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考题(天津市六校)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我听到耳边的风呼呼响,紧张地抽搐着的风,拍打你,推动你,如巨鸟扑翼,直惯长空。我睁开眼,密封的电梯舱内,四周是人。风被隔绝在远远的脚下与上天,却降着一层破璃鞭笞着我的神经,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眩晕——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下去。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崖上坠落的石块,无遮无拦、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地壳在下陷,在沉没。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人竟是如此孤立无援,如此_____吗? 我有些惧怕,又有些怜悯自己,我为赡仰它的伟大与雄奇,才_____汇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_____地降落。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抽搐(chù) 直惯(guàn)长空 电梯舱(cāng)
B. 鞭笞(chī) 眩晕(yūn) 坠(zhuì)落
C. 赤裸裸(luǒ) 撞(zhuàng)击 地壳(qiào)
D. 怜悯(mǐn) 孤立无援(yuán) 赡(zhān)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微乎其微 执意 严肃
B. 微不足道 决意 庄严
C. 微乎其微 决意 严肃
D. 微不足道 执意 庄严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或分析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动词,使显明
②“愿无伐善”的“伐”与“自矜功伐”的“伐”意义相同
③曲肱而枕之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④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固执:顽固坚持
⑤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谦:谦虚
⑥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绝学:抛弃学问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 —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 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 《尚书》记戟,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的称号。
D. 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古代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集”是最大的类别。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
②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③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
④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少年时代称总角,十三四岁称束发,20岁称弱冠,60岁可称“花甲”亦可称“耳顺”。
⑤海明威,美国记者和作家。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1954年因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写作上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
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这—思想在《中庸》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中庸》也是儒家学说最早而且最精密的哲学论文之一。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5.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 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 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 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 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更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 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 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 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 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 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 即便建筑, 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 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 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 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 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 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 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B. 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C. 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D.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论点。
B. 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B. 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C. 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 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靖传二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óng)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谏官御史缄口避祸 缄:闭口
B. 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 让:指派
C. 各用一字为目 目:纲领
D. 犹留菱册不遣 遣:派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 尧、舜帅天下以仁
B. 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 中庸其至矣乎!
C. 靖置银西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 乃自诣韶州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琺合理的一项是
A. 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
B. 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
C. 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
D. 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仲淹被贬至饶州任知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因此都得罪当权者而遭到贬官。当时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
B. 庆历四年,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并说服了他,从而替朝廷解除北部边境的危机。
C. 余靖不仅能用契丹语说话,而且能用契丹语作诗。当他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契丹人对他更 加热情,契丹国主也大为高兴,但余靖却因此而被贬官。
D. 茹孝标抓住余靖隐瞒曾受过刑罚而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让谏官钱子飞将余靖的案子上 奏给仁宗,终使余靖在被贬龙图阁学士之后又被贬为将军分司。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
(2)公从十余骑把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
(3)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
7.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1)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2)。
(注)(1)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2)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孟春之景。
B. “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C. “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8.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落霞与孤鹜齐飞,①_______”,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②__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③______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④_______,⑤_______”,《秋兴八首》(其一)中,杜甫于客中再次看到秋菊盛放,小船随水漂泊,触景生情,引起故园之思,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⑥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零用钱
(美)威尔
当潜在的雇主翻看他的简历时,乔·巴斯托恩坐在那里,尽可能让自己的双腿不要发颤。他知道那些记录对他不利,但他在心里默默祈祷,别让那些缺点被读到,毕竟是圣诞节了。
威斯科特先生停下来,抬起头问道:“巴斯托恩先生,这里说你曾经因为盗窃被判入狱,是吗?”
乔感到喉咙干涩、胃部收缩,他知道接下去是什么结果,他无力地说:“是的,但是……有环境因素——”
“总是有环境因素的,巴斯托恩先生,然而——”又来了……
“——我们是家庭生意,不需要增加人手了,我希望你好运,早日找到工作。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
“我知道。”乔说完,站起来握了握威斯科特先生伸出的手。威斯科特先生送乔到门口,好像怕他顺手偷走东西似的。
乔咬着嘴唇,不知道怎样跟阿贝说,他没能为她买一份圣诞礼物,因为没人愿意雇用他,或者跟她说两年前他在上班的地方偷100美元是为了圣诞节能取暖,说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阿贝只知道爸爸今年圣诞节没有给她买礼物。
走到威斯科特的店门口,乔想再努力一下。他对挡在门口的威斯科特说:“求求你了,今天是圣诞节,我有一个8岁的女儿……”
“很抱歉,巴斯托恩先生。”威斯科特挥了挥手,打断了他的话,“你应该知道,没有人会信一个小偷说的话。”
乔看了看四周,威斯科特刚才实际上说得很大声。还好,周围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大衣的人轻快地走过,还有一个老乞丐从街道对面的公园走过来。
乔大声说:“你说得对,但我这回改正还不行吗?”可是,威斯科特不再理他。
雪开始下了,乔拉起他的衣领,把手插进衣袋里,走过街道对面,跟那老乞丐擦肩而过时,对那老乞丐微笑了一下。
老乞丐也回了一个微笑,问道:“你可以给我一点零钱吗?我要买一杯热咖啡暖暖我这把老骨头。”
乔在他的口袋里摸索了一会儿,他的左手没有摸到什么东西,但他的右手抓出了两个两角五分的硬币、两个一角的硬币和五个五分的硬币、五个一分的硬币。
乔把哪些硬币放入老乞丐摊开的双手中,笑着说:“你运气好,我想这么多应该够了。
祝你圣诞快乐!”
那老乞丐说:“年轻人,我也祝你圣诞快乐!”
那老乞丐走到对面,进了威斯科特先生的店,乔把手放回口袋里,继续向前走。那个刚才穿大衣走过的人正在人行道边跟一个老妇人说话。乔看向人行道,看到了一个钱包。乔把它捡起来,发现里面有几张信用卡和几百美元现金。他的祈祷灵验了,他可以用这些钱给阿贝买辆单车,一个玩具屋子,甚至他可以用这些钱去旅社开个房,让阿贝不用到监狱附近去看他。或许珍尼斯也跟他们在一起,再一次全家人一起过圣诞节。
不行。如果阿贝知道这钱是捡到的她会怎么想?乔猜得出钱包是谁的,他看看那个穿大衣的人,又看看钱包。在一张信用卡的旁边有一张证件,乔从上面的相片确认了钱包是那个穿大衣的人的。
乔偷过钱,那时是急了,但他本身不坏。
那个穿大衣的人跟那老妇人说了再见,又开始往前走了,脚步还是那么轻快。
乔慢跑赶上去,喊道:“先生,打扰一下。我想你掉了钱包了。”
那人停下来,转过身,眼睛睁大了,说:“啊,是,那是我的钱包。”他接过钱包,立即清点里面的东西。
乔没有等他点完就走了。他转向马洛大街。向监狱附近走去。突然,他看到珍尼斯带着阿贝走过来,阿贝一看到他就伸开双臂向他跑来。
乔抱着她,笑着,眼睛却湿了,他说:“圣诞快乐,孩子,我很抱歉,没有为你买什么礼物。”
阿贝笑得很开心,她撒娇似的说:“哦,爸爸,别那样想。妈妈说来带你回家,我非常高兴。”
乔愧疚地看向珍尼斯,想确认阿贝说的是不是真的。珍尼斯说:“乔,是你回家的时候了。”两行热泪从乔的眼里流下来。
乔的室友迈克拿着个无绳电话跑过来,喊道:“乔,你的电话,是一个叫威斯科特的人打来的。”
乔对电话里说了一声“喂?”
“如果你愿意,明天来上班吧。”威斯科特先生在电话里说。
“我愿意。我可以问一下吗,是什么使你改变主意的?”乔的胸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是我跟我爸爸喝的那杯咖啡。”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还好,周围只有两个人,一个穿着大衣的人轻快地走过,还有一个老乞丐从街道对面的公园走过来。”这里表现了乔紧张不安,怕被别人听到他来找工作的事。
B. “乔没有等他点完就走了。他转向马洛大街,向监狱附近走去。”这写出了乔把钱包还给失主时并不要求回报的心理。
C. 从小说,我们可以看出,威斯科特先生为了试探乔,特意设置了穿大衣的人丢钱包和父亲扮演的老乞丐乞讨零钱这两个情景。
D. 作者以“‘是我跟我爸爸喝的那杯咖啡’”结束全文,出乎乔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从而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显得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
E. 读了这篇小说后,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不管以前做错了什么,只要存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会有好报,这是这篇小说揭示的唯一的主题。
【2】在小说的开端部分,乔的处境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小说这样写的作用。
【3】文中的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从乔找工作写起,到他找到工作结束,那么小说的题目可以由“零用钱”改换成“求职”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10.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是部分影视剧中几个片断的台词,其中有三处人物称谓有误,请标明其序号并改为正确的称谓。
片断一
孔子:子路①啊,在谦虛好学这一点上,你要多向颜回看齐啊!
子路:夫子②教诲的是,由记住了。
片断二
汉武帝:太史令③,你对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有何高见哪?
司马迁:承武帝④垂问,在微臣看来,李陵投降只是权宜之计……
片断三
刘备:诸葛亮先生⑤,久仰大名,见您一面可真不容易呀!
诸葛亮:刘皇叔⑥驾临草庐,小生荣幸之至!
11.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阅读下面材料固答问题
(材料1)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
(材料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材料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材料4)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上述材料( )与另外三则材料所传递的道德内容不一致。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请问,孔子为什么会给出不同的回答? 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12.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遥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礼论道,为的是明确高尚的思想,坦荡的气节。
儒家讲求入世,为世界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决然是对内心的一种肯定。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寥廓的宇宙中,虽然更多流露出的 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着的是对生命莫大的挚爱。而品味墨家思想,它所崇尚的 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让我们体会到了对生命意 义的尊重。
如若细细寻找,在诸子百家闪光的思想中,我们一定会从中找到激励自己前行的力量。
请选一位先秦哲人(不限材料中列举的)的思想认真解读,结合个人思考与生活体会, 以“人生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 不少于 800 字。