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二历史2018年上半期期中考试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这表明
A. 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 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 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时间

1684年

1689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75

2.32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很多时候,金比钢铁更有力量。”据此判断,蒙氏所说的贸易的经济政策是指
A. 重农抑商
B. 重商主义
C. 自由主义
D. 凯恩斯主义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18世纪中叶前,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还并不多,半个世纪中才达到100多项。但18世纪中叶后,议会通过的圈地法案迅猛增长:70年代为642项,90年代为506项;19世纪最初十年达到空前的906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造成了粮食需求的增加
B. 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阻碍了农业发展
C. 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经济转型
D. 农民收入增加扩大了国内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研究表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进入了一个高工资时代,如约克郡熟练工人平均日工资从1先令上升到2先令3便士;与此同时,英国主要粮食尤其是大麦、小麦的价格显著下降。这一状况
A. 得益于工业革命发展
B. 降低了社会消费水平
C. 提升了农业生产收益
D. 刺激了工业技术革新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A. 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
B. 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
C. 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
D. 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新政初期,美国州长协商会对罗斯福是大力支持的。l935年,州长们对新政的态度出现明显分化,他们反复宣传的是维护州权和加强州际合作的重要性。据此判断,下列新政举措中,可能遭到州长们反对的是
A. 贬值美元以刺激出口
B. 设定统一的工资标准
C. 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
D. 调整企业和劳资关系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
A. 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
B. 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C. 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
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出,此时期“亚洲四小龙”

A. 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经济高速发展缩小了贫富差距
C. 社会福利政策覆盖面比较窄
D. 政府忽视民众的正当权益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这一做法造成
A. 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
B. 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
C. 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
D. 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国取得的成就是
A. 粉碎了各种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B. 巩固了受到严重冲击的工农联盟
C.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联城市人口从1926年到1939年新增加了2960万,其中2430万人来自农村。这一现象
A. 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B. 改变了城乡社会经济结构
C. 加剧了农业生产的困境
D. 阻碍了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据此推知
A. 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
B. 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
C. 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
D. 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A. 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B. 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
C. 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D. 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8年3月,美国爆发第二次美元危机。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流失了14亿美元的黄金。美国已无法继续维持统一的美元黄金官价,被迫宜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一种是只有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时的黄金官价(即35美元兑换1司黄金),但必须经美国政府同意:另一种则是根据供求关系调节的自由市场黄金价格。这表明
A. 黄金双价削导致美元与黄金脱钩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 美元变相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D. 美国失去对国际金融支配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对下表所示交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世界出口贸易平均年增长率

1913—1938年

0.7%

1948—1976年

7.7%



A. 二战后各国间贸易壁垒被彻底消除
B. 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D.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推动下表所列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成立时间

名称

1962年

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7年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4年

西非经济共同体

1975年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3年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A.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逐步瓦解
B. 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 经济一体化开始影响发展中国家
D. 南北合作推动区城经济集团的建立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末,反全球化反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再次掀起高潮,并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影响政治活动的重要力量。这反映了
A. 精英主义严重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 B. 西方社会普遍反对全球化的心理
C. 全球化加剧了西方社会阶层的分化 D. 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意识开始觉醒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
A. 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
B. 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
C. 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
D. 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A. 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
B. 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
C. 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
D.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A. 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C. 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 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欧阳修在《新唐书》的《五行志》三卷中,只记历年灾异而不书其应何事。他在序中说;从董仲舒到刘向与其子刘歆,都以《春秋》、《洪范》为学而失圣人本意。这表明欧阳修
A. 反对君权神授
B. 维护纲常伦理
C. 反对天人感应
D. 维护圣人道统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
A.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B. 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 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
D. 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68年,明太祖发布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表明当时
A. 主流价值观渗入政府政策
B. 农民差役负担沉重
C. 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
D. 政府注重扶贫济困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日益完善和规范。书院注重明辨义利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教育以社会众为价值主体,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总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削度性的教化,并尽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
——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开始关注下层贫民的教育,各种办学形式出现,主要有慈善学校、主日学校(星期日学校)等。慈善学校的男生以园艺、木工、制鞋和印刷等技术课程为主,女生开设缝纫等生活课程,最主要对学生进行宗教和道德训练,使他们养成对上层尊重的态度。主日学校,主要是利用星期日对贫苦儿童进行宗教和文化教育,学习基本的读写知识,工作之余教儿童阅读圣经,使下层群众养成勤劳虔诚的习惯。此外还有些文化和技艺课程设置,适应工厂生产的需要。
——摘编自朱静轩《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教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书院教育对当时社众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贫民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得以发展的原因。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影响。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及挫折:
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
第二波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
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17-18世纪国际贸易扩张受挫,全球化发展一度陷入停顿状态;
1914—1945年间,第二波经济全球化浪潮进入低潮并出现倒退;二战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木也曾一度受阻。
材料展现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