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半期期中考试历史网上检测无纸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实现了家国一体
D. 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为了达成此目的,周代的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
A.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诸侯 B.加强对诸侯的控制
C.确立更严格的礼乐制度 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
A. 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
B. 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
C. 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
D. 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宋宁宗时屡降内批,强迫臣下执行,但谏诤者仍相继不断。游仲鸿上疏说:“陛下……御批数出,不由中书(此指宰相机构)。……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由此可知(  )
A.当时君臣矛盾激烈 B.皇权专制加强
C.皇权受到制度制约 D.官僚挑战皇权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明太祖采取的措施( )
A.重用侍从、秘书,分散相权 B.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
A. 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 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
C. 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
D. 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A. 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 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 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 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7年9月,为执行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南方一些州的学校取消种族隔离政策,美国联邦政府出兵阿肯色州,护送黑人学生上学。该事件说明
A. 联邦政府可以取消地方的自治权
B. 南方各州地位低下
C. 联邦政府地位高于各州
D. 军队可以任意干涉各州事务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后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中共作出上述改动的主要依据是
A. 全民族抗战逐渐形成
B. 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涣散
C. 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D. 为顺应广大人民的呼声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制度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人民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锐意推进各种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及时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
A.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
B.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直接进行国家治理的积极性
C.把国家、社会治理提高到新水平、推进到新境界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各项事业一帆风顺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末“新政”时期开始建立现代社会运作架构,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基本沿用清末新政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审判制度,民国十三年(1924年)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这时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文本仍大体承袭了清末新政的成果。上述材料表明
A. 清末“新政”有利于促进法律的规范化、近代化
B. 清末“新政”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一样,都是只关注政治方面
D. 清末“新政”如果认真实施,一定会推进中国的理性化与专业化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彭德尔顿法》通过了采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使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自此,联邦政府通过考试录用的职位和公务人员大幅度上升。美国文官制度的出现
A. 影响了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
B. 平衡了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
C. 改变了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D. 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
A.推行礼法并用 B.关注人情冷暖
C.弱化宗法观念 D.强化法制体系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国家主席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可以解散国会,我们的主席不能解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倒可以罢免主席”,因为“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来的,并服从于它”。这反映了新中国法治的主要原则是
A.民生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人民民主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英国文官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政务官实行常任制 B.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
C.事务官实行常任制,政务官与政党共进退 D.事务官与政党共进退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撒切尔曾说:“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据此可推知,文官制度
A.容易滋生官僚习气 B.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C.触碰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D.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方各国几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试的内容、方式、条件、机构等方面固定下来,形成制度。这体现的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
A.官纪严明,待遇优厚 B.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C.严格考核,晋升唯功 D.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在文官选任方面相比较得出的正确结论不可能有
A.对在职文官人员采取甄别措施 B.都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和平等性
C.对研究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D.在当时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出现漏洞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出现这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文化的传入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民族危机的加深 D.洋务运动的开展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当代中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①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
③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
④公务员制度的实行,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
A.儒生干政 B.儒家约束皇权 C.儒术独尊 D.儒学影响司法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道格拉斯指出:“正是程序决定了法治与随心所欲或反复无常的人治之间的大部分差异。坚定地遵守严格的法律程序,是我们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要保证。”这体现了美国法律制度的特征是
A.程序公正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民主权利原则 D.资产阶级原则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德国宗教改革旨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拯救人的钥匙不操纵在教会手中,而掌握在人的自身,只有人的自身以及由人自身而获知的信念才是拯救人的力量……。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
A.否定了宗教信仰所具有的作用 B.永生与永罚等都是教会决定的
C.肯定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D.提倡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C.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D.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在北方诸侯国旧长城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武帝发动3次大规模的征伐匈奴的战争,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地区,建立酒泉、敦煌、武威、张掖4郡。据此可知
A.发动战争是解决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主要手段
B.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进攻
C.中央集权不断演进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近代中国的行政版图在这一时期得到基本奠定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
A. 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
B. 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
C. 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
D. 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A. 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 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联合国宪章》以及其国际法都明确规定,必须遵守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得干涉别国内政,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说明
A. 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B. 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 联合国对霸权主义软弱无力
D.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和平制度”是指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冷战格局
C. 华盛顿体系
D.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3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但是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高祖多次下诏让各地官员举荐贤人能士,帮助朝廷治理国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扩大内阁的权力,于1782年推动议会通过《文官定员法案》等法案,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部门负责人的手中。1805年,财政部还首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发展演变脉络。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改革的政治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3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罗马法思想则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正如西塞罗所言:“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
材料三: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倚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有何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几大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