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一语文月考测验(2019年后半期)网络考试试卷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化在文化拯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区。
第一是生吞活剥,比如当下流行的汉服运动。穿上那些被简单复制的汉服,就像与日常生活格格不入的演员。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其次是文化造伪。浙江某商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消息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也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结果势必弄出一堆低劣的赝品。还有就是民族节日,借元宵节推销汤圆,借端午节推销粽子,借中秋节推销月饼,这不都是商人进行文化造伪的例证吗?
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一方面道德匮乏,一方面却又道德过剩,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人肉搜索是一柄双刃剑,在社会正义方面,比如说对贪官的追踪方面,它扮演过非常正面的角色。有些贪官被摘掉乌纱帽,就是缘于网民的人肉搜索,它是民间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对普通公民的搜索和道德围剿,我认为还是过度了。搜索权力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尽快加以界定的。
篡义阐释往往也是灾难性的。我们今天阐释古代文献时,一定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当然你可以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但不能严重脱离原义。《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是儒学现代化的价值瓶颈,今天很多人要继承儒家传统,却从这句话里发现它是愚昧落后的东西。为了完成儒学的现代化,必须对这句话开刀,加以全新阐释。于是就有人说,这句话表明孔夫子对妇女和儿童的尊重,因为“小人”可以解释为儿童,“难养”的意思就是要尊重他们,好好地伺候着他们,这不是非常符合现代价值观吗?但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你怎么能把“小人”随意阐释为“儿童”呢?
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奥运开幕式上“击缶而歌”,就是一个典型的礼制错误。这个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庄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敲的就是这种玩意儿。秦国也流行过击缶作乐,那是因为它虽然军事上很强大,音乐和文学却很低级,六国都瞧不起它。汉灭秦之后,缶就只剩下丧器的含义了。到现在湖北民间还有丧歌队的传统,正在申请文化遗产,也就是集体击缶,专门给死者唱挽歌。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让几千个士兵在那里奋力击缶,在下请问导演先生,你到底想说什么?
(摘编自朱大可《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要恢复汉服,使之融入日常,就要依据所测量的人体的18个尺寸来进行改造。
B. 商人重修古迹以及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大肆推销食品都属于文化造伪的行为。
C. “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不能随意阐释为“儿童”。
D. 庄周妻子去世时,庄周“鼓盆而歌”,把生活中使用的盆临时当做丧器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为总分结构,条理清晰、论析精当,体现了逻辑思辨性和社会干预性。
B. 文章辩证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认为应该尽快界定搜索权力的边界。
C. 文章针对文化拯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举例论证,所举实例古今兼顾。
D. 文章对中国文化拯救过程中的误区从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和论证,见解深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传统服饰的传承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活因素和现代审美观念,不能完全照搬。
B. 当前社会道德匮乏,但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又是道德过剩的表现。
C. 今人阐释古代文献时,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可以有所发挥,但不能脱离原义。
D. 对历史器物开发要严肃谨慎,应当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否则容易沦为文化笑柄。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一个失血的村庄
林纾英
我在等待,在守侯着,我等待村庄回归,等待那条融入我灵魂的河流。我用文字记录,用文字去完成对一个村庄的坚守。我希望千百年后,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村庄的子孙会在我显白的文字里寻到他们灵动跳跃着的那个绿色村庄,尽管我不确定这块土地上还能不能生长出它的子孙,照此下去!
——题记
村庄是什么?是水流潺潺,遍地长满了野草与野花,有山峦,有梯田与瓜果,还有乡亲自足自乐的笑脸。村庄是铺陈于大地上的一幅农耕画卷,是我的精神家园。
打开村庄尘封的门,我就看到了这个村庄,看到了一方小院里养着的一群鸡鸭。我还看到一条老黄狗烦璪又无奈地耷拉着硕大的舌头满院子转悠,转了一圈后,就在门楼下阴凉地方卧下来,一边哈达哈达喘着气,一边看院中系着围裙忙碌的女主人。
傍午,天越来越热了,从各家各户院墙内不断地有母鸡下蛋后抻着脖子 一个比一个起劲地“咯咯哒、咯咯哒”自豪而又炫耀的声音传出来。寡妇三翠家的大门一如既往死死地紧闭着,她紧闭着的狭窄门缝从来就不曾透出半丝的闲言碎语。
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汉叼着一只老木头烟袋沿河边慢悠悠地走着,在他的肩上有一付木骅犁,他身后不远处跟着一头老黄牛,牛不时地甩着尾巴驱赶那些不即不离一路追随着的牛虻与苍蝇。牛背上有一捆青草,后面还有一条追着老牛尾巴撒欢的狗。
……
我从村庄那扇尘封已久的门后轻易地就捡拾起这幅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落满了时光厚重的灰尘。当我一点点地拂拭去尘灰、当我细细审视照片的时候,我看到了时光的冷厉,它已经褪去了村庄昔日的温柔与明丽。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够回到我从前的村庄。
多年来,无论梦里梦外我一直就在追寻这个村庄,我的车轮不停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滚动, 从城市到乡村,再从乡村到城市。我的灵魂也跟随着我的脚步在这三十几分钟的路上徘徊,就像一只飘忽在半空中的风筝。我在这一头,家乡在另一头。那条长长的路是连结我和村庄的丝绳。
我的村庄名字带一个“沟”字,针对这个村庄,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在众多的史志中我没有找到关于村庄的历史记录,只在一本乡志中发现了对于村庄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简单介绍,可见这个村庄在历史上,在人们眼中有多么微不足道。村庄隐于沟深林密的群山交叠处,实际上就是群山皱褶处一条大沟里的百多户人家。而就这样一个深居简出的小村庄,多年以后竟被人们发现了它存在的价值,被人像名贵古董一样从深山里开发与挖掘了出来。许多年来,
这个大沟里的村庄一直就像一棵深深根植我心底的枣树,我能记起它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还有沟里潺溽流淌着的小河。我是闻着它的花香,吃着甜果,喝着甘美河水长大的山里孩子。如今我的肉身走出了村庄,我的灵魂却从来就没有从那里走出来,从没有一刻将这个村庄忘记过。我一直被诱惑着,我总惦记着,渴望着能回到它的从前,去采摘,去收获;我渴望着再次走进村庄的河,用它的清波洗去我一路走来的风尘,滤去我历经红尘的千百沧桑。
只是,我没有想到村庄会长出那么多的刺。
小河干涸了。没有河水滋润的村庄开出了更多的花 是变异的花,无香无色。它结的果越来越少, 却长出了越来越多的刺。村庄在时间久远的干涩与无情磨砺下,青葱被一点点地锈蚀掉,一天天地露出了它的瘦骨嶙峋,像一个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贫病者。
自此后,我一直就在期盼,期盼河流能重回我被时代割裂与瓜分了的村庄,我等着它去唤醒村庄的沉寂,去滋养灌溉,去医治村庄的贫病。
我在等着它回来,而它始终没有回来。
我等来的只是村庄刺的繁盛。尖锐的刺,那么的醒目,那么扎眼。
我被村庄的刺扎得生疼。
【1】下面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尘封的门”表明作者所描述的村庄不是现在的村庄, 而是已经失去了的村庄, 表达出作者对从前村庄的深深的怀念。
B. 作者写自己与乡村只有三十几分钟的路程, 却相隔两头, 灵魂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忽不定, 追寻不到梦寐以求的村庄。
C. “对一个村庄的坚守”并不意味着反对农村现代化, 它更多强调的是对自然朴素的生活环境和精神家园的强烈追求。
D. 村庄长出的“刺”是在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表现这样的村庄现状:经过现代化的开发而正在失去能够寄托自己灵魂的风貌。
【2】文章标题以“失血”修饰“村庄”, 有怎样的效果? 请简要分析。
【3】文中提到“村庄昔日的温柔与明丽”, 这“温柔与明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概括并举例说明。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 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 亿件,共消耗约32 亿条编织袋、约68 亿个塑料袋、37 亿个包装箱以及3.3 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 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其中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于包装的分类处理意识不足,加大了回收的难度。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多数商家选择用塑料胶带对包装进行加固。缠上塑料胶带的纸板箱被送到造纸厂打纸浆时,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从而造成机器损坏,所以缠有过多胶带的纸板箱回收时会被全部丢弃。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如果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被污染后无法再回收。消费者则表示,快递站点或社区内没有快递包装的回收点,导致快递包装大多进了垃圾箱。
增长中的快递量

2012~2016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及其增长速度图示
(摘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购物狂欢后遇绿色难题》,2017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要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自《“双11”绿色化关键在于源头控制》,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材料三
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如德国1991 年、1997 年先后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在日本,由消费者负责将包装废弃物分类,政府部门负责收集已分类的包装废弃物,私有企业获政府批准后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再处理,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既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也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利用再生资源创收,可谓是一举多得。我国现有标准只是行业规范性标准,缺乏强制性,难以对各市场主体形成有效约束。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快递包装问题确实到了必须立法予以解决的时候了”,足见快递绿色包装立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摘自《做好绿色快递“加减法”当多措并举》,2018 年9 月25 日中国物通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快递业中目前普遍存在包装物回收率低下的问题,纸板和塑料实际回收率不到10%。
B. 快递业用来包装的塑料和胶带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它们在自然界中极难降解。
C. 2016 年中国快递业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 万吨,浪费极其严重。
D. 纸盒等可回收的快递包装不能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以免被其他垃圾污染,影响回收。
【2】下列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2013 年到2016 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急剧增加,由91.9 亿件增长至312.8 亿件,但增长速度逐年持续下降。
B. 胶带的黏胶会影响过滤器工作,所以缠有胶带的纸板箱在回收时会被全部丢弃,这是纸板箱回收率低的原因之一。
C. 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账户等措施,可操作性还不尽如人意,但在降低回收成本方面仍有示范性。
D. 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早已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快递“绿色化”监管,为我国快递绿色包装立法提供了借鉴。
【3】阅读材料后,你认为我国目前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快递业包装污染?请结合材料,从不同主体的角度简要概括。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 《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 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 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 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 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4】把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②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④。
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茂盛。滋,当“繁”解释。③荣:犹“花”。④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孤独形成对照。
B. 三、四句式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 五、六句式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 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E. 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写女主人公不辞辛苦,日夜操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首往事,既写出杨柳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仍誓死不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坚守“清白”,以前贤为榜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运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达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8)胡马依北风,_______________ 。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戊戌年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再度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该节目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 、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 )。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濡目染 脍炙人口 引人人胜 自然而然
B. 耳濡目染 朗朗上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C. 耳熟能详 脍炙人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
D. 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 引人人胜 自然而然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B. 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C.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D. 人们能感知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
B. 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
C. 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D. 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8.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 按照要求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请以“为生命着色”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700字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或套作;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