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下半期期末历史专题训练(山西省平遥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禝”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 井田制的确立
C. 均田制的实行 D. 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图示中所示的生产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下列可以证明的是
A. 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了半个割裂的茧壳
B. 定州富人何明远创办了私营纺织作坊
C. 马王堆墓中出土了素纱襌衣和起绒锦
D. 钱山漾遗址佐证人工育蚕技术出现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是一个商业革命的时代。下列能够反映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是
A.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些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
A. 生产技术的成熟
B. 粮食产量的稳定
C. 精耕细作的重要
D. 生产效率的低下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方式的变革
B. 土地制度的调整
C. 货币制度的改变
D. 地区经济的差异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形成这一态势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新型交通工具轮船的发明和创制
D.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 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 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 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D. 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
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晚清时期“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数,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说明:
A.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C. 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D. 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B. 地区分布不平衡
C. 国内政局混乱
D. 工业结构不合理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 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 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C. 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D. 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
A. 农民无偿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
B. 农民不再向国家缴纳粮食税
C. 农民可以自由支配部分农产品
D. 农场职工可以发展家庭副业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
A. 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 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
C. 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
D. 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 整顿银行金融体系
B. 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
C. 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避免盲目竞争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建国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C. 建国初技术人才匮乏 D. 国内形势日趋稳定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杨奎松教授把“大跃进”发动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你认为“民族悲情意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近百年的屈辱发展历程
B. 中美关系的破裂,美国对中国实施积极封锁
C.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
D. 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除了大力引进外资之外,我国政府还可以向下列哪一机构或组织贷款
A. 联合国
B. 世界银行
C. 世贸组织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4年,前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反映了西欧国家
A. 在国际关系中决心与美国绝裂 B. 已经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
C. 开始放弃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 D. 希望摆脱美国控制联合自强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按惯例,参加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首脑们都要身着东道国的传统服装,照上一张“全家福”。这主要展现出亚太经合组织
A. 内部合作水平不高
B. 承认各成员国文化传统多样性,强调相互尊重
C. 逐渐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D. 政治经济利益逐渐趋于一致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1年总统奥巴马曾在一次晚宴上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B. 美国制造业日趋空心化
C. 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 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
24.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什么特点?
(3)俄、美、中三国对各自经济发展道路成功调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其经济发展的改革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