括宜家宜家居、荟萃商城和宜家公寓三部分组成。
D.停课不停学,既是防控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以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
②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
③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
⑤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
⑥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
A. ⑤⑥②①③④ B. ③④⑤⑥②① C. ③④②⑤⑥① D. ⑤⑥①④③②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的作者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朱自清,字佩玄,号秋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是他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小说。
C.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家君”“拙见”“鄙人”属于谦辞,“惠存”“贵庚”“拜读”属于敬辞。
6.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运用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认识到。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让我们的心灵世界逐渐变得广阔,变得丰富多彩。近日,某班拟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好书·书名言)
很多名人以读书为乐,你知道哪些广为流传的与读书有关的名言或诗句呢,请你写出两句。
(2)(会读书·写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读书非常勤奋,请你依照示例,根据人名写出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
示例:孙康,囊萤映雪
匡衡,
(3)(好读书·做招聘)
《西游记》的沙僧参加阅读社团的招聘,请你写出录取或淘汰的理由。
7.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默写填空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壮美的雪景,令人回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概括出人物特征,如“豹子头”,突出李逵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神行太保”戴宗能“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
B.孙悟空原是傲来国海中花果山上的石猴,本领高强,机智过人,因率先发现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王,自封为齐天大圣。
C.在《范爱农》一文中,范爱农和鲁迅是同乡,都在法国留过学,但在对秋瑾等人被杀要不要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清政府的无人道时,他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
D.跳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比如《西游记》中少数降妖除魔的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可以跳过。
9.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我们读过的名著中,也有很多人物不断反抗,与命运进行斗争。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A、林冲 B、孙悟空 C、祥子
10.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③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重新照射。③不道,不是说。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
B.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C.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初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D.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E.全诗采用了哀景衬哀情的手法,以早春景色的明媚衬托诗人遭贬后的衰病不堪。
【2】请对颔联中“乱”“平”二字简要赏析。
11.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越石父贤,在縲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①。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②于不知己而信③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④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闺,内室。②诎,同“屈”,委屈。③信,同“伸”,伸展。④感寤,感悟,此意为理解。⑤念,思虑。⑥自下,甘居人下。指态度谦和。
【1】下列各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越石父请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摄衣冠谢曰 长跪而谢之曰
C.夫问其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免子于厄 皆以美于徐公
【2】为文中划线的句子,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B.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C.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D.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卿/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4】阅读文章,你觉得晏子有哪些美好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从第二段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垫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对象是一篇说明文所主要说明的事物,本文说明对象是古代私塾教育,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古代的私塾教育。
B.第4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宋代“三舍升补法”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
C.“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这句话中“如此”一词指的是古代私塾盛行体罚。
D.第6段中,“如明代有些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一句中加点的词“有些”可以删掉,删掉后句意不会改变。
【3】结合本文的知识,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对吗?
(链接材料)上学路上,初中生小丽说:“今天要进行语文考试,我有点紧张。”她同学小明听了后说:“听说以前私塾里的孩子特别轻松,只需要简单学几个字就可以了。”
1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①2018年9月19日,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②但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加了个减肥群,10天极速变苗条”“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于恋爱,急着看成效,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
③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
④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一样。创业风口光景无限,但若缺乏优质产品,竞争过后只会留下一片狼藉;高薪职业令人羡慕,假如核心能力缺位,终非长久之策。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风度翩翩,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中数不胜数的伤痛。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
⑤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现代社会选择自然是更多样了,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讲,所谓“速成”有一定市场。但看树知人,但凡能速成的恐怕很难让你优势独具。与其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
⑥“十年法则”认为,每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10年左右的勤学苦练;“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从平凡到超凡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稳扎稳打。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
⑦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季羡林先生曾描述他在北大种莲的经历,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
⑧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
(选自《人民日报》,邝西曦)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
A.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B.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
C.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
D.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加点的“窠臼”一词,本来指现成的格式,文中指急于求成的潮流。
B.第②段列举各种违反常识的现象,承接第①段内容,开启下文具体论述。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出自《荀子》,这句话可作为论据放在第⑥段开头,也可放在第⑤段结尾,作为本段小结。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开头即提出论点,中间先从反面再从正面进行论述,最后再次强调论点,并举季羡林描述种莲的经历为例加以强化。
【3】请简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1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不敢辜负的青春
①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迷恋网游,喝酒,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而且还有两门功课因不及格而挂科。
②暑假,他参加同学的假期游,与同学兴奋地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③正是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替换着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④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心生挂念……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陷入了沉思,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在游戏中。
⑤凌晨三点,他拖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拥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进入梦乡。
⑥在一节车厢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
⑦世界很大有时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⑧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的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⑨父亲又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⑩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卷出外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⑪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车厢里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在自己的口袋里发现多了二百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⑫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⑬从风景区回来,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⑭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的天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
⑮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
⑯他心里五味杂陈,羞愧得无地自容。
⑰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俺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⑱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他沉睡的心。
⑲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
⑳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
㉑父亲拼尽一生,用全部的心血,浇灌他人生路上的片片绿荫,他怎能再辜负青春。这是从那以后,经常盘桓在他心里的一句话。
(邓迎雪《青年文摘》)
【1】阅读文章1-12段,填写表格

情节发展变化

“他”的心理变化

兴奋

列车停靠在家乡时

在列车上遇到父亲

③→不安→酸楚

父亲下车后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①段,叙写了“他”在大学里的种种表现,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与他后来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B.文章⑬-⑲运用插叙的写法,写了“他”旅游回来,在父亲打工工地的所见所闻所感。
C.第⑯段“他心里五味杂陈,羞愧得无地自容。”这里是属于心理描写。他父亲汗衫湿透,脸膛黑红,工作环境恶劣却大声向别人介绍他,他觉得挺丢脸。
D.“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他沉睡的心。”这句话可理解为:父亲艰辛地劳作,宽厚的胸怀,感化了不求上进的他,让他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
E.从风景区回来,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仅仅是因为他想把二百元钱还给父亲。
【4】请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青春。
(链接材料)清华大学学生拍的毕业电影《敢不敢》的主题曲:
敢不敢/青春是我的/老天没资格管/敢不敢/只要有你在/什么我都不稀罕
敢不敢/青春那么短/再不勇敢就完蛋/敢不敢/唱起这首歌/哪儿的天都一样蓝

15. 作文 详细信息
2020年1月,一场疫情猝不及防地在武汉爆发。全国形势及为严峻。所幸,经过全国人民七十多天的齐心奋战,形势渐渐好转,许多地方新增人数持续为零,人民生活慢慢恢复正常。从四月七日起,湖南省中小学陆续分批复课。开学后,同学们每天要佩戴口罩上学。甲同不说:“每天戴口罩,既浪费又难受。”夜深千帐灯乙同学说:“我不舒服的时候就会把它取下来一会儿。”丙同学说:“现在国内形势还好,每天 测体温,教室消毒,再说大家都戴了,我一个人不戴也没关系。”丁同学听后说:“学校要求戴口罩总是有原因的,我们不应该太大意。”
对于戴口罩的问题,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认识呢?
16.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看着教室里悬挂的中考倒计时牌,小顺不禁感叹:“现在离中考只有八十天了,我现在才觉得自己要认真复习,只是恐怕时间来不及了。”同桌听后忙安慰道:“八十天也是时间啊,而且是最后的黄金时间,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段宝贵时间,说不定有意外收获。”老师听后,鼓励他们说:“其实中考也只是漫长人生中一个时间节点,放眼整个人生,怎么会来不及呢?而且,时间可长可短,珍惜每分每秒,时间就会变得很长。”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