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月考测验免费检测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仪器中,利用紫外线显著特点的是 (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夜视仪 D.验钞机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神舟十号”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授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回地球的
B.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C.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 m/s
D.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初春,小草上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 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加快的原因
C. 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 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的四种情景,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 B. C. D.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
B.电影幕布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C.路边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
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所以它看起来是红色的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B.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C. 二维码是光源 D.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潜水员潜入水中工作时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 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A. B. C. D.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水深1m的湖面上空,一只画眉停在岸边柳树距水面5m高的树杈上婉转的唱歌;在水底有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的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A. 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个虚像
B. 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m
C. 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m
D. 我们看到水中的“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A. 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 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 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 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12.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夜晚,我们经过装有声控开关的楼道时,往往要用力拍手或跺脚将灯点亮. 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用力”是为了提高声音的______这一特性来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13. 填空题 详细信息
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________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_____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_____.(后两空填物态变化)
14.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如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分度值为____℃,其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准确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____方向观察(填“A”、“B”或“C”).
15.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 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A处应该是______光;B处外侧的光叫_____,它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___.
(2)小华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色光的热效应时,为了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改进措施是_____;该实验表明_______光的热效应最大.
(3)实验表明,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____偏折(选填“顶角”或“底面”).
16.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司机要善于通过观后镜了解后车的位置及速度情况.汽车观后镜有平面镜的也有凸面镜的,图示观后镜为平面镜,后车在镜中的像与后车大小_________(相等\不相等);当看到后车的像在镜中占据的空间变大时,说明后车离本车越来越________(近\远).
17.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如下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______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______°,这束光线是______________(由空气进入玻璃\由玻璃进入空气).
18. 作图题 详细信息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19. 作图题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0. 作图题 详细信息
完成图中通过凹透镜的光路图.
21. 实验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



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二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是_____℃.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__________(升高\降低\保持不变”),在这两个过程中都________(需要\没有)吸热.
(3)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后_____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4)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2. 实验题 详细信息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带有刻度)竖直置在平面镜上.

(1)在实验中实验白色硬纸板能显示_________,也能方便地测量_________________.
(2)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紧贴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光紧贴纸板F沿图中BO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______方向射出.
(4)以法线ON为轴线,将纸板F面绕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23.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
(2)有如下玻璃板,选择哪种比较好? (______)
A.浅色的薄玻璃板 B.浅色的厚玻璃板 C.深色的薄玻璃板 D.深色的厚玻璃板
(3)小明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在玻璃板中的看到人是用_____(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4)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看到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已找到像的位置,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实验题 详细信息
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凸透镜,配合其它器材,通过合作完成了相关探究.
(1)鉴别:桌上有凸透镜和凹透镜,请设计一种不影响透镜清晰度的简捷方法挑选出凸透镜.
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焦距:

阳光明媚,同学们来到教室外面,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在墙上出现了一个椭圆形的光斑,然后移动透镜直到光斑最小时,测出光斑到凸透镜镜面的垂直距离,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在汇报时,老师指出他们测的这个距离并不是凸透镜的焦距,请你帮他们分析实验失败的两个原因: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他们调整了实验方案,如图所示,重新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3)探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①仪器的安装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_______(点燃\不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_______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他们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那么应该把凸透镜向_________(上\下)调节.
②找清晰的像
实验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实验小组的同学先将凸透镜移到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算出此时的物距u=______cm;接着移动光屏,当光屏上的像由不清晰变为清晰、再由清晰变为不清晰,通过对比找到了清晰的像的位置.实验小组的三个同学分别完成上述操作,测出的像距分别是11cm、14cm、17cm,他们测得结果差异较大的原是___________.
③成像规律的探究

(a)光屏移到如上图所示位置时,会呈现清晰的______(正立\倒立)、_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b)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每次向凸透镜靠近5cm,并且移动光屏直到呈现清晰的像,做了五次,他们发现光屏逐渐向_____(靠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像的大小______(变大\不变\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
(c)实验时,用手挡在光屏前,发现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在手上却出现了一个圆形光斑,把手拿开,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由此判断凸透镜成的是_____(实\虚)像.
(d)如上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______(蜡烛\光屏)方向移动,光屏上会再次呈现清晰的______(正立\倒立)、______(放大\等大\缩小)的像;由此他们推断出通过凸透镜的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_______的.
(e)要使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有普遍性,需要改变____________(物距\凸透镜的焦距)重复实验.
(f)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两个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了两次实验,如图所示.

在实验1中,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烛焰”;在实验2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则实验1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实验2中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④拓展探究
(a)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实像时,用一本书放在凸透镜前,从上向下移动,逐渐遮挡住镜面,发现光屏上的像大小将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像的亮度将_______(变亮\变暗\不变);当书把凸透镜全部遮住时,光屏上的像将________.
(b)将蜡烛透镜A的距离由200cm处移至150cm处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12cm,据此判断透镜的焦距约为12cm,运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焦距与实际相比______(偏大\等于\偏小);由于光屏上的像太小,于是用另一个焦距为5cm的凸透镜B将像放大了再观看,如图所示,为了不改变像的正倒,此时凸透镜B到光屏的距离应________;若取下光屏,将凸透镜B放在____________(原光屏左侧一点\原光屏\原光屏右侧一点)的位置,通过透镜B还能看到刚才的像,这跟________(望远镜\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相似.

(c)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模拟幻灯机,如图所示,在鞋盒侧壁上开了一个孔,将凸透镜嵌在小孔中,将正在播放电影的手机固定在鞋盒中适当的位置,盖上盒盖,居然可以墙上看电影.此时手机到凸透镜的距离应满足_________的条件,为了便于观看,手机上的画面应该朝______(上\下).
(d)他们发现用蜡烛做实验不能全面的体现出像和物的正倒关系,于是用LED灯做成字母“F”替换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光屏后面观察物和屏上的像,他直接看到的物为“F”,则他看到屏上像的形状为(______)
A. B. C. D.
(e)实验小组的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视力的矫正(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如图甲所示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要在光屏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_____________(向水透镜里注水\从水透镜里抽水);一个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乙所示.当将光屏向右移动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__眼镜(近视\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