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期末在线测验完整版(江苏省江阴市)

1.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一次语文学习就是一场旅行。我们zhēn zhuó(①______)苏州园林的光和影,感叹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自出心裁;我们凝望朱自清父亲pán shān(②_____)的背影,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我们注视列夫·托尔斯泰xī lì(③_____)的目光,竟然感到诚惶诚恐。语文让我们的心灵繁花似锦。
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一样的自然山水,却能引发不一样的情思。一样是夕阳,①“______,______”奇特壮丽,抚慰了王维内心的孤寂失意;②“_________”虽然气魄宏大,却让朱敦儒的内心充满苍凉沉郁。同样是花鸟,映入晏殊眼里,让他既惋惜伤感,又通达欣慰:③“_________,_______”;落在杜甫眼中,触发的却是乱世别离的悲痛:④“________,________。”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的著名词人,我们学了她的《渔家傲》《如梦令》。
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历史学家,所撰《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4.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
11月1日,有网友举报称,《萌芽》杂志社的《少年游第21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中,许如珵的《古董》涉嫌抄袭作家北南2018年1月起发表在晋江文学城网站的《碎玉投珠》。《萌芽》杂志社11月6日中午回应称,《古董》一文构成抄袭,取消参赛者许如珵二等奖的成绩,收回获奖证书,扣发《古董》一文的稿费和样书。
11月1日,有网友在微博发文称《少年游第21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中许如珵的《古董》涉嫌抄袭,并晒出多张截图。网友称《古董》一文大段复制粘贴原文,设定雷同,只改了人物姓氏或名字。当晚,《萌芽》杂志社回应称已展开调查。11月6日中午,《萌芽》杂志社就此事发布通报。11月6日下午,作家北南发表长文回应。北南称,通过杂志方,北南与许如珵及其家长取得联系,许如珵向北南道歉,许如珵的母亲恳求北南原谅。北南表示,会接受许如珵的道歉,但永远不会原谅。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5字)。
(2)网友也是议论纷纷,对抄袭行为表示深恶痛绝。
网友溱水说,为名利而抄袭就应该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没有原谅和宽容这一说。
网友story说,这个抄袭者并没有认真道歉,全程百分之九十都是由其母亲跟受害人沟通,后期试图用装可怜去变相威胁受害人删除微博,并不觉得她诚心道歉。
……
如果你是许如珵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什么?
5.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思考探究。
王涛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感慨道:“凭借简陋的装备,却能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实现伟大的胜利,它告诉我们,决定历史进程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为此,他决定围绕“人”设计一份手抄报。
下面是他摘抄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他和他的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军服,而且都不佩戴军衔领章。他还有1件自己的衣服,让他感到孩子般的自豪。这是在长征途中击落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材料二)我刚好路过他家,就停下来看农民们的示威。我看见有好多人都已经饿得快昏了过去,我知道他的粮仓里还有1万担大米,但他却完全不肯帮助饥民。我义愤填膺,于是领着农民们攻打他家,并且冲了进去,搬走了大部分存粮。
(材料三)我每天要经受约1个小时的各种各样的严刑拷打。有一天晚上,他们把我手脚反绑,用一根绳子捆住我的手腕,把我吊在梁上。狱卒们将大石头堆在我的后背上,站在周围不停地踢我,要我交代——因为他们一直没有得到对我不利的证据。有好多次,我都晕过去了。这种严刑拷打持续了1个月之久。每次受刑之后,我常常会想,下一次得交代了,因为实在忍受不了。但下次我又决定还是不招供,再坚持到第二天。最后,他们从我口中什么也没有得到。
请你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主题

学了《孟子》三章后,王涛发现其中有一句名言可以用作手抄报的主题:(1)______,______。

人物类别

推荐人物

推荐理由

红军领袖

彭德怀

推荐理由:(2)______(可参考王涛摘抄的三则材料内容,进行填写。)

红军战士

(3)______

推荐理由:他们的演出生机勃勃,充满幽默感,传播了许多革命思想,平息了民众的恐惧,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4)______

张学良

推荐理由: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却和杨虎城一起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合乎人心,顺应民意的。

人民群众

回族老乡

推荐理由:他们自发地帮忙抬伤员,给战士们送来白茶,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拥护。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昆虫记》整本书的阅读,进行思考探究,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如果学生没有发现什么老师不知道的事,那么在雷沃米尔之后再谈论蝉的故事也没什么意义。这位伟大的博物学家就在我居住的地区收集研究资料,他把标本泡在三六烧酒里,用大型马车运过去。但我恰好相反,我是在蝉的陪伴下生活的。当七月来临,它们占据了从牲口棚到屋檐下的每处角落。我们共享同一个居所。我是房子的主人,但在房子外面,蝉才是掌权的主妇,她吵吵嚷嚷,无理取闹。这位性格直率的邻居常常前来拜访,让我得以了解关于她的一些细节,雷沃米尔做梦都没法拥有这样的条件。——节选自《蝉出地洞》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认为知了猴在外壳开始裂开之前,味道最美。但法布尔亲自烹饪品尝后却发现味同嚼蜡。由此,法布尔认为亚里士多德在光辉的学术生涯中做过的一点傻事,就是把村野玩笑当成了真实的资料,并记录下来。而法布尔对各种民间说法,譬如知了猴的美味,蝉的药效等一向是深表怀疑的。
(材料三)在中国,知了猴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而且还是中药里的一味药材。
【1】请你品味(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联系整本书的阅读,说一说与雷沃米尔的研究相比,法布尔的研究有什么独特之处?
我们共享同一个居所。我是房子的主人,但在房子外面,蝉才是掌权的主妇,她吵吵嚷嚷,无理取闹。
【2】法布尔说:“除了感觉之外,所有的动物,包括人,都天生具备一些智慧,一些与生俱来而非后天获得的灵感。”譬如,他就发现蝉似乎天生能预知到来自蚋的破坏,因此产卵的数量特别大。还有哪些昆虫也具有这种本能的智慧?请另举《昆虫记》中一例。
【3】(材料二)体现了法布尔怎样的科学精神?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说说你对法布尔这种精神的看法。
7.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唐)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②。
秋波落泗水③,海色明徂徕④。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
②金樽开:指开樽饮酒。③泗水:水名。④徂徕(cú lái):山名。
【1】“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试着具体赏析这个字的妙处。
【2】“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两句收束全诗,意味深长,请说说它的作用。
8.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闚①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於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
①闚,同“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
(1)陛下无故召臣。 故:_____(2)及曹丘生归。及:_____
(3)固请书。 固:_____(4)季布乃大说。说:_____
【2】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闚陛下也。
A.自康乐以来 B.以残年余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以备胡
【3】翻译句子。
(1)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2)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4】下面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季布很有才能,皇帝于是召见他,打算任命他为御史大夫。
B.季布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后,才等到了皇帝的召见。季布向皇帝谏言后,毅然辞官。
C.楚人曹丘多次借重权势获得钱财,季布因此不喜欢他。
D.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这当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他后来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空袭,全家移住到呈贡桃园新村,每星期上课,进城住两天。文林街二十号联大教职员宿舍有他一间屋子。他一进城,宿舍里几乎从早到晚都有客人。客人多半是同事和学生,客人来,大都是来借书,求字,看沈先生收到的宝贝,谈天。
⑦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扉页上用淡墨签上“上官碧”的名字。谁借的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除了一般的四部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的译本,社会学、人类学、黑格尔的《小逻辑》、弗洛伊德、亨利·詹姆斯、道教史、陶瓷史、《髹饰录》、《糖霜谱》……兼收并蓄,五花八门。这些书,沈先生大都认真读过。沈先生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后写两行题记。有的是记一个日期,那天天气如何,也有时发一点感慨。有一本书的后面写道:“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难过呢?
⑧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⑨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
⑩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有删改)
【1】回忆性散文主要用典型事件来回忆人物。汪曾祺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简要概括。(写出三件即可)
【2】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常常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去评价过去的人和事。对于沈从文老师教创作的方法,汪曾祺是如何评价的?他为什么这样评价?
【3】回忆性散文往往饱含深情,请你品味下面句子中的情感。
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4】本文与《藤野先生》同为回忆“老师”的文章。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阐述你对这类回忆性散文“写作意图”的认识。
10. 作文 详细信息
请以“改变我的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
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