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年高二上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
A. 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 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 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D. 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笔记提纲,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毛.泽东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奠定了中国特色民族制度的基础



A.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 B.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将新民主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 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南方谈话”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计划经济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9. 详细信息
黑格尔曾经这样评价苏格拉底:“他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是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 否定了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B. 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C. 强调了人与神的不同之处
D. 认为作为主体的人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米开朗琪罗

《哀悼基督》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但丁

《神曲》

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



A. 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 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
C. 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 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西欧经济和政治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都伴随着以复兴古典文化为特点的思想文化运动;8、9世纪,注重恢复学习拉丁语,由此为古典文化的传承保留了最基本的载体;12世纪,促进了对古典哲学的学习;14、15世纪,在创新古典文化的同时,深刻地探究了人的本质。可见,14、15世纪时的思想文化运动
A. 推动了欧洲古典文化的繁荣
B. 是对中世纪文化的彻底决裂
C. 是前两次发展基础上的升华
D. 推动了欧洲政治革命的到来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4世纪时,英国的神学教授威克里夫不承认神甫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中介,也拒绝接受酒、饼是基督血肉之躯的化体说。他坚持《圣经》具有最高权威,是信仰的源泉,并且提倡教士结婚。由此可知,他
A. 深受路德思想的影响
B. 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C. 倡导宗教信仰自由
D. 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民族国家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历史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族国家观念在当今的时代价值。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非西方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作出了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

非西方社会对待西方影响的不同回应
——据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观点或者自拟新观点,并以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5.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间范围

中国

世界(欧洲)

1000年—1500年

宋朝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出现罗盘针(指南针)突火枪、《清明上河图》、宋明理学逐渐形成、明成祖设立内阁制

欧洲文艺复兴、西方近代科技兴起、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500年—1700年

意大利人利玛窦抵达中国,并与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英国光荣革命

1700年—1800年

雍正帝设军机处

欧洲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北美独立、法国大革命

1800年—1900年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

《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法里德·扎卡里亚《美国.新闻周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的表现并归纳概括11至19世纪欧洲的时代特征。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展开,结合所学给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