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一中、镇中2020-2021年高一12月学情调查检测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注重此世、安住当下,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品格,蕴含在儒、道、佛的经典文本当中。今天,我们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忽略中国文化注重“当下”这一重要维度。
②儒家注重此世,关注现实人生。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关注今生,活在当下,敬鬼神而远之,不做杞人忧天之思,不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之事,这才是对生命的敬重。《礼记·大学》载:“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所谓的“安”,指的就是此心安住当下。儒家强调通过减少外缘,让自己的心慢慢变得专注,在这个专注的过程当中,内在的智慧将不断显现。反之,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③道家也强调接受与安住当下。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这是一种随顺生命流动,而不逆流而上的简单而深刻的智慧。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活着的方式只有一种,那便是与当下接轨,而唯一能够体会到生命流动的地方,就是此时此刻。在《道德经》八十章中,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所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指的是,老百姓安于现状,活在当下,他们以其所食为甘甜,以其所穿为美丽,以其风俗为快乐,以其居住为安恬,这实际上是“有道”之人安住当下的状态。在道家那里,“无为”“不争”,就是顺应自然,安住当下,不滞留于过去,不执着于未来,而是始终对当下保持觉知,不争不贪,更重要的是,不与当下抗争。
④佛教更是强调保持觉知,活在当下。佛教中所说的“正念”,即是保持觉知、安住当下,也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全神贯注地觉察当下的一切,它是佛陀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一。在佛教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完美不存在于将来,而是在此时此地,因此,只有放下过去,放下未来,时时保持全然的觉知,深入观察生命每一个微细的活动,安住在身心的各种现象当中而不执着于它,方能真正明了佛陀的教导。切勿“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
⑤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主要是指“心”(“意识”)处在此时此地。王阳明多次告诫弟子思虑过多徒劳无益,他说:“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对于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没到来的事,思虑它们有何益处呢?那样只会距离自己的良知本心愈来愈远。故而,要通过“致良知”的功夫,破除“心中贼”,恢复“此心光明”,就是让心安住当下。
⑥应当指出的是,安住当下,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及时行乐,浑噩度日,而是保持警觉,活在当下,更加有意识地去生活。也就是说,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走出意识昏沉,远离心不在焉。对于过往,不作无谓的计较,也不作耽溺的留恋;对于未来,不作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作杞人忧天的担忧,而是将此心专注于此时此刻,在每一个行动当中保持觉察,即时应对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7号11版,作者谢青松)
材料二:
①全球化首先是由经济或物质生活带动的。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抗拒或“大势所趋”,不在于超级大国或跨国公司如何阴险毒辣和厉害,当然也有这些因素,但主要在于全球化能令大多数人生活有所改善。因为全球化是与工业化、现代化连在一起的,现代化使大多数人的整体生活素质有所提高,尽管它也迅速地和极大地造成了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但两相比较,前者毕竟还是主要的。20年来的中国情况就是如此。
②我经常举欧盟的例子。欧洲本来是非常多事的地方,两次世界大战是在那个地方开始的,马克思号召的无产阶级国际革命指的也是那个地方。但是一百多年后,资产阶级、管理科研人才、知识分子却联合起来,排除了语言、文字、文化、宗教种种歧异和矛盾,通过全民投票,实现了经济上的多元统一,十分了不起。
③当然,历史总是在悲剧中行进,任何进步,总带来很多负面因素,如道德堕落、“人心不古”,如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物质生活的趋同,也带来精神生活的趋同,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将有所丧失,汉堡包、牛仔裤无处不在,电影压倒戏曲,流行音乐胜过古典音乐,如此等等。当然也不会全部丧失,特别是深层的东西,相反可以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创新,以保持自己的特色。
④例如,中国没有像犹太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便是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色。中国的神明是非常世俗的,关帝、妈祖等都是由人而神的,没有那种唯我独尊的超验的绝对权威感。中国宗教信仰着眼于现阶段的幸福,求神拜佛是为了家宅平安、消灾祛病,不只是拯救灵魂。对死后的期望,也是希望跟现世一样,从远古的冥器到今天的冥钞,都希望死者仍能享受现民的幸福。孔子不是神,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唐代佛教地位很高,孔子在佛陀之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像基督或先知,不可以降低一点地位。中国有烈士,有许多志士仁人慷慨捐躯、为民喋血,但大概很难有为关帝或孔子去自杀献身的,也许中国人过分讲求实际效用了。
⑤有学者说,中国要现代化,非要学习基督教不可;也有学者说,要有伊斯兰教的殉教精神。我以为恰恰相反,注重现世生活、历史经验的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在缓和、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在调停执着于一神教义的各宗教、文化的对抗和冲突中,也许能起某种积极作用,所以我曾说,与亨廷顿所说(注,指《文明的冲突》)相反,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冲突中的调停者。当然,这要到未来中国文明的物质力量有了巨大增长之后。
⑥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变异性和坚韧性,很注重人的主动性。天地人三才,人可以参天地化育,这在许多宗教是不可思议的,人怎么可以做上帝的事情呢?中国人很勤快,强调坚持不懈的韧性奋斗,即使在逆境中也相信只要努力,便可“时来运转”,所以重视经验的合理性,不依靠和强调超验的上帝或先验的理性,历史意识非常强。我想对这种深层文化的东西,应好好了解,对其优劣作一些分析。对中国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言,这是很好的思想资源,而且未来也能在全球化的国际文明中起某种作用。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阴阳观念,既不同于波斯势不两立的阴暗善恶,也不同于西方的矛盾、冲突,它强调的是矛盾互补。中国文化中人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又非常尊重甚至崇拜自然,因而并不是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恰好是从神至高无上、以神为中心发展出来的,今天,将中国深层文化的这些观念应用到现实层面,例如在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的问题上,在对待贫富分化问题上,等等,都非常有用。
⑦又如全球化问题,既为大势所趋,便应积极对待,但又要允许反对声音充分表达,以有益于及时处理各种危机和问题,允许两种力量、两种意见并存,作良好的互动,通过“度的艺术”取得平衡,以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不是依靠绝对的神明、先验的理性,而是从具体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合理性,即实用理性。它如能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便可以使中国在物质生产以及文化发展上不必步西方的后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进而影响全世界。
(《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 李泽厚有删节)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道、佛都注重“当下”,但用意不尽一致:儒家重此世,道家重接受,佛家重觉知。
B.文章引用《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是为了论证老子“无为”之道的本质就是接受与安住当下。
C.采菊东篱的陶潜、筑庐东坡的苏轼、隐姓埋名28年的“氢弹之父”于敏都有着率真、素朴、清洁的灵魂,他们无疑是中国文化当下精神的代表。
D.把过去和未来彻底隔断,只须牢牢把握现在,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当下”精神。
【2】根据材料二的文意做出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过分讲求实际效用可能影响了并调停着全球化的进程。
B.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决定了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其它文明的调停者。
C.全球化造成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需要均衡和调停。
D.欧盟是资产阶级、管理科研人才、知识分子联合起来全球化的结果。
【3】根据材料二第⑥段画线句推断出中国人“历史意识非常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
A.奋斗积累的经验给人启示。
B.韧性是奋斗的基本精神。
C.中国人奋斗了五千年。
D.奋斗使中国人不怕逆境。
【4】请概括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请简析材料二第③段的作用。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秦腔
孙兴运
宁静而广袤的渭北高原上,常听见有人吼两嗓子秦腔。年过不惑的王班主很反感说“吼”秦腔,一听说就上火。王班主说秦腔讲究丹田气壮,意味深长;讲究气势如虹,形神兼备。
没人跟王班主辩理儿。相貌堂堂的王班主膀大腰圆,是唱关公的名角儿。他唱关公声音粗犷,气势豪迈,加之其体态相貌颇有神韵,在台上就像大义凛然的关二爷在世。
王班主痴迷扮演关公,他拉起的戏班子只唱关公戏。戏台上的王班主红脸长髯,一袭长袍罩身,手提青龙偃月刀,一声断喝后站定,目光如炬,威武如神。戏中的王班主只把自己看成关二爷,不再有王班主。
王班主把关公扮演得出神入化,人家就喊他“关二爷”。王班主喜欢人家喊他关二爷,他常将自己看作关公转世。大清早,王班主漱了口,往院子里一站,唱两嗓子“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再舞弄一会儿青龙刀,就如关二爷附体一般精神抖擞。
有人笑王班主痴傻,王班主正色道:“俺唱的是大秦腔,懂不?大,就是大气、豪迈!直透九霄的大秦腔!”没人懂他的大秦腔,懂大秦腔的时候已是“关二爷”的绝唱!
那是秋后的一个晌午,王班主正在枣村唱《出五关》和《单刀会》,他沧桑的声音摄人魂魄,仿佛于兵戈相见的沙场走来了长髯飘飘、威仪万千的关公。
枣村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戏,没有人料到大白天竟有土匪闯进了村。那是关中平原上最强悍的一股土匪,匪首是令人胆寒的“二疤子”,武功高强,善使长刀。此人刁钻狡猾、心狠手辣,麾下聚集了十数个喽啰,以打家劫舍为生,行踪不定,令人防不胜防。村人都聚在戏场,土匪洗家劫舍不费吹灰之力。可临走时,“二疤子”觉得那是偷盗,有辱威名,于是便在村里放了把火。大火燃起后,“二疤子”便带人来到戏场,想再劫色。
村内的烟火并未惊动看戏入迷的村人,当喽啰强抢坐在外围的姑娘时,受到惊吓的姑娘“啊”一声,村人眼光才硬拽了过来。有人回头发现村内着火,慌忙跑了回去,被掳的姑娘危急中喊了声:“‘关二爷’救俺!”
“关二爷”正在鼓乐声中唱着《出五关》:“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须臾,戏场人已空。“二疤子”轻蔑地笑着说:“你拿他当关二爷?他是个戏子!救不了你。哈哈……”。听见姑娘的呼救声,“关二爷”转身用刀横指“二疤子”唱道:“大胆毛贼!关某在此!”“二疤子”大笑说:“不知死活的戏子!俺今天就亲自宰了你!”言毕,“二疤子”抛开掳着的姑娘,喝令喽啰们别动,只身提刀上前。
惊见变故,鼓乐声骤然停下,却见王班主立即气泄神消,手中长刀点地。
“二疤子”得意狂笑,笑声惊得鼓乐手颤抖。有鼓槌惊落了,敲出洪亮的“咚咚”声。闻声,王班主神情一震,手中长刀弹起!鼓乐手明白了,顿时,铿锵声重起。“关二爷”又唱道:“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霎时,“二疤子”长刀砍出,“关二爷”举刀相迎,随着一声清脆的钢音迸出,“关二爷”的刀鞘脱落了,刀头银光闪亮。战鼓声紧起!“关二爷”将青龙刀舞成了一团光,“二疤子”力战苦撑。
突然,“关二爷”佯败而走,“二疤子”伺机急攻,“关二爷”一招“拖刀计”将“二疤子”斩于刀下!
临死,“二疤子”也没想到“关二爷”用的是加了鞘的真刀!更没想到他竟会使“拖刀计”!
“关二爷”的英勇震呆了大伙儿,却有一名喽啰趁大家发愣时将刀插入了“关二爷”的后背!戏班子的人冲上来时,喽啰逃走了。奄奄一息的“关二爷”满脸的豪迈。有人哭着喊:
“‘关二爷’,俺们给你唱大秦腔!你听着……”
可“关二爷”再也听不见了。
此后,无论谁唱关公戏,都没人叫好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先勾勒人物形象,王班主反感说“吼”秦腔,只唱关公戏, 喜欢别人叫他“关二爷”,表现了他对艺术的珍重、痴迷,执着。
B.“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是“关二爷”的经典台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对刻画人物形象具有突出效果。“手中长刀点地”,其实是王班主的示弱之计。
C.小说善于运用民间话本语言表现紧张,激烈的故事情节。“顿时”“霎时”“突然”,兴起波澜,扣人心弦,“铿锵声重起”“战鼓声紧起”,渲染出逐渐激烈的交手场面。
D.结尾一句“‘关二爷’,俺们给你唱大秦腔!”令人动容,说明村民终于懂得了王班主的大秦腔,这寓示了一个艺术真理:优秀的艺术是引人共鸣、触及人的灵魂的。
【2】小说题目为“大秦腔”,其中的“大”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却有一名喽啰趁大家发愣时将刀插入了‘关二爷’的后背!”如果将此情节改为“关二爷”杀掉“二疤子”后成为了当地的英雄,接受大家的热情欢呼和拥戴。你认为哪种结局的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府经历[注1]叶君伯旼,世居永嘉城中。结庐蜃江之阳,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振林木;或棹短艇,具笭箵[注2],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当其适意时,乾坤空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人皆曰:“贤哉,吾伯旼!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君子哉!”
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试以伯旼之意逆之:官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之滨乎?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之以为卑,虑宜详矣,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耶?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我知之矣: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慑,富贵不能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已。
(节选自明 宋濂《水北山居记》)
注 经历[注1]:官名,职掌出纳文书。笭箵[注2]:渔具的总称,亦指贮鱼的竹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
B.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
C.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
D.民情真伪而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茫杪精析/极乎毫厘/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或棹短艇,具笭箵 具:拿着
B.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危险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 稍:稍微
D.将冯梦以见之耶 冯:同“凭”,凭借,依靠
【3】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与选文中“贤哉,吾伯旼!”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始循以入。(《登秦山记》)
B.渺渺兮予怀。(《赤壁赋》)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师说》)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蜃江之阳”,“蜃江之阳”指在蜃江的北边。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一句中“壬戌年”指公元1082年;而“王安石变法”于公元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这一年按干支纪年法推算应是乙丑年。
C.姚鼐在《登泰山记》中记载了自己和朱孝纯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丁未日”登泰山,于“戊申晦,五鼓”观日出的经历。其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提出了“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的创作主张。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庶几可也。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宋)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诗首联开篇点题。农忙时分,外孙赶来帮助收割新麦。外孙如此懂事,令作者非常欣慰。
B.苏诗颔联描写了连日的阴雨过后,一轮晴日高挂,村民们迎来抢收的大好时节欢欣鼓舞的情景。
C.翁诗首句“绿”写远望草木葱郁,“白”写仰视天空之云。此句从视听角度落笔,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D.翁诗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细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叫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诗第三句写农家四月人繁忙:第四句“又”“才”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B.苏诗颈联通过“急炊大饼”“多博村酤”等词语直接描写了农人抢收时的繁忙和辛苦。
C.苏诗尾联在描写了外孙在辛苦的劳作之后,还作诗以慰外孙,表达了作者对外孙的无限怜爱之情。
D.翁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
【3】翁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穿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荀子在《劝学》中提醒我们,在资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个人要想超过别人,还需要善于借助外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了箫声给人带来的无限悲伤感受。
(4)苏轼《赤壁赋》中感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使用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例句: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A.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B.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C.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D.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长文章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格萨尔》史诗以其独特的串珠结构, 了众多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形成了气势恢宏、 的“超级故事”,堪称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2009年9月,“格萨尔史诗传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史诗是一门古老的口头艺术,( )。《格萨尔》之所以能够广泛且长久地 ,至今仍活跃在民间,首先应归功于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说唱艺人云游四方, 地吟诵歌唱,成就了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史诗。有人称他们为史诗传承的“活载体”,对他们而言,吟唱史诗是赖以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格萨尔》说唱艺人,在藏语中称 “仲巴”或“仲肯”,意思是“唱故事的人”。
在千余年的历史中,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随之得到升华。史诗说唱艺人所继承和传播的史诗《格萨尔》是藏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代说唱艺人智慧与才能的集中体现。
【1】文中划线处词语选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融汇 卷帙浩繁 流传 孜孜不倦
B.融会 卷帙浩繁 留传 孜孜以求
C.融汇 汗牛充栋 流传 孜孜以求
D.融会 汗牛充栋 留传 孜孜不倦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承至今靠的是世世代代游吟诗人的口头吟唱
B.传承至今靠的是世世代代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
C.凭借世世代代游吟诗人的口头吟唱传承至今
D.凭借口头吟唱的游吟诗人世世代代传承至今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B.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之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C.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使之在高原之巅广为传播,艺人们的说唱技艺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D.说唱艺人的旅行为《格萨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广为传播在高原之巅,使艺人们的说唱技艺也随着在这个过程中升华。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30字)
据悉,某图书馆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周围建筑工地较多,民工也常常会进来阅读。这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的答复是:































9.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醒我们要时不我待。
守株待兔成了千古笑谈。
据记载,荆轲刺秦王临行前需等待一个朋友同行,但在燕太子丹的催促下,荆轲未等到那位朋友而仓促出发,最终刺秦王失败。如果荆轲等来那个朋友,那么历史或许将会改写。
有时等待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有时等待或者不等待,是个艰难的选择。或许,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思考。
请以“等待”为话题,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