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一中2020-2021年高三第三次月考题免费试卷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迁徙、交往的方式,还有游牧经济与文化的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绵延不断,开遍了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强化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强化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2017年3月8日人民网文章,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当时各民族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更是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面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D.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的甚至控制过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了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自汉代以来,丝绸之路经历过繁荣和兴盛,但也受到过阻遏,其在后世的发展并非总是畅通无阻的。
C.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D.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还应该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B.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C.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猎
在达斡尔族护猎员的带领下,我们开着一辆伤痕累累的吉普车,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大甸子。开始,我们以为护猎员是到森林里去,隐蔽在树林里的某处等待偷猎者的出现。其实不是,是在大荒甸子上寻找偷猎者。
正是收获的季节,金色的玉米地像莫奈笔下的油画,像梵·高笔下的秋天,很辽远,很开阔,十分迷人。开着像战车似的大吉普疾驰在七沟八梁的大荒原上,那种感觉不同寻常,很有男子汉气。当然,车也非常地颠。可以这样说,要是让我们在水泥地上做出那种剧烈的颠簸动作,肯定是做不出来的。
几个人抱着枪坐在被桑开得飞快的吉普车里,很快就有一种美国大兵的感觉。吉普车前面的玉米秆已高过吉普车的机器盖子了,两边的玉米秆刮着机器盖子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在大坡地上横穿的时候,感觉吉普车要翻过去了。开始的时候,那个窄脸的诗人忘情地抱着猎枪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角色,摆出一副美国大兵的样子,还是很得意的。但是,没想到车子会这样颠,终于,那位窄脸的诗人有点害怕了,干哑着嗓子跟着桑说,桑,停下车吧,把枪放到后备箱里去好不好?
很显然,车这么颠,他担心猎枪万一走火,呯一声,直接就自毁了。
其实,上了车,桑就跟两个抱枪的诗人说,枪管不要冲着自己,也不要冲着别人,小心走火。
桑是这儿的护猎员,他的任务,主要是阻止偷猎野鸡之类的飞禽。桑说,野鸡一般下午三四点钟才出来觅食,这时候它们都跑到玉米地里找粮食吃去了。偷猎的人一般都选在这个时候打野鸡和沙半鸡。
我们听了都直点头,反正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桑说,野鸡和沙半鸡非常傻,比如你打其中的一只,枪响之后,另外几只也不会跑。我说,不对啊,桑,不是有个脑筋急转弯儿嘛,树上十只鸟,打掉一只还剩几只?桑说,要是麻雀,树上就一只也没有了。但沙半鸡,打掉一只,肯定还剩九只。那个胖脸的诗人说:“沙半鸡有点像诗人。”
我们在这个大甸子上跑了两个多小时,什么也没发现,无论是偷猎者还是允许打的野兔,都没看到。桑看到我们有些失望的样子,便说,好,咱们开枪打打麻雀吧,过过枪瘾。胖脸的诗人说,行,不管咋说,我们一人扛一只麻雀回去也挺好的,像英国漫画一样。
正打算停车的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枪声,桑立刻开车朝着枪响的方向疯跑。车都快颠翻了,我们一个劲儿地劝他慢点开,可怎么劝也劝不住。此时此刻,我们已经颠得满脸憔悴,一脸苦难,这才知道当个护猎员的辛苦,他们就像在沙漠中奔跑的士兵!
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偷猎者,最后,桑只好放弃。
就在我们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桑突然发现,在前面的玉米地里有六七只沙半鸡正在觅食。桑立刻把车停下来,拿起了猎枪说,我给你们试验一下。说着冲天上开了一枪。那几只沙半鸡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仍旧在那里觅食。我们都看傻眼了。桑换上子弹,从容不迫又朝天上开了第二枪,几只沙半鸡依然岿然不动,照例在那里觅食。那个胖脸的诗人像祈祷着似的举起了双手说:“主啊,赐给沙半鸡以麻雀般的智慧吧!”
在回去的途中,要经过一片湿地,此时夕阳烧得正旺,红彤彤地挂在西天,景色非常瑰丽。这时,我们在远处的芦苇荡里悠然自得地游着的三只野鸭子,一只大鸭子后面跟着两只小鸭子在款款地游,桑说,这是王八鸭。他的语音刚落,就听叭的一声枪响,那只大鸭子立刻被打死在水里了。桑立刻停下了车,下来向四处看不看,四处一点动静也没有。桑立刻仇恨地说,这是有人在跟我玩呢。
那个窄脸的诗人叹了口气说,你们看,那两只小鸭子还在大鸭子旁边游呢。这时候,桑打开吉普车的后备箱,从里面取出“水衩子”穿上,独自一人绕了很远的路才上到了那片沼泽的“硬地”上。我们远远地看到,桑每一脚下去都有一米深的稀泥。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有生命危险。半个小时以后,桑从芦苇荡里把两只小鸭子抱了回来。
桑长了一脸的络腮胡子,在夕阳的映照下,很是帅气。
(选编自王阿成的情感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主人公是护猎员桑。作者以他日常的言行去表现他的个性。他虽然平凡,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B.小说展现护猎员的日常工作,揭示出他们生活环境的艰苦、工作环境的危险,也展示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
C.小说娓娓道来,语言平和朴实,人物对话隽永含蓄又带点幽默与诙谐,景物描写充满诗意,像一首淡雅含蓄的小诗。
D.小说最后描写了桑冒着危险抱着两只小鸭子回到岸边这一细节,既充分展现了桑的内心世界,也揭露了偷猎者的残酷无情。
【2】小说结尾说桑“帅气”,这并不仅指外貌。请结合全文分析桑“帅”在哪里。
【3】小说的标题是“打猎”,但文中很少正面写打猎,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董卿在解释制作《朗读者》的初衷时说,从名称设定上可以看出,其包含了“朗读”和“者”两部分,前者与事有关,后者与人有关。观众看到、听到的不止是诗词文章,还有真实的故事。有人说,从这些真实中看到了文化的价值。可这些文化价值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诗词也好,散文也好,之所以给人带来很大的触动,是因为其传达的真实价值与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真正打动人的主要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切情感。
(节选自《南方日报》文章——《<朗读者>受追捧,是回归不是颠覆》)
材料二
近日,《朗读者》制片人、主持人董卿返回母校华东师大,参加第十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的活动——“人文精神能否照亮中国电视变革之路——朗读者现象研讨会”。
研讨会上,华东师大教授童世骏说:“从第一期《朗读者》开始,《朗读者》现象核心大概就是朗读者和观众们的一起倾听。《朗读者》最吸引人们的是那种与情交融,但并不是被情淹没的理。”上海交大教授单世联表示,“朗读者”的读书场景非常完美,几乎无可挑剔,不过这种高雅有时会让别人产生排斥感,有时会让自己产生优越感,两者都不利。华东师大教授毛尖直言,《朗读者》无限地用镜头逼打眼泪,“太潮湿了”。在她看来,《朗读者》如果要追求更现代的美学,就应有一种更克制的追求。
(摘编自《董卿现身母校,与专家学者聊“朗读者现象”》)
材料三
事实上,很多电视台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因此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从而喜欢上了朗读,重拾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摘编自江德斌《〈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材料四
谈起综艺节目,人们首先想到跑男、歌手、亲子、真人秀,鲜少有人会想到文化。其实,近年来也曾出现过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堂》,以文化题材为主,捧红了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一批专家。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此后,各大卫视陆续推出了以弘扬和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节目,但似乎文化类节目引起的热潮只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渐渐被淡忘了。
如今,文化类节目再次大放异彩,并不代表文化已成为综艺主流,正如董卿说的“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反观如今的综艺节目形式,文化类节目的春天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文化类节目依然任重道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中,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在谈到“朗读者现象”时,指出了《朗读者》这一节目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希望引起注意。
B.根据材料三可知,很多电视台的读书节目之所以受众面相对狭小,是因为它们的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
C.从材料四中可知,近年来也曾出现过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但似乎文化类节目引起的热潮只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渐渐被淡忘了。
D.《朗读者》这样的文化类节目再次大放异彩,并不能说明文化已回归综艺主流。此类节目要想迎来春天,依旧任重而道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在材料二中,华东师大教授毛尖认为,《朗读者》节目太煽情了,应该要学会更克制地追求。
B.根据材料三可知,《朗读者》用真实的个人经历来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
C.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部分人希望在繁琐的生活里能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D.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捧红了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一批专家。这说明有些文化类节目确实很优秀。
E.董卿认为,文化类节目难做,中国文化类节目的春天也没有到来,是因为社会文化大环境还没有得到改善。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央视节目《朗读者》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节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B.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C.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D.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是古代科举地方考试,又称“大比”。常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海外”与“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与今义接近,指国外。
C.“倭”是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D.“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一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他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身先士卒,中了两箭,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抗倭有功。他多次击退来犯的倭寇,保护了百姓,收复了失地。因为他的战功,海上平息了十年。
D.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下令斩杀渡河上岛之贼,保护百姓。沈有容奋勇争先,带领着几十艘船去救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②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灞上①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君。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初停,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营造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中“独”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感。孤独的诗人独处在寒意的包围之中,面对一盏寒灯,忆起了家乡落叶。
C.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这首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E.这首诗写景绘形非常细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不假浮词雕饰,朴实无华。但表达效果却能触动人心。
【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发出疑问感叹、希望人人得以安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生活节奏。生活可以以车代步,追求速度效率,也可以安步当车,诗意生活。   
②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市交警倾巢而出,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秩序,严查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
③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④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某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⑤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经过81年的舞台生涯后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   
⑥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法。
A. ①②③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诈骗分子在冒充各大银行套取事主银行卡密码后,事主才意识到账户被盗,但是为时已晚,账户里的钱被一笔笔地迅速转走。
B.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C.10月1日,近10万名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升旗仪式,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
D.《战狼Ⅱ》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了,用心才是制作电影的正确态度。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辩论会上,他对中国人口问题发表了一番高论,最终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他的观点也引起全国知名专家的高度关注。
B.小明生病了,给班主任写了请假条,主要内容是“因我不慎感冒发烧,不能到校上课,希望准我一天假,特此声明。”
C.前几日我将装有重要票据的手提包丢失,非常着急,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恭候。
D.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新政,李老师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撰写了一份高质量调查报告,并已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10.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古代《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就是说,音乐是人的主观情感的表现,而这种情感_______。这种解释,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当然_______,如琵琶曲《十面埋伏》中描写军旅之声,二胡曲《空山鸟语》中模仿鸟鸣之声;而更多的乐曲是并不直接再现什么生活景象,而是表现某种情绪和感情。与其说二胡曲《二泉映月》是再现无锡惠泉的月夜景色,倒不如说它是_______。即使在上述描写性的乐章里,也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充满创作者的感情的。
11.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我国城市的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像“卡布奇诺”、“罗托鲁拉小镇”、“普罗旺斯”、“BOHO天明圆”、“广汇•PAMA”这样的地名就出现在了我们身边。而与此同时发生的是,那些古老传统,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名却在弱化,甚至消亡。
对于“地名洋化”的现象,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见解?请写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