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政府改变了历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说明
A. 唐朝国力十分强大
B. 唐朝支持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C.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 唐政府的目的在于保卫边疆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
A.安史之乱的过程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 D.宦官专权的形势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时期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隋朝创立科举制度,唐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度。与过去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 )
A.由中正官评定人才 B.按品德和家世选拔人才
C.更加公开和公平 D.选拔权由中央转移至地方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个人观念淡漠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A.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 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王室衰微
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先后采取“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和统一货币等政策的根本动机是
A.促进民族整合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C.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D.消除分裂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俸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言论与哪一思想比较接近……(   )
A.以民为本思想 B.休养生息思想
C. 峻法严刑思想 D.和忍求安思想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武王灭商后,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置庞大的殷族遗民,周公向他建议“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武王于是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王室子弟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B. 让商代贵族维持自己的统治
C. 分封前代贵族巩固西周政权
D. 完全继承商代土地耕作制度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官员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皇权的不断加强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 B.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  )
A.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
B.政权频更迭,国家大分裂
C.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
D.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况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A.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古代孝道是很受推荐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科举制 B.察举制 C.刺史制度 D.九品中正制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赵明同学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今年暑期他准备去考察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遗址,你觉得他应该到
A.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B.浙江省河姆渡遗址
C.山东大汶口遗址
D.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禅让制形成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 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 B. 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
C.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 D. 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
A. 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B. 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
C. 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
D. 佛教为当时主要宗教
24. 详细信息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
——《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4)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25.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摘编自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
(1)材料一中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分别指的什么事件?其实质是什么?谈谈你对文中所说的“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的认识。
(2)材料二为什么说“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的更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
材料二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的变化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