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网上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楚国熊渠子在位时,公然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屈原的楚辞中则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楚成王时期设置的“司马”就是周朝的官职。材料反映出楚国
A.境内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B.承认周天子为天下共主
C.对华夏文化的逐渐认可 D.“夷夏”观念逐渐消失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晋高僧法显于义熙九年(413年)归国后,撰写了《历游天竺记传》一卷,记录了他十四年来赴印度的经历与见闻。该传记
A.再现了汉代丝绸之路的盛况 B.可用于研究中印文化的交流
C.阐述了儒佛思想的交流融合 D.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广泛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福建人口密度大,虽农业生产水平可与吴越媲美,但因山多平地少,粮食自给不足,常年需从外埠输入商品粮,时人认为“福、兴、漳、泉四郡,全靠广米以给民食”。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福建地区
A.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粮食供应完全依靠广东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D.与周边经济联系较密切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所示是关于程颐、朱熹的人生过往片段。据表可知,程朱理学在当时

程颐

“先生之葬,洛人畏入党,无敢送者,故葬之惟张绎、范域、孟厚及煌四人。”
——张柞《祭程伊川文》

朱熹

一生坎坷,其学术思想多次遭官方的明令禁止。


A.受到现实政治的束缚 B.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C.未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D.不符合官方统治需要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不仅有历史、儒家经典和话本,还包括农业、占卜和药学等手册。老百姓可读到以前只有专家掌握的知识,他们可自行举行葬礼、占卜,或为家人开方抓药。这说明
A.印刷技术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播 B.宋朝社会治理的能力得到增强
C.雕版印刷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动 D.宋代出版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贽认为所谓“圣人”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不能不谋取物质生活资料,自然就有好富贵之心;被贬为盗贼的柳下跖也是人,既然是人,也就不能没有仁义之心。“就其多寡论之”,二者才区分为圣人和盗跖。据此可知,李贽认为
A.仁和欲都是人固有的本性 B.人不能脱离物质空谈道德
C.传统伦理道德压抑了人性 D.圣人和凡人社会地位平等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夫之说,王者不可“割地以予人”。因为“割地以封功臣,三代之制也,施之后世,则危亡之始祸矣”。由此可知,王夫之
A.反对实行分封体制 B.积极应对明朝政治危机
C.要求君臣各司其职 D.抨击了西周世卿世禄制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自称“大清国”,鸦片战争前,英美传教士也在自己的国家名称前加上“大”字,于是就有了《大英国志《大美联邦志略》这样的书名。英美传教士的这一做法
A.冲击了清朝“天朝上国”的理念 B.臆想在中国获取较高的政治地位
C.加强了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D.为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奠定了基础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66年,左宗棠在创办福建船政局时说:“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飙举,无足当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左宗棠
A.认为传统观念制约了洋务运动推行
B.强调了中国加强海防建设的紧迫性
C.主张通过制度变革来维护统治秩序
D.关注海防危机并引领清廷国防建设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提出的这一言论是基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C.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 D.维新派缺乏民主政治经验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是1913年和1920年中外资本所占比例情况。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中国

A.工业投资比重有了增长 B.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
C.民族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D.国内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陈独秀指出:“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陈独秀的这些言论
A.呼吁知识分子奋起救国 B.顺应了废共和复帝制的需要
C.以政治斗争为重点内容 D.致力于清除共和的思想障碍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下表所示为“中共七大后部分地对《论联合政府》的学习宣传”。这种学习宣传活动

地区

学习方式

太行根据地

先学习七大开幕典礼上各领导人的开幕词和发言,再学习《论联合政府》,而《论联合政府》的学习也要分为浏览和精读两个阶段

晋绥根据地

布置以毛主席报告七大文件为中心的学习,坚持早晚四小时,并举行小型座谈会


A.意在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促使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C.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 D.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6年,中共中央要求:“在大约三年时间内把尚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可以回国的留学生基本上争取回国,今年要求争取一千人,这是一件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有关部门都须动员起来,大胆放手地开展工作。”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与西方的外交关系趋于缓和 B.注重培养高端科技人才
C.积极吸纳人才参与国家建设 D.人才储备体系尚不完善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规定了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钢产量412万吨等内容。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工农产业实现了均衡发展 B.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国家领导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如果没有当年毛主席、周总理领导我们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搞出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我们……恐怕早就挨打了。”该领导人意在强调“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A.振奋了国民信心 B.提升了综合国力
C.弘扬了民族精神 D.维护了国家安全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认为成长环境不同的青少年当施以不同的教育,人生的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寡,而是取决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及基于能力素养基础上的对社会和人类所做的贡献大小。这反映出苏格拉底的教育观是
A.重视品行,淡化物质享受 B.注重素养,崇尚个性解放
C.为国育才,强调家国情怀 D.因材施教,培养责任意识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一方面把人与神相比,甚至将人置于神之上;另一方面又认为唯有人才具有理性和精神,任何动物都不能与人性的伟大相提并论。这种认识
A.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 B.否定了神灵的存在
C.将人作为研究的重点 D.意在颂扬人的理性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刘作祥教授指出:国家权力是被授予的并应该被限制的。“权力”不能随意剥夺人们的“权利”,“也不能超出公共约定的界限”。这一立论的理论基础是
A.天赋人权学说 B.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原则 D.人民主权说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巴黎工人起义后,立即发布公告,宣布进行公社选举,但有关选举的一些资料(如选民名单等)都掌握在原区长们手里。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与留在巴黎的资产阶级议员和区长们谈判,要其参加和协助公社的选举。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 B.建立政权的准备不充分
C.对资产阶级存有妥协 D.不具备政权建设的条件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前期,美国科学家米勒指出:“我们清楚地确定,生命是在地球上发生的,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基本成分和性质,都有共同的生物合成的途径,这些我们都已了解得相当深入。”这反映出

《埃斯塔克的房子》
A.进化论的影响已深人人心 B.生命进化理论的独创性
C.现代生物学得到较大发展 D.科学理论体系的预见性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为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的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画中的房子和树木被简化为几何形状。该作品

A.注重对传统绘画技法的继承 B.追求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形式
C.凸显理性并注重画面的和谐 D.体现了对微妙色彩变化的捕捉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说,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此观点意在强调
A.冷战是美苏实力均衡的结果 B.冷战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
C.美苏顺应了和平时代的潮流 D.美苏在冷战中能够自我克制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晚期的文化气象,当然也不拘一格,虽不全是反传统、重个性、重自由这一系列,但这一风气仍弥漫于思想、文学与艺术领域,是对传统权威及礼教规范诸种压力的反弹,也是在反弹过程中的反思。一时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风气所及,即使系出朱子理学的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诸人,抗争奸邪,意气慷慨,置生死于度外,其行为作风也已是狂狷之流,不同于世俗的乡愿。明清之交,国亡家破,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代严酷的权威压制,斩断了这一段反思的检讨与创新的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有三百年的僵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对于国家性质的提问,引发了自由与人权的观念,这两个观念,其实与希腊古典思想关系不大,却是由宗教改革后重新界定神恩引申而来的。人类与个人都蒙受神恩,神创造了人,而且神爱世人,因此,人权是神圣的,人的自由不应当被别人剥夺。于是,国家是由个别国民合订的契约所创设的,以服务国民。这一转折,逐渐在“国家”的定义中,注入个别国民的权利,为民主政体确立了天赋人权为其基本要件。
——摘编自陆昱晖《浅谈西方民主政治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文化风气的主要特点,并评价这一风气。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文化风气与启蒙运动在内容上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路内于2015年发表长篇小说《慈悲》,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现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主人公陈水生少年时父母双亡,从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以生产苯酚和骨胶为主的国营前进化工厂。跟随有经验的老工人,他学得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经历过“穿着劳动皮鞋在大街上走,就是工人阶级,就没有人敢欺负你了”的辉煌时代。20世纪80年代中叶,该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多次开展工人技术竞赛。作为厂里的技术骨干,他不仅在厂里的技术比赛中获奖,并与工友合作改进原料管道,还得到了厂里发的奖金。20世纪90年代中叶,他逐渐意识到“那个常年散发恶臭的骨胶车间,现在变得冷冷清清,甚至连臭味都在逐渐消失。
因为骨胶不挣钱了,这个产品已经亏了很多年,设备保养得很差,工人也拿不到奖金,现在,它终于像一头老迈残疾”的巨兽即将被淘汰。随着化工厂改为东顺股份集团公司,大批工人下岗,原来的工人子女托儿所变成了废品仓库。私营工厂高薪聘请陈水生设计图纸建设苯酚厂,他凭借技术赚钱买了房子。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准确全面。)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户贴制度是政府征收赋税、排定差役的主要依据之一,出现于唐朝两税法后。北宋立国不久后,就下令地方州县制造户贴,起初只有寺观户和民户持有,后逐渐在官田出现。至北宋中后期,户贴登记的种类逐渐从田产拓展到房产与宅地,内容包括业主姓名、乡贯以及各类资产的位置、步亩、四至、田色、税额等。北宋末年,金军南下致不少地方的版籍和户贴遭到破坏。南宋初年重建,登记信息基本涵盖各类不动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赋役推割(注:赋役推割,指的是宋代考查民户物力而确定赋役的方法,即规定民户典卖产业,税赋与物力一并过户),还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由于田产变动会产生新户贴,民间常出现一户有多个户占的现象,且为逃避赋役,权贵之家常不据实申报田产,增加官府监管难度。此外,户贴实施又缺乏统一标准,“诸路……·不无移易情弊”。南宋逐渐用砧基簿取代户贴,又规定田产交易必须用砧基簿“批凿”,否则官府不承认其交易合法性。这样,户贴开始失去其合法地位。
——摘编自刘云等《宋代户贴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户贴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宋代户贴制度变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