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同步练习卷: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候之叔)于曲沃。师服预言:“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师服意在
A. 离间宗亲关系
B. 取消分封制度
C. 维系统治秩序部
D. 建立中央集权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种变化说明
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 儒学思想产生影响
D. 官僚政治已经确立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
A. 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
B. 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
C. 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
D.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廊(无)常,惟德是辅”,周公营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A. 重视民心向背
B. 宣扬君权神授
C. 实行等级制度
D. 依赖家族关系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 分封制的秩序遭到破坏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时期,周宣王因不喜欢鲁国太子括而喜爱公子戏,便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这一行为
A. 破坏了分封制
B. 冲击了社会等级
C. 违背了宗法制原则
D. 瓦解了贵族政治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 强化专制集权 B. 巩固宗族团结 C. 稳定统治秩序 D. 维护社会和谐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
B. 兄终弟及
C. 大宗与小宗对立
D. 神权与王权结合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A. 封邦建国
B. 王权至上
C. 王位世袭制
D. 宗法制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 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B.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C.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D. 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下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下边都是一种武器)。这反映了周代
A. 受封诸侯的权利
B. 分封的对象
C. 受封诸侯的义务
D. 分封的目的
12. 判断题 详细信息
周公监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将功臣、亲族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13. 判断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但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廷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白虎通·宗族》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2)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等级阶层?
(3)概括材料三包含的主要思想。
(4)说说这一制度对于巩固西周王朝统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