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二下半期期末历史题开卷有益(四川省内江市)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商王“中丁”以前,凡法定配偶所生儿子,都有权继承王位,凡兄弟皆以长幼为序,兄终弟及,幼弟死后王位应复归于长兄之子继承。这说明“中丁”以前
A. 王位世袭制尚未真正形成 B. 王位继承注重选贤任能
C. 王位继承制处于探索阶段 D. 王位继承尚存在随意性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冶铁遗址和出土铁器不仅遍及韩、赵、魏、齐、楚、燕、秦七国统治区,而且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铁器出土;出土铁器的种类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知
A. 中国农业耕作方式产生重大变化
B. 刀耕火种已经退出中国农业生产
C.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已普遍使用
D. 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其旨在说明郡县制
A. 是最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
B. 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C. 根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问题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四书集注》构建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它为中华文明的自我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促成这一可能性的主要原因是
A. 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理学走向成熟
B. 《四书集注》宣扬继承了儒家“仁、礼”的核心思想
C. 朱熹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道德
D. 《四书集注》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出自《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中第十九目,“会馆建置”碑局部,据此可知


A. 清朝时期商帮和会馆开始出现
B. 当时苏州是全国性工商业中心
C. 工商业者普遍具有碑刻艺术追求
D. 苏州在清朝前期海外贸易发达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吴承明《近代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单位:亿两(规元)。这反映出


A. 外国商品始终未能打开中国市场
B. 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D. 商品经济逐步成为中国经济主体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中,列举了清政府的十一条罪状,用以证明它是最腐朽的封建统治者,是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其旨在
A. 从理论上把排满和反君主专制结合起来
B. 向社会解释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合理性
C. 为发动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作舆论准备
D. 号召实行社会改良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四运动最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选择,它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文化逻辑的结果。这体现在
A. 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致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高涨
D. 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中华国有铁路会计统计总报告》营业收入(万元)情况表。促成表中相应年份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党1930年开始大规模围剿红军1931年各项指标都较大幅度下降
B. 国民政府滥发法币通货膨胀严重引起1935年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新高度
C. 国民政府提倡“新生活运动”促进旅游业发展带来客运收入1927-1929迅速增长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营业总收入1927-1935较快增长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6年,蒋介石在台湾出版《苏俄在中国》一书,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把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视为他“战略上的一个根本错误”。这反映了
A. 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遭到极大削弱
B. 抗战壮大了人民力量,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 蒋介石在抗战中积极响应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 国共联合抗战混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国内阶级矛盾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主要是因为
A. 建国后民主党派阶级属性根本变化
B. 政协制度是合作与协商的民主制度
C. 政协临时人大的职能具有重要作用
D.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主要矛盾变化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贸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下表是“中国自贸区改革雁行矩阵”图。这反映了


A.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B. 在全球化下中国特区的建设成就
C.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经济初步建立
D. 当代中国的开放意识和坚定自信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是君主的能力与其拥有的无限权力之间的不对称,而专制制度内部两种力量的矛盾运动——君权的强化力量与约束调节力量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则是内在基本矛盾的现实表现,而内部矛盾运动其深层动力归根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在这种矛盾运动及“公道”“民意”的要求下,君主专制制度内部发育出一定的调节机制,以减弱其非理性因素,降低政治动荡频率与政治衰致速度,使其在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维护统治秩序上发挥基本作用,从而提高统治的整体效能。如内在调节机制失灵,对立双方基本平衡被破坏,这意味着某个政权就不能代表统治阶级整体利益而濒临垮台。
——摘编自《君主专制》
材料二 任何主体都有权力扩张和不受监督的的倾向,国家也不例外。对国家进行制约,反映了社会对政治民主与自由的诉求,而制约的过程是权力的杭争过程。依法治国的实现,事实上反映了社会力量与国家力量的一种均衡,表明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相互监督和制衡格局的形成。人类社会真正实现法治,是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的产物,它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实行法治之下的国家是有限权力的国家,即“有限政府”。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衡与提高国家的能力是一致的,有限政府不仅不会限制政府的有效性,反而能增加政府的能力。
——摘编自《政治文明中的权力制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影响“君权的强化和约束”矛盾运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对君权内部“调节机制”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我国近代对“国家权力形成制约”的因素。概述在近代我国社会制度转型中对国家权力制约的实践。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在对国家权力约束和监督上的努力。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韩愈的文化思想中,一种植根于传统,但又注目于现实的品质极为突出。在他看来,传统文化不是一堆毫无生气的文献材料,而是先贤的智慧和灵性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富有意义的创造,蕴含着文化精英们的现实关怀和智慧灵光,因而时时可以给人以启发。他立足于当代社会文化的现实,从传统文化中摄取先贤智慧,将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资源,因而他对传统文化往往有新的认知角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文化创新。
——《韩愈的传统文化观》
问题:根据材料提取一项韩愈关于传统文化的观点,利用所学中国历史知识论证他的观点,结合当代的价值观提出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624年,唐因隋制设立太医署。太医署分医学和药学两部:医学部有医、针、按摩、咒禁等四种,以医科为最大,令、垂掌医政,府、史辅之,医监、医正掌教学,培养临床医生;药学部有主药、药童,司药材加工制剂,置药园师,适时种植采集药材,在京师设有药园三项,作为药园生种植药材的实验园地,师生340人。太医署发展成为制度健全、分科和分工明确的医学教育机构。唐代仿照国子监方法,太医署考试登用人才。通常上选的充当御医,其次派去州府任医学博士官职。考试比较严格,有博士主考的月试、太医令丞主考的季试,年终则由太常寺卿、少卿总试。学习九年不及格者,令其退学。
——摘编自《古代医事制度》
(1)根据材料,指出太医署的性质,并概括唐代太医署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太医署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