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2019年下期)免费检测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睥睨(bì) 荣膺(yēng) 殚精竭虑(dān)
B.锱铢(zī) 拮据(jū) 怒不可遏(è)
C.斡旋(wō) 羁绊(jī) 锲而不舍(qì)
D.酝酿(niàng) 踌躇(zhù) 吹毛求疵(cì)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请诺贝尔类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这是一个有趣的构想。读这本书的孩子们可以得到很及时的鼓励,他们也许会发现,那些在成年人世界里备受 的大师离他们非常近,其实都是一些喜欢 的大孩子。这当然 能指导哪一个孩子在将来获得诺贝尔奖,但它可能会帮助许多孩子获得比诺贝尔奖更加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和 的求知欲,有了这些东西,他们就能够成长为拥有内在的富有和尊严的真正的人。
A.敬意 无所事事 必然 永不枯竭
B.敬仰 无所事事 必然 永不罢休
C.敬意 想入非非 未必 永不罢休
D.敬仰 想入非非 未必 永不枯竭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我们的情感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B.老作家王蒙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的激情。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房地产泡沫,中国人民银行着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B.说到《新华字典》,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
C.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积累了许多读书的经验,这些经验告诉我们该怎样读书?
D.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让你尽情享受;一回回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流连忘返。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中“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颔联中作者通过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C.颈联中的“乱”字,描绘了暮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成大事者必有静气》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稣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实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诚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
(选文有改动)
【1】下面对选文的中心论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B.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C.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
D.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
【2】依据选文第②自然段谢安的表现,对“静气的内涵”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轻描淡写,增长才干。
B.不慌不忙,随意指挥。
C.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
D.既要沉得住气,又要喜形于色表现出乐观。
【3】结合选文,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
B.选文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突出了读书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养静气需要淡泊名利”的道理。
C.选文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第⑦自然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
D.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养静气需要多读书;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日:“是满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B.往之女家(同“汝”,你)
C.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D.与民由之(由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父命之
B.戒之曰
C.独行其道
D.贫贱不能移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B.孟子“焉得”一语不仅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C.孟子用“妾妇之道”与“公孙衍、张仪”作正反对比,他认为公孙衍、张仪这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D.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8.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③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李白《望庐山瀑布》)
⑤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人以德立身,不管身处的环境如何恶劣,只要品德高尚,人格魅力便会芳香四溢。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云:“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①征求不已 ② 惟欲清净
【1】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2分)
【1】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苔藓》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苔藓
李汉荣
(1)苔藓。苔藓。苔藓……
(2)忍不住轻轻喊了三声苔藓,一些古老的凉意,便从舌尖上生起,继而蔓延到口中、胸中、足底,最后整个身心都浸润在一片古老而幽深的凉意中。
(3)苔藓。苔藓。苔藓……
(4)当我禁不住连续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我感觉到满纸都是碧绿和幽蓝,且漫向纸外,漫上桌子,漫上地板,漫上大街……
(5)但我分明知道:除了“苔藓”这两个字是苔藓,是碧绿的、幽蓝的、古朴的、静美的,其他的一切,纸、墙、大街,都是失去苔藓再也不生长苔藓的工具、场所和建筑物。
(6)苔藓是多么好的东西呀!苔藓是世界最原始的植物,是大地最初的颜色,或者说,苔藓是大地留下的它处女时代的纯真记忆。
(7)我在森林里见过苔藓,满怀敬畏地从它身上轻轻踩过。下面是厚厚的腐殖土,留存着鸟声、落花和生灵们的故事。踩着柔软而潮湿的苔藓,我知道,我是踩在千年万载的时间上。
(8)我在悬崖上见过苔藓。在那样徒峭的命运里,石头们站立着,使劲支撑着庞大的山体。多少世纪过去了,它们也不歇歇肩,改变一下姿势,这已经足够令人惊叹了!我能像一块石头那样站立两分钟吗?而他们却站立了两千年、两万年、两亿年!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一边负重站着,一边尽力挽留一丝一缕水土,营造和培育属于自己的绿色!那薄薄厚厚的苔藓,收藏着也分泌着天地间最珍贵的水分。谁不会为造化的艰辛和伟力而深深感动!大自然的每一笔都是杰作,即使最漫不经心的随意涂抹,也足以让我们心惊。
(9)我在寺庙里见过苔藓。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憩园。修道者们苦苦寻觅的无非是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不管万丈红尘,我自守住心性,守住人与天、心与道最本源最深妙的血脉关联。世俗文化随着人欲望的膨胀日益远离人与世界的真谛,求道者们以他们舍身求道的苦行精神维系了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也为返本溯源的后来者保留了一条条秘密幽径。入定、静观和冥思,就是古人悟道和修行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在超越之路。我每一次谒访寺庙,踩着那铺满苔藓的小径,就仿佛看见了僧人们宁静淡远的背影,习习秋风,犹回荡着诵经的声音;而飞檐上的月亮,莫非是他们留在天上的面容:似笑非笑,是不是他们久久买冥思禅坐,忽然顿悟时绽放的喜悦而吉样的神色?
(10)我在《诗经》中,在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王维、苏轼的诗文中见过苔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读着这些诗句,我好像一步返回古代,返回到诗经时代的大自然,返回到那长满苔藓、车前草、三叶草、野百合的阡陌小径和古道!返回到那生长明月清风白云,孕育诗情画意哲思的田园和山水中!想想这样的情境:天上白云飘过,地上众鸟啼鸣,远处是葱茏无边的林莽,眼前是原野、小桥、流水、人家,一条铺着苔藓、摇曳着苇草和狗尾巴草的小径将远山近水和三五行人连接起来,将人与无边的自然连接起来。世界,是一首怎样浑然纯静的诗!
(11)每一次诵读古文,读到苔藓幽径的句子,我就禁不住出神。它引我沿着诗中那小径,走向时间的深处和更深处。
(12)是的,大地上的苔藓越来越少了,也许只有在深山老林中尚存一些残余。到处是人的潮水、人的声浪、人的侵入、人的劫掠!城市在扩张,水泥在扩张,电子在扩张,废气和噪音在扩张,而田园在萎缩,山水在日益脱去它天然的风骨和神韵。
(13)在滚滚的人欲面前,古老的大地竟无力守住它最原始的记忆——那幽蓝纯朴的苔藓。
(14)我们踩在水泥地上,踩在钢铁上,踩在消费和效益的高速公路上,踩在一切人造的坚硬冰冷的物体上,我们的身和心都日益变得坚硬冰冷而缺乏弹性和水分。
(15)苔藓在我们的文化中、意识中、诗歌中消失了。电脑写作、电脑排版,电脑传递,电脑阅读;但是,把全世界的电脑集中起来,能构思和培育出一寸仅仅一寸鲜活的苔藓吗?
(16)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苔藓吗?不,我们失去的是这个世界最古老最朴素也最纯真的记忆。
(17)在人撤退的地方,苔藓会温柔地去占领,然后就有碧绿的幽蓝的记忆渐渐复活和呈现。
(18)是的,在自然面前,在永恒面前,人应该懂得敬畏,学会静默和倾听,甚至发自内心的谦卑。因为“我们唯一能获得的智慧是谦卑的智慧”。
(19)苔藓是我们的老师。你看,它那样谦卑地倾听大地的心跳,不动声色地营造着一片又一片碧绿和幽蓝,守护古老而纯真的记忆。
(20)苔藓。苔藓。苔藓……
【1】请结合选文,概括作者看见不同处所的苔藓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1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苔藓”是本文的抒情载体,也是全文的线索。
B.“苔藓在我们的文化中、意识中、诗歌中消失了。”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人失去了对自然的尊敬,失去了这个世界最古老最朴素也最纯真的记忆。
C.“它引我沿着诗中那条小径,走向时间的深处和更深处。”这句话表现出作者希望重回古代,过古人的生活。
D.“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苔薪吗?不,我们失去的是这个世界最古老最朴素也最纯真的记忆。”用反问句表现出作者对人类丧失本真的痛心。
E.“苔藓。苔藓。苔藓……”这段话在文中多次出现,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4】根据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敬畏苔藓怎样的品质?
11.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某班开展了“我爱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5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略有增加,仍远低于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平均水平。谈到读书的话题,有很多人表示,日常剧微博,读微信,赶饭局,唱歌等娱乐活动多,也就顾不上看书了。
(材料二)关于读书,很多人都说每天忙工作,忙家务而生活劳累,也就很少看书。也有为数不少的人表示自己确实缺乏阅读兴趣,读报看杂志只关注奇闻异事和八卦新闻。
(材料三)“浅阅读”的先天缺陷显而易见,即时性、娱乐性、浅显性,以及快餐化、平庸化、碎片化和少反思。
(材料四)
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使用率

年份
项目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使用率

38.6%

40.3%

50.1%

58.1%

64.0%



【1】(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哪些现象属于材料三中介绍的“浅阅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我国人均阅读量较少的具体原因。
【2】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请根据材料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你的探究结果。

12.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所吸引,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对应的人物。

作品

内容

《水浒》

①______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他心疑,探头入富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

《朝花夕拾》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②______,是徐伯荪的学生。

《红星照耀中国》

③______他是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怎样的人呢?那个价值这么高昂的东方人脑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名堂呢?

《简·爱》

我望望四周,我侧耳细听。我看见树上果实累累正在成熟。我听见半英里外一座林子里有只夜莺在唱歌。看不到一个移动的人影,听不到任何走近的脚步声,可是那香味却愈来愈浓。我一定得逃走。我正拔步向通灌木林的小门走去,却一眼望见④______先生正在走进来。


13.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下面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陆军医院的青年医生妮娜·弗拉基米洛夫娜的日记本上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9月17日
柯察金的伤口已经长得很好了。换药的时候,他那惊人的忍耐力使我们所有的医生都吃惊。一般人在这个时候常常不断地呻吟或是发脾气,可是他却不做声,并且每次给他的伤口上碘酒的时候,他都不畏缩,只是身体挺得像绷紧了的弦。他时常疼得几乎失去了知觉,但是从来不叫唤一声。我们已经全部知道,要是他呻吟了,那准是他昏迷了。
(1)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保尔·柯察金这次受伤的原因。
(2)这段文字体现了保尔·柯察金的什么精神?
14.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璧,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请以“青春的弯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