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考试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2018-2019年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善用简洁的函数表达真理,欧拉公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具美感、最有魅力的公式之一。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这位天才数学家富有创造力的一生,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探究真理的动力中饱含着对美的追求,科学之美可诱发出科学家无限的创造力。
②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不难看出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肯定和重视。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我国科学家杨振宁则引用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他还曾以虹与霓为例描述科学之美:小时候看虹和霓,被极美的表面现象所吸引,长大懂得测量后发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原因,体会到了一种极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
③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
④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粗略选择,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的。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卢瑟福探索原子和结构时有种直觉,感到原子核是一颗“小太阳”;哥白尼在观察太阳系运动景象时这样描述:“太阳乘坐的宝座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正是这些审美想象,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引导着他们前往成功的彼岸。
⑤反观我们的现实,科学美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甚至剥夺。备受推崇的奥林匹克竞赛,已异化为机械的题海战术,孩子们很难在独立思考中享受数学的韵律之美。在科研领域,不少人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失去了探寻更高层次的科学美的机会。正如但丁所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漠视科学的美感,就很难探寻到真理的内核。如果在教育中,先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现象美,再引导他们去挖掘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否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科研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对美的追寻之心,把单调枯燥的实验变成美的探险,或许更容易到达真理的彼岸。
⑥科学本来就是美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应是充满新奇体验的美的旅程。
(选自《发明与创新》2013年06期,有修改)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科学美”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审美想象会启发科学家的灵感,科学之美可以激发出科学家的无限创造力。
B. 生物世界和物理世界都蕴含着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给人们带来精神震撼。
C. 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在人们心灵中的映射,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
D. 科学美是人们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一种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
【2】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加点“这种现象”指“虹与霓”呈现的自然之美,其中蕴含有深层的理论架构之美。
B. 第③段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述了科学之美的本质、表现形式和对科学发现的作用。
C. 第④段以三个事例论证了不少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的。
D. 第⑤段论证了如果在教育中不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美,就不可能认识科学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几里德的数学专著《几何原本》、欧拉的《音乐新理论的尝试》都体现了数学与艺术美的结合。
B. 尽管科学家对科学美的阐述虽然还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也可以看出他们对科学美的肯定和重视。
C. 当奥林匹克竞赛异化为让孩子沉浸题海的时候,孩子们就难以在独立思考中享受到科学之美。
D. 如果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科学就会丧失美感,也很难达到真理的彼岸。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节选)
①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
②鲁特维克·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③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4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他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11岁,他加入戏院乐队;13岁,他当大风琴手;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17岁,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17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
④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不得不离开篷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庄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富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篷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在此,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20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气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
(摘自罗曼.罗兰《贝多芬 扼住命运的咽喉》,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何为《音乐巨人贝多芬》)
②一百年前,一位虽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天空咆哮,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
(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选文先描写贝多芬不同寻常的相貌,为后文设置悬念;相关链接①②中的肖像描写则是为了表现贝多芬的性格特征。
B. 选文第③段概括地叙述贝多芬的童年生活,这样写的目的是让读者看到艰苦的童年在她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创痕。
C. 选文第④段细致描写贝多芬故乡宁静美景,说明故乡影响了他的一生,还表现了贝多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D. 罗曼.罗兰不满足于客观冷静的叙述,他把对贝多芬的理解与崇拜,不时洋溢在文字之中,使传记有诗一般的情韵。
【2】选文和相关链接表现了贝多芬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文中作者说“人生于他就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悲惨而残暴”所指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和相关链,简要概括。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轮椅上的背影
张守仁
①史铁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离去时坐在轮椅上安详的背影,一直在我眼前晃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命运将双腿瘫痪的史铁生限制在轮椅上。近三十年来,他坐的轮椅运载着他内心的沉思、忧郁、痛苦、梦想、爱恋、探寻、追问,徘徊在地坛柏阴下的草地上,出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纽约、北欧的文学集会、笔会上。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特异的风景。他的轮椅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千万文学爱好者的目光。我和陈建功等在不同的场合,争着推过、抬过他的轮椅。在推和抬的过程里,在近距离交谈、接触中,我在铁生脸上看到过羞涩、感激的表情,但他的脊梁始终是挺直的、坚韧的、不屈的。
③自称“主业是生病、写作是业余”的史铁生曾经说过:“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世上只有善于哲思、钢铁般的汉子,才能如此从容地踏上生命的归程。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匆匆离开了我们。仅仅过了4天,即2011年1月4日,铁生60岁生日,在京东大山子798艺术区那包豪斯建筑风格的高大厂房里,由“铁迷”们发动举办了有上千人参加的追思会。厂房墙壁上挂满了铁生放大了的笑容可掬的照片,会场入口处,彩照上的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微笑着迎接每一位进门的来宾。照片下红纸白字摘引着他写的诗篇《节日》中的句子:“啊,节日已经来临/请费心把我抬稳/躲开哀悼/挽联、黑纱和花篮/最后的路程/要随心所愿……”铁生夫人陈希米身围粉色披肩,与朋友握手交谈,并致辞感谢。会场上醒目的是,竖立的铁丝网罩上,用玫瑰花枝做别针,插满了黑纸留言片上洁白的祝福,以至远远望去,它已成为一堵垂直的花墙。
④高大的厂房下,人头攒动,鲜花飘香,烛光摇曳,热气腾腾。
⑤中央电视台的张越,主持了追思会。中国传媒大学鲁景超教授特地带领一班最好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铁生的作品。铁生的至交们站起来向众人回忆:他有写作天赋、会针灸、能画画、善待人;“文革”禁书时期,他参与放风、偷书;腿残者的暗恋之苦,使他难于排遣;有时阴暗情绪袭来,恨天不公,怒把玻璃板砸碎……
⑥从天津赶来的医生向全体与会者报告了最新消息,说根据史铁生捐献肝脏的遗愿,已把配型好的脏器移植入一个38岁的患者身上,如今那位患者已能下地走动——人们闻讯,会场上响起狂风暴雨般的掌声,声浪几欲把房顶掀开。医生说:铁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直坚持着,弥留之际挣扎着挨到天津红十字会来取器官的大夫奔进医院走向他床边,他才舒缓地呼出最后一口气,好让所捐献的器官一直处在血液正常灌注的鲜活状态。肝脏移植国际权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动情地对大家说:“史铁生20多岁就因下肢瘫痪坐到了轮椅上,无法像大家一样站起来走路,但是他的死却让他稳稳地站立起来,还攀上了人之道德的高坡,成为一个爱人超己的生命典范。”
⑦我听到这儿,眼睛湿润起来,深感铁生的精神境界已臻极致:他悄悄地走了,没有带走什么,只留下爱,把还有用的器官一一分赠给急需的生者,祈盼他们活得更精彩。啊,铁生,我的好兄弟,我要拥有什么样的语言才配赞颂你如此洁净的灵魂,这般利他的情怀!我抱憾于、痛悔于自己文学语汇的寡乏,笔力不逮,以致不能生动描绘你真实的形象。
⑧铁生离开我们一年了。他离去时坐在轮椅上远行的背影,像座大理石雕塑似的,一直清晰地挺立在我眼前……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2年第2期,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标题“轮椅上的背影” 是文章的线索,文章首尾都点出背影,既含蓄形象,又传达出作者的思念追忆之情。
B. 文章第②段“一道特异的风景” 是指史铁生近三十年来,坐在轮椅上坚强地走南闯北,参加中外文学集会、笔会的令人炫目的风采。
C. 文章第③段引用《节日》中的诗句,用意是交代追思会场布置的理由,渲染欢乐的气氛,以乐衬哀,寄托思念之情。
D. 文章第⑦段写作者的内心感受,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既揭示了史铁生博爱利他的精神境界,又表达了作者无限的赞颂之情。
E. 文章第⑧段呼应第①段,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还用夸张、拟人、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史铁生的安详高大的形象。
【2】第③段引用的史铁生“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这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含义?
【3】以追思会为中心,人们用哪些方式来表达对史铁生的思念的?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徙为上郡太守,皆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匈奴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晋书.郭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B.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C.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D. 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2】下列对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从:率领。
B. 惜乎,子不遇时 遇:碰上。
C.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军:军队。
D.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及:赶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善于骑射,英勇善战。从军之始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骑射本领,被任命为汉朝廷的中郎将。
B. 李广治军严明,足智多谋。他从担任上郡太守镇守边境,匈奴都被畏惧李广,不敢踏入边境一步。
C. 李广体恤士卒,同甘共苦。当遇到缺粮断水的时候,他绝不会比士兵先喝一口水,先吃一口饭。
D. 李广廉洁正直,深受爱戴。得到赏赐就会分给部下,身居高位多年,家中却没有多余的财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2)《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楚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选出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两项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把酒问月,显示了苏轼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B. “琼楼玉宇”本指美玉砌成的楼宇,这里指想象中的仙宫,与“天上宫阙”相照应。
C.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两句暗示了月光的皎洁,表现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D.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指夜已经很深了。
E. “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人间的“悲欢”与“离合”和月的“阴晴”与“圆缺”。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虽只描绘了地形、风貌,但诗人举目千里、无限依依的情态,送别的情谊自在其中。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之情。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
①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哭的多于笑的:屈原披发行吟时,已是长歌当哭;阮籍哭穷途,伤心当不止一次;杜甫诗十之有九带着“涕泪”。
②梁思成除了学业十分优异外,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学过小提琴、钢琴,他的体操也十分出色,单杠、双杠技巧在同学中也不同凡响。
③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他,在家里却没有一点大人物的风范,只是充当着一个温柔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的角色。
④我作此文的目的当然不是提倡逆来顺受,合理合法之要求亦不提出。我只是建议,中国人应增强自信。
⑤李隆基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眼看着海内升平,社会富庶,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忧虑,太平思想麻痹了他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
⑥大西北将重振汉唐雄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为期不远,西北雄风已起,这就是电视片《大西北》要告诉人们的。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数学技术的发展给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和检索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屏幕阅读是否能完全代替纸质阅读的问题还需要认真研究。
B. 我国渐渐进入老年化时代,有足够的条件的很多家庭为家中生病的父母出国求医,现在不少医疗中介机构还难以跟上这一变化。
C.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迎来第二十个年头,本次博览会反映出从低端迈向中高端、从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快速发展。
D. 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亮相央视,吸引了广大观众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和汉字之美。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孔子不是一个神,他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富于感情。 ① 是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 ② 在周游列国的旅途中,孔子的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觉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 ③ 会对他欣赏的学生如颜回连连称赞,对他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莞尔而笑”。 ④ 笑过之后,又连忙解释“前言戏之耳”; ⑤ 《论语》以记言为主,但我们 ⑥ 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孔子形象。

A

或者

或者是

/

即使

还是

B

无论

还是

/

虽然

还是

C

无论

/

虽然

D

不管

还是

当然

/



A. A B. B C. C D. D

10.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汉语词汇是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发展的。据统计,现代汉语每年要出现1000个左右的新词新语。①_____________。首先,外语和汉语方言就是产生新词新语重要途径之一,如“作秀” 就来源于英语“show”,“买单”就来源于粤方言“埋单”。其次,②____________。例如“朝阳产业”“生物入侵”“黑洞效应”等。新词新语还是流行文化和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例如“黄金周”“韩流”“快餐文化”“快餐爱情”等,深入探究这些新词新语,③__________。
11.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楹联,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问题。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①______,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一枕清霜,两行秋雁。
(1)在下联①处对一个句子。
(2)根据对联规则,修改下联划线句子。
12.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之间有的比成绩,比品德;也有的比穿着,比享乐……在社会上,有的比创造,比贡献;也有的比地位,比权势……
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比者,比是一种促进,一种提升;不善比者,比是一种累赘,一种羁绊。
请根据上面材料的提示,以“比”为题目,讲述一个你生活中与“比”有关的故事,表达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要求:①在选材上要选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②写人要凸显个性,叙事要有点波澜。③不要套作,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