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至2018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于589年重新实现南北统一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隋朝
D. 唐朝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 B.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C. 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 D. 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A. 贞观之治
B. 文景之治
C. 开皇之治
D. 康乾盛世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A. 交通运输
B. 纸张印刷
C. 农业生产
D. 陶器制作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重视对外交流是唐朝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唐玄宗时期,应日本邀请,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A. 阿备仲麻吕
B. 玄奘
C. 吉备真备
D. 鉴真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以精炼凝重的语言抒发了对唐都长安遭破坏的悲怆情怀。此作者被后人称为
A. 医圣
B. 书圣
C. 诗圣
D. 画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标志是
A. 安史之乱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黄巢起义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中国历史经历了一个纷乱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A. 春秋战国
B. 三国鼎立
C. 五代十国
D. 南北朝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太祖和他的继任者们一直压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这反映了宋朝的基本国策是
A. 重文轻武
B. 重农抑商
C. 发展科举
D. 因俗而治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A. 文天祥
B. 宋江
C. 沈括
D. 岳飞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最终完成是在
A. 南北朝时期
B. 隋朝时期
C. 唐朝时期
D. 南宋时期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A. 维吾尔族
B. 回族
C. 藏族
D. 汉族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其主要职能是
A. 主持地方行政
B. 监察百官
C. 管理海外贸易
D. 统率军队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同学选用如下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 宋代商业繁荣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元朝国家统一 D. 大都闻名世界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宋代的大城市,既是综合性文艺演出场地,又是商业中心的地方是
A. 瓦子
B. 勾栏
C. 坊
D. 市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艘命名为“凤凰号”的帆船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他们最远可到达
A.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 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C. 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 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据此,我们应主要学习他的( )
A.忠君思想 B.拒官态度  C.军事才能 D.爱国精神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
A.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B.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 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 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末年,各地流传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民谣。其中的“闯王”指
A. 吴三桂
B. 李自成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文天祥
D. 岳飞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为管理新疆地区设置的是
A. 伊犁将军
B. 北庭都护
C. 西域都护
D. 驻藏大臣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人
A. 继续禁止对外贸易 B. 实行闭关锁国 C. 加强思想控制 D. 鼓励商业发展
2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人称颂它的历史功效:“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
材料二:古人评论它说:“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
(2)“它”开通于何时?开通于哪位皇帝时?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说出与“它”相关的地名。
A. B. C.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它”的历史影响。
2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阊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废丞相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于哪个朝代?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2)根据所学知识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材料三:清朝沿川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3)根据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中设立的什么机构使中国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
材料四:清统一全国后,十分注意从思想文化上控制广大民众,尤其是读书人。朝廷从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歪曲解释,罗织罪名,迫害知识分子。
(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四所述内容被称为什么?它在历史上最严重的是什么时期?
(5)材料一至材料四所述事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2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庆历(宋仁宗年号)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宇,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项发明?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唐末起义军在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死者约三百人。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发明?此发明广泛用于军事是什么时期?
材料三

(3)材料三所示为中国古代的哪一发明?它对航海有何作用?
(4)你认为我国在宋元时期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

(2)请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今西藏地区?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它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监理西藏地方事务,诸如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财政收支的稽核,军队的指挥,涉外事务的处理,司法、户口、差役等项政务的督察等。此外,并专司监督有关达赖喇嘛、班禅及其他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拈定灵童、主持坐床典礼等事宜。
(3)材料三中的“它”指清廷在西藏设置的什么官职?设立于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