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9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测验网上考试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 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 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 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 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颜真卿的书法体现了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度,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用笔细腻,婉约含蓄
B.讲究规范与法度
C.道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点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
A.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西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 郡县制百家争鸣政治腐败理学盛行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
D.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近世的传统”是指
A. 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
B. 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
C. 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
D.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的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C.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有
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为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肩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王夫之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批判“去人欲,存天理”,还要求富民大贾成为“国之司命”。这些思想主张
A. 反映当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B. 反映工商业发展后市民的要求
C. 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 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有所动摇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 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 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 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 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 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 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流传的小说戏曲基本上都是包装很精美的插图本,有人认为,书中特别添加的这些
插图正是出版商们销售出奇制胜的法宝。这反映出当时
A.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中国区域文化色彩浓厚
C. 商人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D. 文学作品的商业化倾向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00年至1800年间,欧洲人口由1.05亿增长到1.8亿,19世纪剧增到3.9亿。欧洲人口的剧增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社会制度重大变革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B.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殖民扩张的发展扩大了欧洲人的生存空间
D.欧洲逐渐成为全世界人口流动和迁徙的目的地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各方面调查互联网对社会和中学生的影响,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
A.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
B. 中学生上网利弊谈
C. 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
D. 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里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 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B. 否定教皇地位
C. 否定封建特权
D. 宣扬《圣经》精神
1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1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启蒙思想

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法国18世纪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黄宗羲认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的主张。

伏尔泰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




请回答:
(A)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两国的思想在实质上有何不同?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B)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为李约瑟博士分析中国在16世纪以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