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初三4月教学情况调研测试语文免费试卷完整版(江苏省常州市)

1. 详细信息
阅读文段,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
迎接晨xī( ),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人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 )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nì( )、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桩被照耀( )和沐浴的仪式,它fù( )予生命以新的索引、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填字

注音


2.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格列佛游记》中,慧骃国每隔四年,在春分时节,要举行全国代表大会,用以讨论这个国家自古以来的一个问题,即如何将“耶胡”们培养成像格列佛这样更智慧更有修养的高等动物。
B.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搭救了一个野人,并为其取名“星期五”。他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的坚毅性格。
C. 鲁迅在《五猖会》里提到一个叫“无常”的鬼,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不仅因为他“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活泼诙谐,能勾摄恶人的魂魄,更主要是因为他在阴间能做出公正的裁判。
D. 在飞岛国,格列佛有幸参观拉格多大科学院,见识了各种可笑的研究,比如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将冰煅烧成火药,还有建房子从屋顶往下造到地基等等。
E.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的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之情。
3. 详细信息
依据以下材料说说当下民众在汉字运用及书写上的现状以及出现此现状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小廖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90后”大学生,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拼文案、写策划成为他的家常便饭。“写文案的时候,想写得高大上一点,但是常常找不到理想的词,最后只好用通俗的语言代替,却削弱了我要的那种表达效果。”他说。据调查,此现象较为普遍。
材料二: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目前高校“失写症”现象很严重,大学生们用电子笔记拷贝课件、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连篇错字,常令老师们叫苦不迭。
材料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期举办的网络活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吸引了6亿人次参与。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唐正大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一个契机,能够鼓励国人更多地阅读一些古代典范书籍。他建议从《古文观止》读起,阅读一些在汉语发展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作家作品,以丰富语言知识储备和积累。
4. 详细信息
默写。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4)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5)任意写出古诗(文)词中带有“树”字的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详细信息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ɡ):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解释下列加点部分。
(1)衣食所安______
(2)弗敢加也______
(3)公将驰之______
(4)公伤股______
(5)国人皆咎公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3】用文中原句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
【4】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作者:周国平,摘自《中国教育报》)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④小节画线处“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4】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B. 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C. 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有理有据,谈古论今,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
D. 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7. 详细信息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①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 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 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 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②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 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③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 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 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 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④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 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 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 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 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 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 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 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 踏实。
⑤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 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 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 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 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 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 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 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⑥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 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 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 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 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 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 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 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⑦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⑧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 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是不可 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 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 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 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⑨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 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 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1】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
【2】【2】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仪式”的妙处。
【3】【3】“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第⑨ 段中这句话的含义?
【4】【4】请分析第⑤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5】【5】“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8. 详细信息
作文。
时光的流逝,世事的变迁,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也许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有对往事的追念,有对现实的感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